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汇点 | “非遗+电商”,这个水乡小镇续写新“船”说
交汇点讯 10月14日,走进位于兴化市竹泓镇尖沟村的德银木船设计制造有限公司,各类船模琳琅满目,船模上扬起的风帆写着“一帆风顺”字样,很是显眼。“一帆风顺,寓意好,很受企业、家庭等客户群体的青睐。”企业负责人肖德银笑着说道。像这样的船模,德银木船一年能卖出约5000个。
兴化竹泓木船是国家级非遗。而德银木船闯市场,既有自身的努力,还有村里的助力。尖沟村党总支书记许凤韦介绍,抓住市里“放亮”项目的契机,他们今年从“非遗+电商”入手,打造“擦亮文化品牌 绽放‘非遗’光彩”项目,通过党组织搭台、党员带头,着力破解非遗木船“品牌响、转化弱”的困境。
产业要发展,要靠龙头企业带,尖沟村把目光瞄准了村里的国家高企江苏苏航船业集团。“我们村与苏航船业联合成立了‘红色先锋’帮扶办公室,党员带头组建非遗红色主播工作室,将木船制品远销海外。”许凤韦自豪地说,村里还将直播间拓展为“助农窗口”,同步销售河蟹、优质大米等农特产品,半年带动8家小型木船企业转型、23户村民增收,木船制品与农特产品综合销售额突破300万元,让千年木船手艺成为共富“金钥匙”。
邹润是尖沟村的乡村振兴青年人才,大学学的戏剧表演专业,“非遗+电商”让她有了展示一技之长的平台,如今担任村里的党员主播。“除了直播销售木船制品与农特产品,我们还邀请木船匠人、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共同规划研学路线,将非遗工序转化为可体验、可参与的文旅产品。”邹润说道。一年多来,尖沟村已接待游客超2000人次,带动传统匠人人均月增收1500元。
“放亮”项目给竹泓镇带来的变化,远不止这些。今年以来,竹泓镇党委锚定“党建引领、群众跟上、全域提升”目标,围绕非遗传承、基层治理、民生服务三大核心,推动14个村(社区)落地28个“放亮”项目,让党员个体“放样子”、党员群体“亮形象”,激活乡村发展的“一池春水”。
针对土地碎片化问题,东高魏村推行“党员包保片区”机制,党员带头入户宣传“小田并大田”政策,邀请第三方机构测绘土地,组织群众参与监督,将零散地块整合为连片大田,机械化种植成本降低30%;解徐王村党员率先认领责任田,邀请种植能手传授技术,定期开展美丽菜园评比,让村民在劳作中收获幸福感;振南村组建“爱心敲门”党员志愿服务队,为残疾人提供上门体检、水电安全检查等服务,每月开展文化娱乐活动,帮助23名残疾人融入社会,切实解决“孤独感、自卑感”难题……
“‘放亮’项目不是‘独角戏’,而是‘大合唱’。”竹泓镇党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将继续以党建为引领,深化“党员带头、群众跟上”机制,通过线上“竹泓‘放亮’专栏”宣传优秀案例,线下开展项目述比观摩,推动非遗传承、基层治理、民生服务类项目提质扩面,让“放亮”之光照亮每一个村(社区),让千年水乡在乡村振兴的航道上驶向更广阔的未来。
- 官方确认!央视周末直播!2025-10-16
- 泰州海陵:以高能级平台激发创新“裂变”2025-10-16
- 泰州狄双成,好样的!2025-10-16
- 泰州卢汉郎,好样的!2025-10-16
- 泰州对阵南京,福利来啦!2025-10-16
- 人多地少的江苏,为何还能年净调出40亿斤粮?2025-1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