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泰州 阵雨转多云 18℃~11℃

从-103米到+339米!这场云端“毫米级艺术创作”成功完成

来源: 编辑:曹佳蓉 2025-11-15 17:47:59 查看数:0

11月14日上午

在全球最大吨位塔式起重机

徐工XGT15000-600S的轰鸣声中

一块重达238吨的钢塔节段

冲破晨雾

缓缓攀升至300多米高空

精准嵌入4组匹配件定位件

张靖皋长江大桥南航道桥北主塔

攀升至339米新高度

北主塔塔柱节段工程由此全部完工

图片

“大臂向左慢慢摆……停车,拉紧!”

上午8点10分

北主塔节段施工总指挥王利民紧握对讲机

目光锁定空中缓缓移动的庞然大物

这块编号T29的钢塔节段高9.584米

顶口采用非常规的阶梯状吊点设计

让本已精细如绣花的高空对接再添难度

在昼夜温差与江面强风的双重挑战下

建设团队从三个空间维度实施精准调控

将238吨的钢塔节段安装误差

严格控制在3毫米之内

图片

上午10时30分

当最后一块节段完成毫米级对接

至此29个钢塔节段如巨型积木般

在云端严丝合缝

成就了这场“毫米级的艺术创作”

图片

这座直插云霄的钢铁巨塔

承载着中国桥梁建设

迈向“无人区”的雄心

张靖皋长江大桥主跨达2300米,在世界悬索桥建设史上尚无先例。“主跨2300米的悬索桥此前没有人建过,设计方案光论证就花了3年时间。”张靖皋长江大桥南航道桥北主塔技术负责人刘道荣介绍,北主塔创新采用全球首个“钢箱钢管混凝土约束组合体系”。该体系内置4根直径3.6米的巨型钢管混凝土柱,形成独特的复合受力结构,在提升承载力30%的同时成功减轻塔身自重50%,为两千米级悬索桥建设提供了全新的“中国方案”。

图片

张靖皋长江大桥主塔设计高度350米,为世界最高悬索桥索塔。从三年前地下103米的钻孔桩施工,到如今339米的云端亮相,这座超级工程在长江之滨完成了从深基础到高耸塔身的完美蜕变。随着北主塔塔柱节段完工,大桥北主塔建设即将转入上横梁及索鞍安装新阶段,最终达到350米高度。这道横跨长江的“钢铁彩虹”,预计2028年建成通车,将把张家港至如皋的车程缩短至20分钟,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和“八纵八横”战略布局注入新的动力。

图片

江风拂过渐散的晨雾

这座不断攀升的钢铁地标

正在马洲大地上

书写着中国桥梁建设的新高度


容湖时评

云端之上,“枢纽”在望

三年前,我们初次踏上长江中心的马洲岛。彼时,张靖皋长江大桥的蓝图初展,深达103米的桩基如大地“根须”,在无声中扎根。而今再度驻足,一座高达339米的钢铁巨塔已穿云而立,向世界昭示着中国桥梁的跨越与突破。

这三年,我们见证的不仅是一座塔的攀升,更是一部中国桥梁闯荡“建设无人区”的史诗。主跨2300米,意味着中国建设者步入了一片没有路标的技术荒原。无标准可依,无先例可循。从“地下103米”到“云端339米”,每一米都是技术的突围。在“无人区”中前行的中国建设者,以“大胆创新、小心论证”为信念,融汇多学科智慧,凭借“世界首创”和“毫米级”云端作业,在空白处写下铿锵的“中国答案”。

于靖江而言,这座桥的意义,早已超越技术本身。穿过钢塔骨架向西远眺,江阴靖江长江隧道通车在望,盐宜铁路如大地经脉延展。它们与已通车的江阴大桥、崛起的张靖皋大桥交织成网,共同构筑起靖江“双枢纽”的城市格局。

从前,“跨江”是阻隔;如今,“同城”逐渐成为现实。江海联运的区位优势,因这一系列超级工程而转化为发展动能。公铁水多式联运体系的构建,正引领靖江从“跨江融合”迈向“同城发展”和深度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新阶段。

此刻,主塔正朝着350米的最终高度发起冲刺。而我们也将继续见证这一座桥如何成为一座城、一个国度不断向上的生动刻度。

马洲大地为证,云端之上,靖江“双枢纽”的新程正全速开启。

网友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