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苏州:苏州出台“三年行动方案” 全面打响“时味苏州”主品牌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了“十五五”规划建议。其中提出,要坚持产量产能、生产生态、增产增收一起抓,统筹发展科技农业、绿色农业、质量农业、品牌农业,把农业建成现代化大产业。近日,《苏州市特色农副产品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5-2027)》印发,全面打响“时味苏州”农产品主品牌,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迈上新台阶。
在望亭镇一片金色稻田旁,一个个捕虫器已经完成使命,即将从田里撤除。
苏州市迎湖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朱赟德介绍,通过味道把螟虫吸引进去,减少使用药剂,绿色生产,希望用稻米品质来丰富好“苏州大米”的品牌形象。
在推进绿色化生产方面,《行动方案》明确到2027年,全市主要农作物测土配方技术覆盖率达98%以上,绿色防控覆盖率达73%以上,重要粮食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99%以上,特色农业机械化水平86%以上。在太仓双凤镇,无人收割机正大显身手。
太仓市双凤镇庆丰村工作人员沈湘琦介绍,这台无人收割机的系统升级了,损耗减少了,一天大概能收四五十亩,可以媲美一名老机手,在接下来的秋收活动中,将用这台机器进行秋收。
提高标准化水平成为方案的重要着力点,《行动方案》聚焦碧螺春、枇杷、水八仙、太湖猪、家蚕等地方良种,构建特色种质资源保护体系。每年新增国家或省级审定主要农作物新品种数量5个以上、国家植物新品种授权数量10个以上。在阳澄湖畔一处水产基地,一批膘肥体壮的阳澄湖1号大虾即将上市。
“阳澄湖1号”大虾学名罗氏沼虾,被称为淡水中的虾王,入选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目录。该基地专注于罗氏沼虾、青虾、蟹的选育、繁育、养殖和研发,拥有多项专利。
苏州市毛氏阳澄湖水产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毛觉生介绍,在什么时间上放下去、放多少,很重要,放得多虾长得不大,放得少没有产量,经过4年摸索出标准,跟苏州大学一起合作,当时也有发明专利。
《行动方案》还提出,要健全社会化服务,强化用地、人才、资金、科技、机制的支撑和创新,全面打响“时味苏州”全市农产品主品牌,重点打造“阳澄湖大闸蟹”“苏州大米”“洞庭山碧螺春”“苏州芡实”国家级区域公用品牌。
苏州市农业农村局质监处副处长闫肃表示,“时味苏州”农产品主品牌为引领,推动地产特色农副产品绿色化、标准化、规模化、社会化、智慧化、品牌化、国际化、融合化发展。(来源:苏州新闻)
- “万人说新疆”分享会走进江苏 用真实故事展现立体新疆2025-10-30
- 从宝岛台湾到黄海之滨:一场生态与文化的美丽相遇2025-10-30
-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在高校科研院所知识分子和青年学生中引发2025-10-30
- 江苏建湖“双遗”出圈记,淮剧杂技,为何让水乡这么有戏?2025-10-30
- 泰州姜堰:“百寿宴”暖了老人心,孝老风拂遍乡邻间2025-10-30
- 青春华章丨江苏无锡:太湖交出“绿色答卷”,“鸳鸯戏水”见证生2025-10-3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