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路驼铃贯西东,外贸扬帆傲江海
据南京海关统计,今年前三季度,江苏省进出口总值突破4.38万亿元,创下历史同期新高,以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的6.4%的增速稳健前行。这份成绩单,亮点纷呈,出口动能强劲,增长10.4%;一般贸易根基稳固,占比近六成;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贸易额占比过半,成为核心增长极;机电产品尤其是“新三样”出口表现抢眼;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外资企业齐头并进……这些数据共同勾勒出江苏外贸结构更优、动能更足、市场更广的高质量发展轨迹,有力地印证了中国经济的深厚底蕴与强大竞争力,极大地鼓舞了市场信心与发展士气。
强基固本,内生动力更澎湃。江苏外贸的稳健增长,并非简单的数量叠加,而是发展成色与质量的深刻变革。其一,贸易方式“筋骨”更强。一般贸易以其更长产业链、更高附加值,占据近六成江山,这背后是江苏制造业整体竞争力与自主性的提升。加工贸易亦实现较快增长,显示出江苏在全球产业链中地位的巩固与升级。其二,经营主体“活力”更旺。外商投资企业、民营企业作为传统主力军稳步发展,贡献了超九成进出口额,是稳定大盘的基石。尤为亮眼的是国有企业异军突起,18%的快速增长展现了“国家队”在开拓市场、保障供应链方面的强大实力与责任担当。其三,进口品类“内涵”更丰富。在机电产品进口保持增长的同时,消费品进口实现正增长,这既满足了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求,也体现了国内市场的巨大潜力与吸引力。这种多点支撑、多元共进的格局,使得江苏外贸的“动力系统”更为均衡、更可持续。
开路架桥,合作共赢天地宽。面对全球贸易格局的深刻调整,江苏以更加积极主动的姿态,开拓多元化国际市场,为外贸增长拓展了广阔新天地。最突出的亮点在于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贸易的跨越式发展。进出口2.19万亿元,占比首次过半,达到50.1%,12.3%的增速和拉动全省近6个百分点的增长贡献,充分证明了这一合作平台的巨大潜力和战略远见。特别是对东盟进出口激增22.8%,凸显出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的政策红利正在持续释放。与此同时,对欧盟、拉美等传统和新兴市场也保持了稳定增长。这种“东方亮西方也亮”的全方位开放布局,有效分散了外部风险,增强了江苏外贸的抗冲击能力和回旋余地,标志着江苏在服务国家开放大局中,构建起更具韧性和深度的“朋友圈”与“伙伴网”。
创新引领,智造升级势如虹。江苏外贸的竞争力,归根结底源于其坚实的产业基础和持续的创新驱动。机电产品作为出口绝对主力,增长12.6%,以一己之力拉动全省出口增长8.7个百分点,是当之无愧的“定盘星”。而细观其内部结构,更能发现“江苏智造”的升级轨迹:电工器材、船舶等传统优势产品出口增速分别高达21%和38.3%,彰显了深厚产业根基与技术积累的爆发力;代表绿色低碳发展方向的“新三样”(新能源汽车、锂电池、光伏产品)出口增长13.5%,虽面临阶段性挑战,但仍展现出强劲势头,是江苏抢占未来产业制高点的“先遣队”。这些高技术、高附加值产品的集群式突破,不仅是江苏制造业向“微笑曲线”两端攀升的明证,更是中国经济从“制造”迈向“创造”的鲜活注脚,为在全球竞争中“智”赢未来奠定了坚实基础。
前三季度江苏外贸的卓越表现,是直面风浪、勇立潮头的成果,是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的缩影。它用事实雄辩地证明,只要坚持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不断优化结构、开拓市场、激发创新,中国经济巨轮就一定能够穿越惊涛骇浪,行稳致远。这幅奔涌向前的“新画卷”,鼓舞着我们以更加坚定的信心、更加昂扬的斗志,在新时代的征程上,书写更加辉煌的开放篇章。
- 【理响中国中国式现代化请回答】荔枝理论:接续团结奋斗,向着“2025-10-25
- 从“2元午餐”里,照见基层温度2025-10-25
- 读懂国家账本上的“民生分量”2025-10-25
- 粮满仓好“丰”光,端稳端牢“中国饭碗”2025-10-25
- 泰州:270多万亩水稻开镰收割2025-10-24
- 新华日报|村咖焕活、菌菇富民、片区融合 ——姜堰奏响“全域振2025-10-2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