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8年的坚守,靖江“雕花匠”朱纪春用“匠心”在方寸之间雕出大千世界
近日,来自上海的王先生收到靖江木雕师傅朱纪春的作品后很是满意,不停地夸赞师傅好手艺。刘国钧中学校牌的雕刻花纹、岳王庙中的匾额……都留下了朱纪春的雕刻印记。63岁的“雕花匠”朱纪春,用一片“匠心”在方寸之间雕出大千世界。
因为爱好,雕刻坚守了48年
小时候,朱纪春因家境贫寒,初中没上完,父亲就让他学门手艺以贴补家用。15岁那年,他每天步行近1个小时,从村里到生祠镇上跟着师父学做木匠,尽管一天只有0.4元的工钱,但是管饭,朱纪春干得非常知足。
那时候,生活水平都不高,木雕家具因为价格较高,定制的人家不多,顾客有雕花的需求时,会将半成品的家具送到“雕花匠”那里加工。由于活不多,从事雕花的人也很少,整个生祠镇只有一名雕花师傅。
可能是出于本能的喜爱,朱纪春每次送家具去加工时,都会不由自主地站在“雕花匠”旁边看如何雕刻,常常站着看到雕完为止。
当时的文教部门常常举办美术培训班,朱纪春得知后积极报名参加,锻炼自己的基本功。每天干完活回到家,朱纪春就研究如何雕刻,靠着刻苦自学,学会了木雕手艺,开始了48年的雕刻生涯。
雕工精湛,得到上海客人好评
一尊精致的木雕,从原木到成品出炉要经历绘图、打胚、修光、打磨、着色上光等多个工序。每一道工序都不能马虎,必须精细无误,增加或者减少一分都不行。要在方寸之间挥刀如笔,刀到手到,心到眼到,需要数年如一日的修炼。雕刻面要光滑,刀刻下去的深度要一致。雕出来的花叶、花茎要有层次感。为了达到要求,朱纪春整个雕刻过程中都全神贯注,每一刀的力度都要控制好。“好的作品,需要慢慢打磨,慢工才能出细活。”朱纪春说。
每天朱纪春要雕刻七八个小时。长时间低头雕刻,特别费眼睛,对脊椎造成的压力也大,个中辛苦外人很难了解。但是,每次看到作品经过自己的巧手打磨得以呈现时,他都觉得累点值了。在朱纪春的印象中,作品的件数已不是数字可以来衡量的,在他的眼里,这些都是他的“宝贝”,每件作品他都耗费了巨大心力。
来自上海的王先生慕名找到朱纪春,请他雕刻一个“花开富贵”的红木橱柜门,要求凸显一个“活”字。朱纪春耐心钻研,画一幅“花开富贵”的草图,就花了近8个小时。定稿后,他一刀一刀精雕细琢,花费了两天的时间,王先生看到了橱柜门上的牡丹花,向朱纪春伸出了大拇指。
“匠心”一片,守住手艺人的情怀
朱纪春没想到,自己一不小心与木雕结下了半生难解难分的缘分。步入耳顺之年的他,除了家具雕刻,其他物件也几乎都尝试过:龙头拐杖、月饼模具、动物摆件……究竟有多少作品,朱纪春自己都记不清了。
曾经有不少商人找上门来,要和朱纪春合作,甚至有老板承诺,到那里干活,3年给一辆宝马轿车,都被朱纪春拒绝了。“手艺人要是钻到钱眼儿里去,做出来的那就不是手艺了,我们有的时候为了出一件精品不计时间不计成本,那些商人是不懂的。”朱纪春平淡地说道。
朱纪春这辈子对于木雕的坚持,全靠他这独具的“匠心”精神。“喜欢一件事,就应该心无杂念、全身心地投入,雕刻更应如此。这两年,‘匠心’‘情怀’两个词比较热,作为一名手艺人,就应该用‘匠心’守住自己的‘情怀’。”朱纪春说。
来源:掌上靖江
编辑:悦鸣
责编:戚翔
- 关注|我市举办“我们都是收信人”主题道德实践活动暨新时代文明2022-09-19
- 时政|泰州市收听收看全省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推进会议 2022-09-19
- 关注|全市“四好农村路”高质量发展培训班开班2022-09-19
- 泰兴|政府买单 居家养老服务送上门2022-09-19
- 榜样|陈倚山:做好选民的知心人代言人2022-09-19
- 省残运会|泰州队在田径比赛中收获12金2022-0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