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泰州 阵雨转多云 18℃~11℃

我AI的江苏丨 “海上春耕”,生产最新鲜的“海的味道”

来源:交汇点 编辑:陆楚媛 2024-03-27 17:26:34 查看数:0

【开栏的话】

“要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3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他所在的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

我们处在一个高质量发展的时代。江淮大地万象新,在这里,传统与创新融合,共同绘制出一幅中国式现代化的壮丽画卷;我们处在一个科技发达的时代。人工智能(AI)的迅猛发展,正在打开一扇向“新”而行的光明大道。

鉴于此,新华日报·交汇点新闻特别推出《我AI的江苏》系列策划,希望通过AIGC带来的全新视觉体验,深入挖掘江苏高质量发展进程中的新变化、新亮点,用全新的视角和维度,展现这片热土的蓬勃生机与活力。

江苏拥有独特的海洋资源禀赋,蕴含巨大的“蓝色经济”潜能。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苏工作重要讲话精神,全力推动海洋产业高质量发展,助力海洋强省建设,去年下半年,《江苏省海洋产业发展行动方案》出台。近日,记者了解到,按照该方案江苏不断加快海洋强省建设步伐,其中盐城、南通、连云港沿海三市正积极谋划布局海洋产业,做大做强“蓝色粮仓”。

【看,AI眼里的“蓝色粮仓”】

“海上牧场”上新,海产品有了“精装房”

从盐城滨海港乘船向东出发,历经三个多小时的海浪颠簸,在一望无垠的深海中央,一座白色城堡——“陶湾一号”海洋牧场跃然眼前。

如今,这座牧场的智能网箱内养殖着大黄鱼、黑鲪、海鲈等海产品,并且入选了农业农村部公布的第八批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名单,系江苏省内唯一。

据了解,江苏已建成海州湾、南黄海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加强对其长效监管的同时,加快推进秦山岛、滨海陶湾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建设,鼓励、支持南通吕四海洋牧场建设;此外,还要积极探索海上风电和海洋牧场融合发展的牧渔城、牧渔场建设,打造“浮筏生蚝+网箱鱼类+网帘紫菜+底播贝类”多级组合、“新能源+资源养护+渔业养殖+渔港经济”多产融合的具有江苏海域特色的现代化海洋牧场。

盐城市滨海县陶湾海洋牧场“陶湾一号”智能网箱平台。图片来源:学习强国江苏学习平台

海上“春耕”,生产最新鲜的“海的味道”

眼下正值春季海上生产的重要时期,南通市如东县沿海滩涂养殖的条斑紫菜进入采摘旺季。如东拥有百万亩滩涂,水产资源十分丰富,作为“中国条斑紫菜第一县”,如东年产鲜条斑紫菜5万多吨,产量占全国三分之一。

在连云港市赣榆区青口镇紫菜养殖区,养殖工人忙着进行收割鲜紫菜、整理养殖筏架、浮漂更换等海上生产作业,俨然是一派忙碌的“海上春耕”景象。据悉,该镇紫菜养殖面积1.8万亩,年产鲜紫菜1.2万吨,产值6500多万元。如今,“中国紫菜之都”连云港每年大约有70万箱紫菜经过加工后运往世界各地。

连云港市赣榆区青口镇海上春耕忙碌的景象。图片来源:紫牛新闻

科技赋能,“蓝色粮仓”加装“新引擎”

加速发展海洋产业,科技创新是第一动力。

2023年10月,江苏印发《加快推进海洋渔业发展若干措施》,提出“支持由省海洋水产研究所牵头,高等院校、科研院所、技术推广机构(部门)和骨干企业参与,共同建立海洋渔业科技研发平台和技术创新联盟,整合、共享海洋渔业共性和关键技术科研资源”。

作为省属国有涉海企业,江苏省沿海开发集团建设并运营了江苏海洋生物资源创新中心。目前,该中心研发重点将在海洋水产、海洋藻类、海洋酶制剂三大领域聚焦,工作人员正着手开展藻类活性成分、褐藻功能性寡糖、甲壳素利用酶制剂研究工作,着力形成滚动式科研项目研究机制,推动科研成果从“实验场”走向“应用场”。

2023年起,江苏省涉海产学研合作联盟成立。联盟由江苏海洋大学联合南通大学、盐城工学院等高校院所、企业、服务机构共同组建,以产业发展为导向,打造“科技公共管理信息服务平台”“科技成果产业转化平台”和“人才交流合作平台”。

这个春天,江苏海洋科技与海洋产业正相融互通、创新成果落地生花步履向前,为江苏沿海地区高质量发展和海洋强省建设作出积极贡献。


编辑:陆楚媛

责编:岑丹

审核:戚翔 闻栋

网友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