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老泰州的“科举试院”:学政试院
泰州学政试院位于海陵区政府南门东侧,鼓楼路西侧。是中国罕见的科举院试博物馆,是泰州充满文化底蕴的旅游景点之一。
学政试院正门
学政试院门前广场临府前路处竖立照壁,正面镶嵌着“学政试院”四个大字,由我国著名书法家欧阳中石题书(首都师范大学教授、中国书法文化研究所名誉所长、博士生导师)。
照壁牌坊:学政试院
照壁背面:浮雕观榜图
照壁背面是一幅浮雕观榜图,试院正门外广场两侧分别建有东西辕门,东西辕门门额上分别刻有“腾蛟起风”和“紫电青雷”给人很威严的感觉。
东西辕门
广场内侧有东西吹鼓亭,两侧照壁上有“明经取士”“为国求贤”,正门檐口下悬挂“中国科举院试博物馆”横牌匾。
“明经取士”和“为国求贤”照壁
试院正门/大门上方横匾“中国科举院试博物馆”
入头门后导游牌学政试院简介如下:
中国科举院试博物馆,又名“学政试院”,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原为南唐永宁宫旧址,宋元时期的泰州州治,明初设凤阳军抚使院,万历年间改为都察院,康熙时改为学政试院。从康熙至光绪年间,一直是扬州府属八县(泰州、高邮、江都、甘泉、仪征、宝应、兴化、东台)童生考秀才的试场,所以又称为扬郡试院。学政试院是江苏省仅剩的保存较为完整的院试试院,其文物价值可与南京贡院相提并论,是泰州曾是江淮地区重要文化中心之一的历史见证。
泰州唐宋以来一直重文兴教、文风鼎盛;明清之际,社会较为安定,人才辈出,扬州府院试置此,表明了泰州处于扬州地区教育文化中心的地位。清代科举院考,三年举行一次,通常春季举行州考,由州官主持;夏季举行府考,由府官主持;秋季举行院考,由学政主持。泰州学政试院在秋季开考,主考官由皇帝钦命的江苏学政主持。
第二进房屋为仪门,两侧分别是听差房和官员厅,仪门两侧分别是公事房和福神祠。神祠原为学政试院内考生祈福的地方、祠内一尊神祇是“文昌帝君”,古人敬其是希望能高中皇榜入仕为官而光宗耀祖。
明清时期,科举考试中的院试得到了高度重视、从明正统年间起在各省加设了主管科举和宫学教育的专门宫员,称为“学政”宫居三品、地位仅次于省巡抚。学政每任三年、要到各府考选秀才。每到一地进行院试、往往大摆仪仗,由各府、州、县官员负责提供所需一切用。公事房中摆有官轿和部分仪仗。官轿精美:仪仗威严,体现了科举制度的重要地位。
仪门进去就是试场,试场空间宽阔。中间甬道两侧为龙柱排列,称为“龙门”,寓意考生高中后如“鱼跃龙门”。两边是东西考棚,考棚内是一排排分隔开的考间;考间很小,不足二平米,看来古代考生考场应试时考场条件艰苦,不象今天高考那样的惊天动地:全民注目、交通管制、考场周围有噪声的单位停工、考场空调灯光查了又检、警车警灯闪烁……唉!真是今非昔比啊!
龙门通道
东西考棚
第三进为大堂,入门后是孔圣人塑像。两侧对联为:“德配天地世代学林留瑰宝,道貫古今东方试院举英才”。
孔圣人塑像
大堂内现为展览馆,介绍科举制度的历史,发展过程,历朝历代措施,历史上有关科举的名人名事。其中“考生资格”“中皇榜”的原件(复制件?)让人多看几眼。
考生资格原件
中举捷报原件
第四进为思补堂,大门上方牌匾是“四教堂”。当年学政官员在大堂处理公务、为国家选拔人才后,回到堂内以考量自己的得失、寻找补救的办法、从而提高从政水平的地方,也就是退思补过的意思,堂内二桁条上悬挂有四教堂金字匾,是教育人去追求完美的在文行忠信四个方面的道德品质和修养。后院花园中的两块太湖石上,分别刻有文曲星和独占鳌头,是人们对金榜题名、能够科举得中的美好的精神寄托。
四教堂入口处有刘墉颁簪花礼场景,颁簪花礼是学政大人为考取的新秀才进行的祝贺性、勉励性礼仪。全部过程有赏给花红,为新秀才着秀才装的帽子上插花,叫簪花,然后到孔庙向孔子像行礼等。场景选取刘墉任江苏学政时在泰州主持考试,发榜后在学政试院大堂为新秀才们颁簪花礼的情彤。刘墉身着三品官服,盛装喜容,正在为某一个秀才的帽子上插花;旁有佐吏一名手持礼花待用;几个已获得簪花,手捧红包(花红)的秀才和等待簪花的秀才分别站立一旁。公堂内披红结彩,喜气洋洋。共同为新进秀才们祝贺勉励,争取在科举道路上更进一步。
刘墉颁簪花礼场景
穿过思补堂,就到了学政试院的最后一进——“支氏住宅”。支氏住宅是一座典型的四合院布局,室内也是介绍科学的有关资料图片。
支氏住宅/住宅后门/鼓楼路边
院子里有两处石头造型非常有趣。分别是寓意科举文化中的“文曲星”和“独占鳌头”,非常传神有趣。
支氏住宅的西侧是一长长的厢房,里面展出了一些泰州和科举相关的名人轶事和科举奇闻。人数众多,有刘墉、胡缓、范仲淹等一大批出自泰州或与泰州有关的名人资料。
来源:人文泰州
作者:陈振宇
编辑:樊锦华
责编:康希
审核:吴军
- 美食|中庄醉蟹:美食中的瑰宝,传承数百年的味觉魅力2024-01-05
- 名胜|它被誉为“江北第一祠”,已有500多年的历史!2024-01-05
- 关注|泰州宴·留芳茶社即将落户苏州协鑫广场2024-01-05
- 人文|“忠孝同胞”之顾师鲁传2024-01-04
- 记忆|逐渐消失的行当(上):收钢钟•换糖•炸炒米2024-01-04
- 记忆|兴化:成氏宅第2024-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