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泰州 阵雨转多云 18℃~11℃

人文|老泰州市的寺庙:心圣观

来源: 编辑:樊锦华 2024-01-08 11:08:52 查看数:0

“心圣观”是泰州现存唯一一座“道佛兼具”寺庙。位于江苏泰州海陵区江洲北路46号,原名永福观现址在拆迁原址南侧。“心圣观”为罗发道长个人出资复兴古观道场。罗发道长,俗名沈宏发法名罗发。现任江苏省道教协会副会长、泰州市道教协会会长、心圣观主持、区政协委员。

老泰州市“道佛兼具”寺庙原有两座:“永宁寺”和“心圣观”。历史上永宁寺又名北天滋庙,原位于省抗排站北侧(现迎江桥东)。由道转佛后,庙宇中佛、道神祗两者都有。几十年前泰州招贤桥西建造纸厂时拆除永宁寺充当建筑材料,仅剩“永宁铜钟”存现光孝寺内东南角,永宁寺原址建筑片甲不留。因此“心圣观”成为泰州现存唯一一座“道佛兼具”寺庙。

现存光孝寺内“永宁寺”铜钟

中国佛道兼容的寺庙不多,有名的南岳衡山“南岳大庙”,北岳恒山“悬空寺”和寿阳“龙泉寺”,昆明“圆通寺”,徐州“泰山寺”,安顺天龙镇“伍龙寺”等,泰州“心圣观”亦算是罕有的佛道兼容寺庙。

南岳衡山“南岳大庙”

历史上“佛、道”之争此消彼长,“兴道抑佛”“兴佛抑道”“三教并存”始终没有停止过争执。其实宗教属上层建筑,是统治的需要。统治者需要宗教为其服务时此教即兴旺发达。唐朝崇佛,所以有玄奘西天取经,留下敦煌、龙门石窟和洛阳白马寺无数佛教寺庙历史古迹。宋代灭佛兴道,主张三教合一,道教兴旺发达。北宋皇帝徽宗赵佶痴迷练丹长生,自封“教主道君皇帝”,信奉道教“无为而治”,荒废朝政被北方少数民族大金灭国(北宋),徽宗、钦宗二帝及数千管员、后宫嫔妃被虏为人质。岳飞“满江红”也因此而生,激励亿万人而成千古绝唱。那场大运动中“破四旧、破除迷信”,各种宗教均遭厄运。现今讲“无神论”,“佛、道”之争声音小了不少。

“心圣观”主持罗发道长自幼从儒信佛研道,由佛转道,坚信“佛道兼容”。曾云游佛教圣地九华山、道教圣地崆峒山,龙虎山祖庭授牒,声名远播于安徽、甘肃、江苏一带。为报孝家乡慷慨捐资成功修复泰州道教名观“心圣观”。

罗发道长说,佛教讲世人修行为“来世”,道教主张修炼为“今生”,“来世/今生”相辅相成才完美,佛道兼容顺理成章。历史上佛、道相互之间渊源深厚。东汉《后汉书》记载道教始祖“老子”西出函谷关成佛,“老子入夷狄为浮屠”,“入胡”即是学习研究佛学后成为佛陀,说明老子和佛陀有师徒关系。中国民间顶礼膜拜的观音,也是从道教“慈航道人”转化为佛教“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由此可见佛道兼容,相互转化并不奇怪。

老子入胡成佛

网络上心圣观地址标注:江州北路46号。上一天我在江州北路上从北到南寻找一个多小时也未见踪迹。第二天在百度地图上搜索出位置截图,打的前往连泰州籍驾驶员也未找到地点。原来道观不是在江州北路上,而是在江州北路与海阳路交叉路口东北角,海阳西路与海润路交叉口北侧小巷中,小巷道道路标识,向北步行100多米,才看到一处“心圣观”标识。两天专门寻找终于得见心圣观真貌,皇天不负有心人啊。

“心圣观”在无标识的“海润路”小巷道100米处西侧更小巷子中,门前是一座加工作坊,路边堆满各种加工材料。个人认为:“心圣观”既然被政府部门认定为“历史文物古迹、名胜古迹”,应该在不损害加工作坊主人利益前提下,协调解决“历史文物古迹、名胜古迹”门前出路问题。

心圣观唯一出入口门前

“心圣观”匾额由现任中国道教协会会长任法融道长亲笔所题。进入“心圣观”后朝南正门一付对联“道僧一家信七遍城乡/佛仙同住香烟绕殿堂”明确表示此观为“佛道兼容”。(吉祥咒语:信七能有求必应)

入口“山门殿”东侧为值班室,西侧排列5座神像,是东方青龙,西方白虎,中间王灵官,南方朱雀,北方玄武。王灵官是五百灵官之首,称号为“先天首将赤心护道三五火车王天君威灵显化天尊”,是道教的护法神,和佛教韦驮相似。清朝《历代神仙通鉴》其为玉帝御前大将,专司天上、人间纠察之职。民间有“三眼能观天下事,一鞭惊醒世间人”之赞。雷神、火神,降魔之神均是其下属。

“山门殿”东西南北中五方位神

“山门殿”后正门外过道走廊两侧是浓眉长髯手执青龙偃月刀的关羽,两侧是年持冷兵器的9名随从,关云长“分身”成了护门神,与秦叔宝尉迟恭成为门神相似。当代人神通广大,将赫赫有名的“五虎上将之首”“武财神”“忠义神武灵佑、仁勇威显、护国保民、精诚绥靖、翊赞宣德关圣大帝”随手一拎放在大门两侧委屈关圣大帝为护卫(调侃)毫不留情。

“山门殿”后为《城隍殿》、正中主神左为城隍娘娘右为本地城隍张士诚。右侧排列八位办事衙役,左侧是三位记事官和威风凛凛的四值功曹。四值功曹是值年、值月、值日、值时四神。相当于天界的“值班”神仙。四神分别是年神李丙 、月神黄承乙 、日神周登、时神刘洪,负责记录人神功过。人们常说“人在做,天在看”,看来还需加一句:“每笔善恶均在案”,引导信众多做善事积功德。城隍殿设城隍娘娘像,罗发道长认为,道教强调阴阳互为依赖,城隍殿供奉城隍夫妇仍是“阴阳平衡”。玉皇大帝是道教之人,天庭中凌霄殿升座时玉帝王母娘娘高踞中央原来是“阴阳平衡”。

城隍娘娘/城隍张士诚

殿西间是主持接待室,墙上有中国道教协会会长任法融“道家养生/道通古今”两付题书,可见罗发道长与任法融关系匪浅。当日巧遇心圣观主持道教协会罗发道长和其传人海陵道协会乔恒洋会长,两位会长热情接待,交流探讨道教知识,介绍寺庙情况,让我这个第一次前来探访者受益匪浅。写此文并得到罗发道长指教借此表示感谢。

左侧偏殿供奉八仙神像:铁拐李(李玄)、汉钟离(钟离权)、张果老(张果)、吕洞宾(吕岩)、何仙姑(何琼)、蓝采和(许坚)、韩湘子、曹国舅(曹景休)。历史上泰州“升仙桥”名称来源于北宋道士徐守信得道成仙从此桥飞升的故事。宋代泰州名道士徐守信曾位列八仙,称之为徐神翁。元杂剧中的八仙为汉钟离、韩湘子、铁拐李、曹国舅、吕洞宾、蓝采和、徐神翁(徐守信)、风僧寿。明后,吴元泰《八仙出处 · 东游记传》中将徐神翁、风僧寿换为何仙姑、张果老。但存世最早的山西侯马金氏墓砖雕的八仙画像中是徐神翁。全国文物保护单位山西芮城永乐宫元代壁画《八仙过海》中亦有身背葫芦的徐神翁。泰州人如果把八仙中的张果老像换成徐神翁(徐守信)像,作为接待访客时将是一段新鲜故事。

八仙像

八仙对侧西南角供奉金身塑像“财神”。一般人认为的财神是:正财神赵公明、文财神范蠡、武财神关羽。但此处供奉的是“比干”。封神榜中比干为商纣王亚父、丞相,主持国政、忠君爱民、苦谏纣王爱民被挖心,其心是“玲珑心”。比干死后被玉皇大帝封为“文财神”。此处供奉比干,取意经营需要忠君爱民、诚信及“玲珑心”。

文财神比干

后侧偏殿东南供奉药王孙思邈、太乙真人、送子娘娘。孙思邈是古代皇宫御医、社会药店、医所必供之神。罗道长解释供奉太乙真人是因为真人“救急”,哪吒遇难时高呼一声“师父救我”,太乙真人立马出现救人,很是护犊子。今天的120、110应该是太乙真人转世。此处供奉的送子娘娘不是观音而是碧霞元君。碧霞元君是出身于泰山的女仙,古代认为“泰山安天下安”,所以泰山顶有纪念碧霞元君的奶奶庙。随着时代变迁,泰山娘娘碧霞元君在民间逐渐衍变成具有送子、护幼、疗疾、保佑婚配等多种神通的“泰山娘娘”。海陵区光孝寺东侧的“泰山行宫奶奶庙”,是碧霞元君的泰州行宫,现在荒芜关门,看来还有需要整修开门迎客朝拜必要。

药王孙思邈(右)太乙真人(中)送子娘娘(左)

西侧十二生肖像对应汉文化属相,依次为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犬、亥猪。“十二生肖”与“六丁六甲”名称相同。“丁神”六位:丁卯、丁巳、丁未、丁酉、丁亥、丁丑;“甲神”六位:甲子、甲戌、甲申、甲午、甲辰、甲寅。丁神为阴(女)甲神为阳(男)。六个甲子日,仍是上天创造万物的日子,此甲子日女子易怀孕,是为“身怀六甲”。中国农历历法中,“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叫作“十二地支”。与“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被称为“十天干”,天干地支依次相配,组成了历法,一“甲子”60年。“十二生肖“、“六丁六甲”、“十二地支”究竟是“一回事”还是“三回事”只能由道教的道长们解释了。

十二生肖

此殿有一尊“人驮人”像,说某人名叫“阿弥”,敬仰佛祖释迦,曾多年背(驮)佛祖,因此称为“阿弥陀佛”。此其实佛教中横三世佛(又称三间佛)是“阿弥陀佛”“释迦牟尼佛”“药师佛”。“阿弥陀佛”“释迦牟尼佛”两人是完全不同两尊佛祖,“阿弥驮佛”应是民间调侃佛教笑话。

“阿弥”“驮佛”

后排中殿玉皇殿是道观正殿,玉皇大帝和王母娘娘居中端坐;右侧是龙王和天、地、水、文昌帝君;左侧是太上老君和张道陵、葛玄、萨守坚、许旌阳四大天师。其余地方是六十甲子(太岁)塑像。

玉皇殿

文昌帝君,是中国民间和道教尊奉的掌管士人功名禄位之神。全称"九天定元保生扶教开化主宰长乐永佑灵应大帝"。想当官升官发财的,想考上名校事业有成光宗耀祖的,需多拜拜文昌帝君。四大天师为玉皇大帝通明宫的四位尊神。为首天师张道陵是道教创始人又称祖天师、大圣降魔护道天尊,我国道教的创立者。江苏沛县人,后到四川发展,因入教需缴五斗米,早期称为五斗米教。(与晋代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无任何关系)。张陵死后,儿子张衡接任,张衡死后,张鲁接任。张鲁兵强马壮占领汉中后,自称“师君”,在汉中建立起了一个政教合一的割据政权,后张鲁被曹操收服。第四代天师张盛因拒绝曹操的封禄徙居江西龙虎山,自此以后的每位张天师均在龙虎山受箓。龙虎山因此被称为做道教祖庭。

来源:人文泰州

编辑:樊锦华

责编:康希

审核:吴军

网友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