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泰州 阵雨转多云 18℃~11℃

从宝岛台湾到黄海之滨:一场生态与文化的美丽相遇

来源: 编辑:周慧敏 2025-10-30 21:50:30 查看数:0

秋日的江苏盐城,以其独特的湿地生态与深厚的文化底蕴,迎来了一群特殊的客人——来自海峡两岸的内容创作者。在为期5天的“森海秘境 湿地鹿鸣”创享交流营中,两岸博主的足迹遍布生态景区、非遗基地、文体场所与市井街巷,用镜头与文字共同记录下这座“国际湿地、沿海绿城”的自然之美与文化厚度,更在跨越海峡的交流中碰撞出共鸣火花。

森林氧吧治愈力拉满!两岸博主被“上古神兽”包围了

黄海森林公园成为两岸博主心中的“灵感源泉”。台湾美食博主郑重生对这里的静谧与治愈力赞不绝口,“廊道水杉满是芬多精,即便未见到秋季层林尽染,漫步其中也能彻底放松”,他特别提到园内小火车、电瓶车等漫游方式,称其为“释放现代压力的绝佳去处”。

大丰麋鹿园则让台湾博主赖雅婷直呼震撼,“全车都是尖叫声!在台湾少见成群的‘大动物’,这种近距离接触充满画面感,我第一时间把视频分享给家人,带他们‘云游’盐城。”

更让博主们惊叹的是盐城在生态保护与能源利用间的平衡智慧。

在东台沿海滩涂综合开发示范区,“风光渔”立体开发模式——上有风力发电、中有光伏利用、下有水面养殖,让台湾博主刘黛霖好奇不已。她追着负责人连问“风力发电选址离居民区多远?”“光伏板如何清洁?”……当得知清洁仅用清水,且依靠无人机、机器人高效完成时,刘黛霖感慨“盐城时刻践行环保理念,这也让我更多去思考生态议题。”此行中,刘黛霖还意外得知盐城大丰曾名为“台北”,作为台北人,她直言“这种重名的缘分太酷了,让我对盐城多了份亲切感”。

听不懂却看哭了!台湾博主被“文化DNA”狠狠击中

盐城的市井美食,成为两岸博主沟通的“共通语言”。

郑重生作为台湾专业美食博主,对东台鱼汤面情有独钟,“初尝时觉得清淡,鲜味却瞬间从喉头上涌,师傅用鲶鱼、鲫鱼加骨头熬汤,靠真材实料撑起风味。”他还对比了两岸猪头肉做法,“台湾多是酱油卤制的酱香口,盐城北派带烟熏感、南派保留食材本味,各有特色。”

非遗技艺则让两岸博主共同感受到文化的厚重。在杂技传承基地,20岁年轻演员已有十年工龄的坚守,让盐城本地博主成天扬直言“第一次真正懂‘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作为本地人竟未深入了解这些幕后故事。”

淮剧小镇同样令人动容。祖籍盐城的台湾博主陈宇宏虽然听不懂建湖方言演绎的淮剧,却在《声声慢》的唱腔中红了眼眶,“和苏州版《声声慢》似曾相识,那种亲切感直戳心底”,这让他更深刻理解了“文化根脉”的意义。

戏剧体育成为“圈粉”神器,两岸博主对上“新暗号”

荷兰花海的《只有爱》戏剧幻城,成为展现盐城“软实力”的代表。多位博主对这场大规模常态化沉浸式演出惊叹不已。有台湾博主分析,这种大规模、常态化的沉浸式演出在台湾很难实现,“无论是制作规模还是观众习惯都存在差异”。而这也会成为吸引博主们“再来盐城的理由”。

现代体育赛事则让盐城的活力更具象。本地博主成天扬分享了将“苏超”(江苏省城市足球联赛)与城市宣传结合的经验:通过记录高铁站接球迷、主场获胜全过程,将赛事热情与市民精神、城市形象绑定。同行的台湾博主们也对“苏超”兴趣满满,集体观看了“苏超”半决赛,这也让大家看到“体育可以成为两岸文化交流的新纽带”。

通过5天的深度探访,两岸博主不仅收获了丰富的创作素材,更完成了一场情感与文化的双向奔赴。台湾博主看到了一个超越想象、生态与人文并重的盐城;大陆博主则在互动交流中重新发现盐城那些被忽略的细节。

正如台湾博主陈宇宏的分享:“文化不是遥不可及的概念,而是爷爷做的鱼汤面、是祖母织的锦缎、是两岸青年一起护送妈祖像的汗水。这里有中华文化的‘源代码’,更有我们共同书写的未来。”

网友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