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州医药产业园交上优异发展答卷——前三季度规上工业开票增长48.5%
医药产业园是泰州市生物医药产业发展主承载地。记者最近获悉一则好消息:今年以来,医药产业园工业经济高开高走,前三季度规上工业企业开票185.93亿元,同比大增48.5%。

今年,园区按照省、市、区系列部署要求,聚焦“建设具有重大影响力、核心竞争力的中国药城”目标,致力提升产业质态、创新能级和服务水平,园区综合实力稳步提升。截至目前,园区共45家企业取得药品生产许可证,获药品注册批件234张,获得药物临床批件252张;共180家医疗器械生产企业投产,获得医疗器械注册证(备案证)3241张;体外诊断试剂注册证(备案证)2031张,约占全省1/5。
主导产业“个头”不断长大
21个新竣工项目成发展“引擎组”
前三季度,园区主导产业“个头”不断长大。化学药新型制剂、生物药产业贡献突出,开票销售分别同比增长59.3%、198.6%。
令外界瞩目的是,重点品种加快上市。中慧元通国内首款四价亚单位流感疫苗获批签发,公司生产的针对2025至2026年流感季疫苗正发往全国各地接种点;朗博特研发的国家五类新兽药盐酸贝那普利匹莫苯丹片获批(上市);博莱得利“猫三联”灭活疫苗获批国家二类新兽药,上市以来销售超过280万头份,结束国外品牌长期垄断历史;杜瑞制药“注射用甲磺酸萘莫司他”为国内独家,1至9月销售同比增长92.2%;阿斯利康地产化品种安达唐纳入参比制剂目录,目前该品种销售已超70亿元。
活力涌流的产业发展扎根于坚实的项目根基。今年以来,园区以“三比一提升”为高质量发展指挥棒,重大项目建设持续实现新突破。
数据显示,前三季度,园区新签约亿元以上项目45个,计划总投资约154.22亿元,完成全年目标的75%,其中5亿元或3000万美元以上项目21个、10亿元以上项目5个。上半年,园区新开工亿元以上项目16个,今年4个“省重大”项目均在全力推进。
安达释项目建设、产品申报正同时推进,项目投产后泰州将成为阿斯利康糖尿病产品的全球生产供应基地;迈博太科西妥昔单抗β注射液新增生产场地年内将通过GMP审查,明年单产品规模将超10亿元;百英生物抗体、蛋白药物及诊断试剂项目正大力推进产业化,将形成年提供抗体、蛋白表达生产与服务120000L、抗体发现服务2000次的能力……今年园区新竣工21个亿元以上项目,这些重大项目正成为园区发展“引擎组”。
创新与服务推动企业“起飞”
今年新获药品注册批件11张
亮眼的经济数据,还源自创新实力提升。
创新平台建设取得一系列成果,支撑医药产业园更多科研成果“起飞”。药物非临床研究中心(GLP)建设全面提速,一期项目正紧锣密鼓建设;推动离岸创新,ICGEB区域研究中心P2生物安全实验室备案获批,二期共建协议签署,并与总部签订意大利实验室建设补充协议;国家中药先进制造与现代中药产业创新中心泰州分中心建设稳步推进;疫苗工程中心建成全市唯一的省级标杆孵化器。此外,南医大泰州研究院获批成为2025年泰州市疫苗产业化开发重点实验室,复旦大学泰州健康科学研究院科技创新2030“中国自然人群示范队列(泰州队列)建设研究”重大项目进展顺利。园区还构建起完备的一体化科技项目孵化培育体系,已打造形成8家孵化载体,累计培育高新技术企业103家、科技型中小企业164家,并已建成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3家、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43家、市级企业重点实验室9家。当前,高端创新人才正加快集聚,今年上半年园区组织企业申报国家级重点人才计划59个、同比增加7%。
专业服务集成升级,成为工业经济高歌猛进的“加速器”。据了解,在园区专业服务下,今年企业新获药品注册批件11张、药物临床试验默示许可2张、三类医疗器械注册证6张,目前在申报上市药品有79个。园区成功帮助阿斯利康“安达唐”豁免生物等效性,有效解决药品“出海”难题,助力赛诺菲申请药品跨省委托储存并顺利变更许可证,还协助36家药企377个品规、114家医用耗材企业4234个品规在江苏省平台挂网。
全力冲刺四季度
巩固提升园区竞争力全国排名

面对复杂多变的宏观形势,接下来,医药产业园将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全面统筹各方资源力量,从项目、企业、创新、服务等维度持续发力,全力冲刺四季度,力争交上漂亮的“年终答卷”。
项目建设仍是“头版头条”。园区将着力提升项目转化率、谋划外资项目、深化“产业+基金”模式,确保完成一批高质量项目建设。据了解,2025年,园区预期目标为规上工业总产值增13%、工业开票销售收入增12%、新增规上企业24家以上,将进一步稳固并提升全国生物医药园区综合竞争力前十强排名,加快打造更具影响力和竞争力的实力园区、活力园区和魅力园区。
园区将进一步抓实企业培育,提高发展内涵。推动各个层面的科技资金、产品奖励、人才资金等向企业集中,深入实施产业链提升工程、健全企业梯次培育机制、提高新市场开拓和新场景应用能力,形成创新创业企业生生不息、大中小企业百花齐放的集群生态。
园区还将持续写好创新引领和服务集成两篇“大文章”,增强发展新动能。深化大院大所合作,探索国际顶尖人才柔性引进、高端智库建设,打造市场导向、主体多元、机制灵活的创新联合体,并不断吸引集聚国内外高端创新要素形成多领域协同创新网络。放大部省共建、举全市之力建设中国医药城效应,真正做到“企业吹哨、专员报到、团队协调、园区销号”,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力争到“十五五”末生物医药产业规模达到千亿级。
- 【好评中国】新华时论 | 从科创高地迈向“星辰大海”2025-10-22
- 人工智能应用,一场有温度的技术落地2025-10-22
- 回眸“十四五”|以“智”提“质”,AI激活数字经济新引擎2025-10-22
- 守护“中国之肺”,滋养美丽中国2025-10-22
- 青春华章丨以青春之我担时代之任 书写新答卷2025-10-22
- “活力中国调研行”走进江苏2025-10-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