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泰州 阵雨转多云 18℃~11℃

姜堰一老人制作手工杆秤40年,如今他想找位传人,免费教……

来源: 编辑:阚月萍 2017-04-17 18:36:33 查看数:0

杆秤,在我国已经沿用了两千多年,在电子称普及的今天,杆秤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这种古老的手工杆秤是怎样制作的呢?

在姜堰区溱潼古镇上,有一家做秤的百年老店,店主叫滕扣龙,是这家店的第三代传人。据他介绍,滕家杆秤源自清末,建国后,他父亲就在溱潼老街上做秤,那时候,滕家杆秤生意兴隆,每天能做六七根秤,每根秤能卖十几块钱。

滕扣龙说,从14岁开始他跟着父亲学做秤,这一干就是40年。滕扣龙介绍,做一杆秤,就需要大小十几道工序,其中第一步是选秤杆。接下来是水磨、下料、打眼,其中打眼不光需要手上功夫,对眼力更是一种考验。

“方杆子刨成圆杆子,然后再用手工磨,磨光滑了,再开始打眼、锥芯, 然后再把它包铜。”滕扣龙说,做杆秤最重要的步骤是寻找杆秤的重点和支点,这需要用砝码进行调试。

从开始选秤杆,到完工,做一杆秤至少得要两个小时,每当看到自己亲手制作的杆秤,滕扣龙总有一种发自内心的自豪感,但说到杆秤目前的市场行情,他却连连摇头,现在一个月也就卖两三根。

相传,杆秤是春秋时期范蠡发明的,当时人们做买卖都是靠估算,很难做到公平交易,范蠡从杠杆汲水中得到启发而制作了杆秤。此后的两千多年,人们利用杆秤基本实现了商品的等价交换,杆秤也成了人们心目中公平公正的象征。对于流传了两千多年的制秤工艺,滕扣龙希望能够把他传承下去,如果有人愿意学,他免费教。

姜堰台 蒋立峰

编辑 悦鸣

网友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