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州海陵:看城西113条河道的“清”新秘诀
近年来,城西街道始终将河湖生态保护放在民生工作的重要位置,从健全治理体系、优化治理策略、凝聚治理合力三方面持续发力,推动辖区内河湖生态环境实现显著改善,为建设生态宜居街道奠定了坚实基础。
常态巡河,用脚步丈量责任

在唐楼社区汪沟岸边,总能看到村级河长周来红巡河的身影。“河面今日无漂浮物、无异味,水体颜色正常……”他手持笔记本,边走边记录,一旦发现垃圾、杂物等问题,立即协调保洁人员及时处理。
家门口的水环境变化让社区居民毛蓉蓉深有感触:“自从开展河道整治工作后,经常看到有人巡查、打捞水面垃圾。河塘周围还增设了绿化,安装了健身器材,我们平时休闲健身有了好去处。”
在城西街道,像周来红这样的村级河长不在少数。他们以脚步丈量河岸,用纸笔和镜头记录实情,在一线发现问题、研究对策。这种“行走式治理”不仅能及时解决河道问题,还潜移默化地增强了群众的护河意识,逐步营造出全民关心、支持、参与水环境治理的良好氛围。
机械清理,以科技提升效能
下午四时许,在朱庄村老头港河面,保洁员正操作自动打捞船,高效清理水草与漂浮物。该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王华介绍,眼下水草生长旺盛,以往依靠人工清理,效率低、强度大。“如今有了这台‘神器’,能够减少用工30人,清理效率大幅提升,一天最多可清理50吨垃圾。”王华说。
这艘自动打捞船的使用,是城西街道推进治理策略优化的生动体现。值得一提的是,辖区内每条河流都经过专业“体检”,形成专属“病历”与“治理方案”。机械化、常态化的水面保洁,正是基于河道生态实际开出的精准“药方”,有效巩固了治理成果,实现水清岸绿的可持续维护。
据了解,城西街道共有24个社区,辖区内大小河道共113条,目前各社区都成立了专门的河道管护队伍,拥有管护人员近百人。2025年,街道投入约100万元对辖区内16条河道进行整治,让一步一景、移步换景成为街道水环境的生动现实。
水清则景美,水净则心安。下一步,城西街道将在现有治理基础上,着力引入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构建智慧管理平台,实现水质实时监测与智能巡护。同时,深化公众参与,强化对“民间河长”的赋能激励,推动河湖保护从“政府主导”迈向“全民共治”,凝聚更强大的守护合力,实现河湖的长治久清。
- 亩产8000斤,价格翻六倍!姜堰这里的村民凌晨6点抢收“绿色黄金2025-11-18
- 靖江工业经济攀高向新2025-11-18
- 高度攀升至339米——张靖皋长江大桥南航道桥北主塔塔柱完工2025-11-18
- 传承“苏超”荣耀——八支劲旅逐鹿“泰超”绿茵2025-11-18
- 新华日报 | 兴化市牵手中国食品工业协会共建健康食品产业全程2025-11-18
- “一键复原”,南京是怎么做到的?2025-11-1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