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泰州 阵雨转多云 18℃~11℃

​【视频抢鲜看】李亦洁:愿为梅派青衣执着一生

来源:原创 编辑:阚月萍 2017-09-19 21:00:23 查看数:0

去年,在江苏首届紫金京昆艺术群英会上,国家一级演员、梅花奖得主李亦洁,凭借在江苏大剧院首部原创自制京剧《青衣》中饰演的筱燕秋一角,获得“京昆艺术紫金奖·表演奖”。从艺三十多年来,李亦洁多次斩获国家级奖项。就在明天晚上,这部现代京剧《青衣》,也将在梅兰芳艺术节上,首次与泰州观众见面。今天我们班车会客厅,有幸请到了知名京剧艺术家李亦洁,请她为大家讲述自己为梅派青衣执着坚守的故事。

王泽茜:9月20号,梅兰芳艺术节就要开幕了,这第一场的重头戏就是您的现代京剧大戏 叫《青衣》,首次在江苏大剧院上映的时候非常地爆满,其实我们也非常地期待,你能不能给我们简单介绍一下这部剧的看点在哪里?

李亦洁:首先 我觉得特别有意义的是 毕飞宇先生的小说 毕飞宇先生也是咱们江苏人 也是泰州人 我也是江苏人 也算是梅先生的弟子 梅派弟子 我们这出戏的编剧 是我们盐城的编剧 这部剧 整体的制作 是咱们江苏大剧院的出品 所以这部戏属于江苏的原创剧 属于咱们江苏真正的原创剧 因为都是咱们江苏创造的小说 编剧 演员 还有咱们出品 都是属于咱们江苏纯粹的原创剧目 所以说 这部戏是非常非常有意义

王泽茜:那它的难度在哪?

李亦洁:因为你是现代戏,我觉得最主要是要有现代的观众,看了之后,他能融入这个剧当中,我觉得是非常非常重要的,应该说 《青衣》是近时期最好的原创剧,现在来说对原创剧 现代戏更重要,因为更关系到咱们京剧的发展和未来,我觉得这是非常重要的。

王泽茜:相信您把筱燕秋这个角色刻画得入木三分,是不是也觉得跟这个筱燕秋这个剧本 有相似之处,是不是也觉得筱燕秋这个角色好像就是为自己量身定制的一样。

李亦洁:它是讲述京剧演员的故事,我从九岁开始就学戏了,应该也是从事到现在也经历了很多坎坷,酸甜苦辣也都经历过,所以作为一个演员来说,去演筱燕秋这样的戏,我觉得我也可能会把有些经历会放在这个戏当中,会能体现她的苦处。

作为江苏京剧界领军人物的李亦洁,师承陈正薇、杨秋玲、李金鸿先生,又得梅葆玖、沈小梅,范玉媛等老艺术家授艺。作为梅派青衣的传承人,2015年,李亦洁带着梅派传统大戏《太真外传》首次在泰州亮相,就是为了履行与梅葆玖先生最后的约定。

王泽茜:从艺这三十多年来,也得到过不少名师的指点, 听说您和梅葆玖先生也有一段师生缘,那能不能简单地介绍一下你们是如何结缘的。

李亦洁:我应该是在戏校上学校的时候,就见过梅老师,那个时候我大概才20岁出头,第一次到北京去演出,当时演了个专场,我演了个《天女散花》和《穆柯寨》,当时梅老师非常关心,他特意坐在后台的侧幕,把我的整出戏全看完了,所以梅家一直对我非常非常好。

王泽茜:据说您和梅葆玖先生之间还有一个约定,就是让梅老先生的 叫《太真外传》重回舞台,能给我们谈谈吗?

李亦洁:在15年的时候 我提出来要排这个《太真外传》,梅葆玖老师知道这件事,对我这件事非常支持,我这个剧本修改之后,特意给梅葆玖老师看,他也提了一些小的细节 一些方案,后来这部戏我是首次在梅艺节亮相的,当时作为闭幕式,在15年的时候,梅老师和梅师娘 特意到泰州来看我这部戏,就是对我这部戏非常肯定。演完之后我请梅老师 提一些建议,他对这部戏是非常肯定的,当时他说我希望你能把这部戏带到北京去演,他说不仅是北京,全国各地都要演,而且要把这部戏带到全世界去巡演,当时梅先生也是把这部戏带出国演出过,所以当时他有这一个愿望,所以我非常遗憾的是梅葆玖老师走得这么快,我这部戏还没到北京演出 他就走了,心里也是非常难过的,但是梅老师对我这种希望,我一定会去做到的。

王泽茜:我有一个疑问,很多年轻人可能一提到京剧就觉得好遥远,您觉得怎么看待这件事情?又如何让这些年轻去接受它,喜爱它。

李亦洁:对。这也是对我们作为演员的一个很大的课题,我们也在不断地说,怎么能让年轻的观众进入剧场来看我们的戏,但是我觉得我们《青衣》这部戏做到了,演了十几场,而且我们到了北京、南通、宿迁,六月份也去了台湾演出,在台湾演了两场得到了台湾很多年轻的观众喜欢,就非常接受这个戏。因为这部戏它从毕飞宇先生的小说,大家就非常喜欢,本身我觉得排这部戏非常有意义。因为《青衣》这部戏本身就是写的京剧演员的故事。所以我觉得排京剧是非常重要的,把它搬到京剧舞台,去体现一个京剧演员怎样把筱燕秋的故事演绎出来,她作为一个戏痴,一个对自己事业这么喜欢的一个演员,我觉得搬在舞台上给大家看是非常非常重要的。

现代京剧《青衣》,改变自泰州本土作家毕飞宇的小说,而饰演主角筱燕秋的李亦洁,同样是梅派青衣传人,作为这部京剧的作曲指挥,也是泰州人——知名作曲家吴小平。可以说,这部京剧,蕴含着满满的泰州元素。为了让这部戏能够完美地呈献给泰州的戏迷们,李亦洁花了一年多的时间编排创作。

王泽茜:这个小说的原作者毕飞宇也是我们本土泰州的作家,您当时有没有跟他进行交流互动。

李亦洁:想排这部戏的时候,跟毕老师交流了有一年多的时间。跟毕老师在聊 看这部戏到底怎么做,怎么写,从什么角度去写,所以从跟他谈到这个事情到这个本子出来,应该有一年多的时间。

王泽茜:相比于小说,在京剧上都有那些改动。

李亦洁:咱们戏现在要求非常严格,现在只有两个小时的时间, 应该说这个故事是筱燕秋 她接到了任务回到了舞台,把这个嫦娥奔月重新让她排是这段经历, 基本上应该算是最后的故事了,咱们只能说掐头结尾地把一些好的,对大家有益的故事串在一起来呈现在舞台上。

王泽茜:《青衣》的作曲指挥吴小平也是泰州人,能不能请李老师帮我们联系一下他,请吴老师和我们泰州的观众打个招呼。

王泽茜:吴老师,您是《青衣》这部剧的作曲指挥,这是一部现代大戏,那么在音乐方面 相比于传统剧目,肯定会有所创新,融入不少现代元素,这是怎样的听觉体验呢。

吴小平:当今的京剧既要有保持非常传染的文化,京剧精髓的东西同时也要赋予它新时期的审美,在听觉上让它有新的一种听觉感受,这部剧我们使用了一个大型的交响乐团,整编制的交响乐团来进行演奏以及伴奏,本身音乐有它独立的品格,除了伴奏唱腔以外他还有自身音乐描述的功能,除了导演以外,音乐的功能对于全剧的节奏的推动这是一个至关重要的一个方面, 就是说音乐的节奏。所以说我们这部戏,无论是从戏剧的节奏或者音响的感受,从描写 一直到烘托气氛,是起到很大的作用的。

王泽茜: 谢谢吴老师,也相信会有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会通过《青衣》这部戏,越来越喜爱京剧也能更加好地传承,那最后能不能跟我们家乡的观众说些什么呢?

吴小平:希望我们家乡的父老乡亲,也希望梅兰芳故乡的热爱京剧的父老乡亲,能够喜欢这部剧,那么我们也会以更大的热情来为家乡写出更好的作品。

王泽茜:刚刚吴老师也表达了对泰州人民的炙热之情,您有没有什么话对泰州人民说的。

李亦洁:希望我今年带的这部《青衣》 到泰州演出,希望泰州的观众,更多年轻的观众 能到剧场来看我的《青衣》, 谢谢。

全媒体记者 陆彬 孙靖 王泽茜

网友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