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泰州 阵雨转多云 18℃~11℃

实干|民生重工:依托科技谋发展 创新实干勇向前

来源: 编辑:汤晨洁 2024-01-22 17:29:39 查看数:0

江苏民生重工有限公司是全国闻名的节能环保、新能源、特种高端装备制造企业,成立50多年来,积极调整发展战略,以数字化技术创新驱动、人才创新激励、实干实绩实效引领企业高质量发展。《强信心 促发展》大型融媒体新闻行动,今天走进江苏民生重工有限公司,近距离感受科技赋予企业的“硬核”实力。

位于靖江市的江苏民生重工有限公司专注于特种气瓶、智能阀产品的研发、生产,以数字化技术创新驱动企业发展,近三年投入约4450万元进行智能化改造,其中特种阀门智能制造车间今年成功获评市级智能制造示范车间。

在这个数字化智能车间主要生产角阀,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液化气阀门、气瓶阀门就是其中一种。车间的产线智能设备只需人工手动将原材料投入,机器就可以自动运转。满负荷的状态之下可以达到24小时不间断生产,现在这三条产线正在开足马力全力生产当中。

江苏民生重工有限公司智能示范车间主任李勇说:“目前我们三条生产线每天的产能能够达到2万只。相比于以前每天几千只的产量,运用自动化生产设备大大地降低了工人劳动强度,增加了生产的质量和规模。”

目前这个车间共有智能化、自动化设备98台套,智能化率超过九成,人均日产能约1万元,比改造前提升了1.8倍多;产品合格率达99.5%,比改造前提升了4个百分点。为推进“数实融合”发展,2023年初企业瞄准“智转数改网联”方向,将智能化生产线与数字化监测平台互联互通,逐步建立起面向生产全流程、产品全生命周期的智能制造模式。

江苏民生重工有限公司信息部部长何泽南说:“现在我们除了生产过程中现场工人实时调度,还可以通过云MAS系统与数据库连接对生产数据进行实时更新、追溯,这样就可以实现产品生产过程中的自动控制、自动监测、自动报警等智能化控制。以人工监测加‘智改数转网联’的结合,双管齐下,最大程度确保我们的生产安全和产品质量。”

民生重工锚定高质量发展目标,坚持走科技创新之路,目前拥有有效专利158项,承担省级以上科技项目9项,研发高新技术产品9项,主持参与16项国家标准、122项团体标准、212项企业标准的制定,获省、市科技进步奖6次,是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成绩的背后离不开企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近年来,民生重工依托工会职工之家,坚持抓党建促发展,对创新过程中的技术难点,组织攻坚突击队进行攻关,同时每年挑选几十名先进党员、退役军人和技术骨干,送到高等院校继续深造,高科技人才只要有研发成果就给予奖励,激励了一大批员工自主创新的积极性。

在民生重工的研发中心,每年企业投入研发的金额都能够达到销售额比例的5%以上。针对新能源装备、节能环保装备等,中心与上海核工业研究院、中国兵器工业装备集团、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等进行了广泛的产学研合作,极大地提升了企业的技术研发能力。

江苏民生重工有限公司办公室主任陆卫明说:“我们公司主要围绕两方面来展开研发,一是节能环保的高端装备,二是金属复合材料的焊接工艺。通过研发提高了我们的产能,同时提高了产品的质量,提升了我们在市场的竞争力。”

经过企业全体员工努力,民生重工销售、利税等主要经济指标复合增长率已经连续三年超过15%,成功获评泰州市瞪羚企业、江苏省五星上云企业以及国家知识产权示范企业。

江苏民生重工有限公司总经理倪飞说:“未来,公司将针对节能环保、新能源、新材料装备等军民多用高端装备的多品种多批量的制造需求,持续设计研发智能化数字化机器人焊接装备生产线,努力为制造业的智能制造转型升级提供最优解决方案。”

记者感悟:坚持不懈50多年,推出一批批行业精品,体现了江苏民生重工有限公司对产品的高标准高要求,其中不可忽视的是科技对企业发展的支撑力量。企业创始人是一名党员退役军人,他骨子里流淌着不屈的力量,这在企业推动科技创新过程中得到了生动体现。实现高质量发展,成为具有自主创新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现代化、国际化大型装备企业,尤其需要这种永不满足、追求极致的创新精神。


记者:吴晓燕 董书林

编辑:钱宇璇

责编:宋涔玮

审核:戚翔 闻栋

网友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