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史|千年古井卓锡泉
泰州古井,故事多多,其中尤以泰州城北北山寺“卓锡泉”为代表。北山寺,始建于唐宝历元年(825),为王屋禅师道场,由王屋禅师创建,初名“开化院”,一名“独佛寺”。宋代史学家王象之《舆地纪胜·淮南东路》“泰州”中,有“卓锡泉在开元(化)院,唐宝历中王屋禅师自蜀来驻锡于此”的记载。在泰州地方文献中,也曾有“王屋禅师,蜀人,病危思饮蜀水,命徒用锡杖点地而得甘泉,故名卓锡泉”的描写。
近年来,在海陵区政府的支持下,北山寺正逐渐修复。在修复规划图中,古井“卓锡泉”被列为重中之重。然而,时过境迁,寻遍寺院的四面八方,卓锡泉不知藏在何处。
笔者拜访了妙祥法师,谈及最近找到古井的经过,法师难掩激动之情。他说,经过多次询问老人,得知寺内建筑经过肉联厂多次翻修,古井被填埋,旁边砌了一座围墙,附近还埋了两条下水管道。其后又拆除了围墙,大面积铺起水泥地面,建成停车场。随着肉联厂的搬迁和北山寺修复工程的推进,停车场再次进行了全面的改建。今年七月末的一场大雨后,妙祥法师继续到工地寻找,细心的他突然发现,在一处地面凹陷的地方,积了一汪雨水。凭着对水井的期盼,他立即召集工人就地试掘,几锹挖下,露出了古井的井壁,拨开堆积的杂物,可以清楚地看到几层井砖,井内淤积着泥土。
古井找到了。就这样奇特,又似乎有迹可循,就如同考古学从地面的植被生长和霜雪消融中探寻地下的掩藏。这像是妙祥法师积下的善缘,又像是他与千年古井的美妙善果。
当地下找到古井后,能不能断定就是唐代的卓锡泉?住持妙祥请来了文物考古专业人员到现场鉴定水井的年代。考古人员看到,在古井发现的现场,是一块打开的地面,凹陷的地坑里堆积了一些渣土与倒入井中的断头井砖,当中可以见到用青砖围砌的四层圆形井壁。上层井壁距地表64厘米,井壁内径106厘米、外径136厘米。井壁用带弧形的扁青砖平砌。弧形砖的上弧弦长32厘米、下弧弦长30.8厘米、宽15厘米、厚6厘米。在有些砖的两侧有2厘米左右的半圆形凸起与缺口,似为榫卯。面对这种带弧形的扁青砖平砌的水井,考古人员根据曾经的古井考古资料,判定是唐代的水井。
2015年5月,泰州城北稻河修复历史街区时,发现地下有不少残存的古井。南京博物院与泰州市博物馆对古井进行了考古发掘,清理了3口汉井、2口唐井、8口宋井和3口明清井,计16口水井。依据井内出土陶罐、龟甲、青釉瓷碗、青花瓷碗、骨质梳篦、古代钱币等一批文物的时代特征,基本弄清了每口水井的时代,进而发现了泰州地区不同时代水井的不同砌筑方法,为考证泰州地区古井的砌筑年代提供了科学依据,并建起了古井博物馆。
千年古井卓锡泉重见天日,清理、修复、保护等工作将逐步展开。北山寺的妙祥法师说:“卓锡泉是北山寺的根。”卓锡泉不仅是一口千年古井,也是王屋禅师的乡愁,更是千年之前泰州唐代佛教的重要实物载体。
来源:泰州知道
编辑:樊锦华
责编:康希
审核:吴军
- 人文|港口暴动:新四军统战策反工作的范例2023-12-26
- 纪念|毛泽东诞辰130周年:毛主席在江苏题写“一定要建立强大的2023-12-26
- 人文|老泰州的寺庙:光孝寺2023-12-25
- 人文|里下河风情:捞稻•割稻2023-12-25
- 节日|除了中国,还有哪些国家和地区将“春节”作为法定节日?2023-12-25
- 关注|岁末寒冬!这份“安全锦囊”请收好2023-1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