• 泰州 阵雨转多云 18℃~11℃

三县通衢泰兴珊瑚庄

来源:泰州市民政局 编辑:钱宇璇 2023-07-05 15:47:00 查看数:0

珊瑚庄,西距泰兴城28公里,北距黄桥镇10公里。初名“三户庄”,是个仅有黄、常、王三姓居住的小村庄。嘉庆癸酉年(公元1813年)《泰兴县志》:“三户庄在城东南六十里。”(指离县城的距离)

据嘉庆年间县志记载:在泰兴城东南60里,有村叫“三户庄”。泰兴是长江入海冲积而成的平原,高处是垛,低处为河,属通南高沙土地区。

据《黄氏族谱》载,其高祖于明朝永乐年间(公元1403-1424年)为避战乱来此落脚谋生,围田垦荒,春播秋收。黄、常、王三姓一道,结庐而居,慢慢形成村落,故名“三户庄”。当然,也有老古话这样说:“三户庄”,先有“常”,后有“王”,再有“黄”。

清道光年间,众多外姓不断迁徙来此,庄中读书人渐多,有人将“三户庄”谐音雅化为“珊瑚庄”,相沿至今,是广袤的苏中苏北平原上唯一以珊瑚命名的村庄。

从清末至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期间50年内,国内战事频仍,政局动荡,珊瑚庄位于如皋、靖江、泰兴三县交界处,属“三不管”地带,局势相对稳定。

其交通便利。水路:东有靖泰界河,南与靖江接壤,西有秀才港(现已淤塞),有舟楫之便;陆路:西去季家市,北去黄桥,东去磨头、搬经(属如皋),车马往来,均有官道。因此,商贾云集,珊瑚庄形成了东西2华里,南北1华里的丁字形街道。因街一纵一横,一长一短,形如农具榻耙,俗称榻耙街。

街面上有杂货店、布店、铜匠店、染坊、糟房(酿酒)、油坊、磨坊、剃头店、肉店、洗澡堂、客栈等商铺20余家。周边30多里内农户均到珊瑚庄购买生产生活用品,从事买卖交易。其繁茂程度,从如皋西乡流传至今的两句顺口溜可以想象一二:“珊瑚庄有个榻耙街,什么杲昃总有得卖。”

因此,在泰兴东乡、如皋西乡,珊瑚庄名气很响。特别值得称道的是,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艰苦岁月里,珊瑚庄人民为民族解放和建立新中国立下汗马功劳。

抗日战争时期的1943年,珊瑚庄划归如西县管辖,珊瑚区游击队把日伪军打得魂飞魄散,使珊瑚庄这块土地敌伪势力无法插足,被当时的如西县委授予“钢珊瑚”的光荣称号。珊瑚区游击中队50多名队员中,就有6人是珊瑚庄人,其中有2人在立沟头战斗中光荣牺牲。1947年春,新四军“北撤”,国民党反动派在此地修筑占地12亩的据点,并修建炮楼,常驻还乡团50余人。

珊瑚庄早在1934年推行保甲制,就定名为珊瑚乡,乡公所驻珊瑚庄;1941年抗日民主泰兴县政府成立,此地为珊瑚区,区公所仍驻珊瑚庄,下辖21个小乡;1943年珊瑚区划归如西县管辖,属如西县珊瑚区;1949年6月,珊瑚区由如西县重新划归泰兴县。

村庄中心耸立着两棵千年古银杏树,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经受过血与火的洗礼。现每逢初一、月半、廿五,善男信女们将古银杏树当神进香礼拜,居委会在古银杏树前建起健身广场,供人们休闲娱乐。


网友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