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泰州 阵雨转多云 18℃~11℃

【致敬最美退役军人】杨锦春:烽火青春勇卫国 红色精神永相传

来源: 编辑:徐佑阳 2021-07-26 20:39:14 查看数:0

在靖江市孤山镇石桥村,常有党员、学生慕名来到老战士杨锦春家,聆听老人讲述军旅故事,传承红色革命精神。每当有访客到来,91岁的杨锦春都会拿出自己珍藏的“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纪念章、“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深情回忆自己的革命故事,激励年轻一代铭记历史、珍爱和平。



上世纪30年代末,年幼时的杨锦春在同村共产党员的带动下,参加了儿童团,为党组织放哨、传递情报,尽自己的力量保卫着家乡,那时的他就有了长大后报效国家的心思。后来,由于敌人的疯狂报复,为了躲避迫害,杨锦春不得不暂时躲到靖江城当了一名剃头匠。


1949年1月,靖江城解放。得知部队在为渡江战役作准备,杨锦春主动报名参加了支前民工队伍。“我们自幼经历过苦难,深知只有行动起来,才能赢得真正的解放,才能翻身做主人。”回忆起这段经历,杨锦春说,“他和队友用竹排做船、扁担做桨,从六圩港渡江,前后用了将近两个小时,中途无一人叫苦喊累。”同年,杨锦春光荣加入了党组织。


1951年,杨锦春参军入伍。第二年9月中旬随部队开赴朝鲜,参加抗美援朝战争。


“战场上还是相当危险的,上空盘旋着敌方飞机,下面还要避开大炮袭击,可谓寸步难行。”杨锦春回忆道,战场上的条件相当艰苦,吃不饱是常有的,即使身上带着食物,有时候都来不及吃,因为敌人近在咫尺。“我们所属的24军先是接替27军守卫朝鲜东海岸任务3个多月,又于1953年1月上旬接替15军进入了上甘岭。”1953年6月,杨锦春和战友对275高地发起进攻,杨锦春在战斗中毙敌若干。一次吃饭时,6名敌人准备偷袭,被炊事班长发现,炊事班长急忙问身旁的杨锦春会不会用60炮,只见杨锦春熟练地连发6炮,将敌人轻松消灭。



从部队退伍后,杨锦春回到靖江,继续以剃头手艺谋生。


“我总觉得,革命斗争的胜利来之不易,美好生活更是来之不易,都是先烈们抛头颅洒热血换来的。”作为一名老兵、老党员,已经鲐背之年的杨锦春还一直活跃在镇村、学校的党员会议、教育活动上。他说:“要牢记过去的困苦,让年轻同志知道今天的甘甜来之不易,甘甜的滋味是靠干得来的。”


通讯员:夏峥姣 陈帅 田星语

编辑:徐佑阳

责编:邵晓霞

审核:季   阳

网友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