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语连廉》家风系列专题片第六集:古韵新声
家书,家规,家训,汇就了绵远流长的家风国风;
乡音,乡贤,乡范,塑造着一方水土的性格和气质;
大江之滨,祥泰之州,千年的文化传承里,讲述着一个个清正廉洁的故事,将一种精神力量流淌在土地的血脉里,世代相传,历久弥新。
(点击观看视频)
这是一座因水而生的城市。取名为“泰”,意为三水之地,人临水而居。岁月精华铺就清风绿韵,优良家风、廉洁故事,就是这方水土时间长河里的力量,锻造着这座城市清秀如水的品质。
有人居处,必有活水。里下河的粮草入城来,运稻米的就叫稻河,运柴草的就叫草河。柴米油盐里浸润着百姓的艰辛,也是古代廉官徐蕃精神的源头。
徐蕃,明朝人,世居草河。耳闻百姓之苦,目睹百姓之盼,使他更能理解家训中 “两袖清风、守之勿失”的精髓,为官一生始终坚守“忠信廉洁”的人生信条。《大明一统志》称徐蕃“简直刚毅,居官清介”。他曾经在朝廷上直斥权宦,招致廷杖除名。直到奸党被除才重新启用。
喜讯传来,草河激荡。徐氏族人扬眉吐气,决定重修府邸以光门楣。徐蕃得知后,连夜要求立即停工。他向族人说道:为官者不在“势大”而在“泽广”。为此,徐蕃将原来准备重修宅院的资金全部捐出,在草河之上建了一座桥以解百姓通行之难。乡人为之纪念,遂命名为徐家桥。
今天的草河水色清冽,已是一条风景之河。世事穿梭中,小小徐家桥隆起的依然是这座城市的品质高地。
有活水处,就有故事。
清朝时,水乡来了一位县官叫严清,一上任就宣布:"兴化一方天,严清留清名。" 说到做到。在任三年, "案案清,事事公"。严清自己也很高兴。离任时,专门办了10桌酒席,在县衙上公开答谢,以示清白。谁知还未开席,来了一个少年人,一条大青鱼,一张纸条子,上面写着:"父不送行子送行,头上清来尾不清。"严清再看看那条青鱼,真是一身青到底,就是在尾子上洒了一点石灰水是白的。一语点醒梦中人,严清命人撤去宴席,开船启程。
船轻压不住浪,船家就搬了河边一块大石头压在船头上。严清回到老家,赋诗一首,关照船家把石头带回兴化。诗云:"头清尾不清,石头压船身,千里还青石,寄望后来人。"
伴的清风石有灵,这块石头旁第二年就长出了一支青竹。从此,人们把这块石头叫做"廉石",把旁边的竹子叫做"忆清"。郑板桥曾以此景作“竹石图”。相传,那个送青鱼的就是郑板桥的儿子。
兴化有严清,泰兴有舒曰敬。都以清廉闻名。
舒曰敬,明万历年间任泰兴县令。自幼在“朗如日月,清如水镜”的家教影响下,高扬“守正为心,疾恶不惧”的傲岸情怀。
其时地方豪强张耀仗势横行,无恶不作。舒曰敬根据百姓控告,不顾张耀后台,掌握证据,果断拘押,依法杖毙。全城震动,百姓拍手称快。不久,舒曰敬就因清廉刚正为封建官场所不容,辞官时身无分文,不得已解下官腰带,到当铺换作盘缠。百姓闻之,泪下如雨,追之不及。赎出腰带自发筹资在县衙东侧建起了一座亭子。专程请状元焦竑为记,命名“遗带亭”。
稻河草河,双水相依。顺水而来的不仅是生活所需。水流不尽,厚德载物,水也是这座城市兼容并蓄的气质体现。
钱氏八训肇端于五代吴越王钱镠。有“一代钱王,千古家训”的说法。海陵钱氏自明初迁徙到泰州,更把家训的核心要义进一步升华,“利在一身勿谋也,利在天下必谋之”。海陵钱氏,更比前人闻名天下。
前有钱桂森,晚清时任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一生心正德正,唯才是举。后有钱存训,世界著名汉学家。抗战时期为保护国宝图书典籍南迁而与日本人斗智斗勇。还有外交家钱存学,在抗战烽火中成长起来并走向世界,曾任国际学联副主席。今天的钱氏后人们带着优良家风活跃在政界、学界,名贤辈出。
稻河湾,八训堂,把家族兴旺的香火,点燃在城市的精神之魂里。
如果说,钱氏八训成就了一个家族的绵延,那么,在古镇沙沟,有这么一群人,姓氏不同、职业不同,在那个生活条件还特别艰苦的年代,用共同的信仰,谱写了一曲巷子里的情义春秋。
1970年代,这条巷子先后住进了几位基层党员干部,于是,这条巷子里就增添了许多真情故事。
郭宝珍,居委会主任。几十年里,她用“清清白白做人、风风火火助人”的话语感染和影响着古巷民风,用共产党人的如火深情照耀每一个需要帮助的人。……她被小巷居民誉为“亲如一家的贴心人”。
许成瑶,原沙沟镇党委副书记,他发挥党员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带领大家发展生产、扶危济困。
邱祖文,原周奋乡供销社会计,他帮助群众办实事、解难事,把自己一生奉献给了群众,至今仍住在老屋里,艰苦朴素不变色。
这条古巷在200年的历史中曾经数易其名,因为这群人从此定名为益民巷。
【板桥道情】一段
板桥道情,据说是郑板桥的首创,今天依然将“一枝一叶总关情”的声声叮咛装满耳鼓。
【靖江讲经】一段
讲经,靖江地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今天依然活跃,将新时代的廉洁故事谱出了古韵廉声。
时光如水,洗尽尘世喧哗,却将一种坚守沉淀在城市的血脉里。品味其间,一草一木、一石一竹、一河一水,一歌一曲,都似乎在不经意间镌刻着城市的记忆。
周山河水清如镜,今天的镜园,装载这方水土心有明镜的心愿。
廉政广场,清风徐来,101个“廉”字组成的百廉图浓缩着这座城市厚重的廉政文化。
满池莲花,亭亭净植,清香满怀。“一个人做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其声振聋发聩,久久绕心怀。时代楷模张云泉、法官妈妈陈燕萍,一个个响亮的名字,一个个光辉的事迹,在城市记忆的精神浮雕上,挺立为骄傲的廉政文化新地标。
这是一座水城,水是这座城市的灵魂。清廉之水,汇成今天的江海横流,于是,这座城市就有了清风绿韵的满城芳华,蓄积着这座城市走向未来的力量。
新时代,新气象,新号角,全市党员干部背负时代使命,在党的十九大精神指引的浩荡东风里,在“强富美高”新泰州的壮阔征程中,高点站位、奋勇向前,让朗如日月的博大情怀,在祥泰之州新蓝图浩浩天际流,用泰州精神新丰碑树立明天新辉煌!
编辑:陆楚媛
初审:赵倩倩
终审:吴军
- 《亲语连廉》家风系列专题片第五集:高山仰止2019-02-15
- 《亲语连廉》家风系列专题片第四集:筚路蓝缕2019-02-14
- 《亲语连廉》家风系列专题片第三集:身正为范2019-02-13
- 《亲语连廉》家风系列专题片第二集:清风劲竹2019-02-12
- 《亲语连廉》家风系列专题片第一集:家传流芳2019-0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