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海壮阔奋楫先——辉煌“十四五”回眸】科技赋能新质生产力 江苏锻造“打头阵”硬实力
今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五年来,江苏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牢记嘱托、感恩奋进、干在实处、走在前列,经济社会发展质量和水平不断跃升,有力扛起经济大省挑大梁的责任担当。《江苏新时空》今起推出“江海壮阔奋楫先--辉煌‘十四五'回眸”系列报道,全面展现江苏五年来各领域发展成就。首先来看江苏跑出创新加速度,高水平科技强省建设迈上新台阶的生动实践。
荔枝新闻中心记者黄蒙说:“这里是位于苏州常熟的仁烁光能。前不久,这家由南京大学谭海仁教授团队主导设立的初创企业,成功研发出大面积柔性全钙钛矿叠层太阳能电池。拿在手上,它就像一张轻薄的薄膜,可以任意弯曲,并且由于采用全钙钛矿叠层这一最新技术,像在这样的室内灯光环境下,它依然能够发电,光电的转换效率刷新世界纪录。”
走进展厅,一排排光伏组件展示着这家企业国际领先的研发与产业化能力:从全钙钛矿叠层技术入选“2022年中国科学十大进展”,到全球首条钙叠层研发线、再到即将投产下线的GW(吉瓦)级生产线……这家成立只有4年的初创企业,不仅在全球范围内实现了光伏电池技术的弯道超车,更完成了从基础研究到成果转化的关键一跃。华丽蜕变的背后正是江苏对创新创业者的强力支持。
南京大学现代工程与应用科学学院教授、仁烁光能董事长谭海仁 说:“在‘0到1’做原始科技创新的时候,随着研究不断往前推进,有不同的类型的科技项目来支持科学的研究,在‘1到10’的过程当中,我们在过去3年多的时间里,获得了18家投资机构的支持,包括地方政府对我们的支持,解决了我们在实施科技成果转化过程当中的资本的难题,不同阶段的科技项目的支持对于我们产业化的发展起到了非常大的一个作用。”
从“0到1”再到从“1到10”“10到100”,创业团队的每一步成长与江苏创新同频共振,同样也是这五年江苏在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中勇打头阵、奋力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的生动注脚。如今的江苏大地上,从高校到工厂,从实验室到生产线,越来越多像仁烁光能这样虽然“年轻”却手握关键核心的生力军驰骋市场,为培育新质生产力注入新动能。专注于低空经济赛道的白鲸航线2023年落户常州,在当地政府全方位护航下,仅用一年就实现组装下线,目前正在为全球最大的无人货运飞机首次试飞进行最后的调试准备。
白鲸航线发展规划部部长宋琦说:“我们现在这款无人货运飞机的航程能达到2600公里,可以覆盖咱们中国90%以上的城市,实现咱们国内支线城市点对点的货物直航,物流快递实现当日达。”
从实验室的原始创新到产业园的成果转化,从关键技术突破到创新系统能力的整体跃升,“十四五”以来,江苏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赋予的“在科技自立自强上走在前”“在科技创新上取得新突破”“在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上打头阵”“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等重大使命,聚力推进高水平科技强省建设。
五年来,江苏的创新地基打得更牢。“十四五”期间,新设规模24.8亿元的基础研究专项资金;支持科学家领衔实施209项基础研究重点项目;国家级苏州实验室,紫金山、太湖、云龙湖、钟山等省实验室以及44家全国重点实验室协同发力,构筑起日益雄厚的战略科技力量。
五年来,江苏的创新主体愈发强壮。在梯度培育政策支持下,科技型中小企业从4万家增到8.9万家;高新技术企业由3.2万家增至5.7万家;成为全国唯一科创板上市企业超百家的省份。
五年来,江苏的创新成果愈发丰硕。2021年以来,江苏3批6项成果入选“中国科学十大进展”;组织实施省科技重大专项和前沿技术研发计划项目254个,“卡脖子”的手被逐一甩开。
五年来,江苏的创新生态愈发完善。科技体制改革和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一号工程”,为科研人员赋权,为科技企业赋能;2年来新增科技领域专项贷款6400亿元,以金融“活水”浇灌初创企业。
上海交大无锡光子芯片研究院科技发展部部长方啸天说:“‘十四五’期间,我们致力于突破‘卡脖子’芯片技术,已建成启用国内首条光子芯片中试线,推动量子计算机、光子处理器、光互连芯片、高精密飞秒激光直写等变革性技术落地转化。”
正大天晴药业集团副总裁夏春光说:“‘十四五’期间紧随国家战略规划,坚定走创新转型之路,实现了由‘仿创结合’到‘创新驱动’的战略跃迁。创新产品由‘十三五’期间仅有2个,到‘十四五’末已有15个创新产品获批上市。”
江苏国际数据港总经理李祥舟说:“江苏国际数据港自2023年成立以来,一方面重点打造了玄武大模型工厂,截止目前帮助企业完成大模型备案达到了江苏省的三分之一,数量位列江苏第一;另一方面我们不断进行产业生态的培育,招引到的数商企业近1000余家,打造江苏最具代表性的数据和大模型产业园区,为我们江苏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赋能。”
回首“十四五”,江苏科技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为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建设科技强省奠定了坚实基础。“十四五”期间,江苏区域创新能力由第三跃居全国第二;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由2.95%(2021年)增长到3.36%(2024年),提前完成省“十四五”规划目标,达到创新型国家和地区中等偏上水平;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突破半壁江山、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连续9年保持全国省区首位。面向“十五五”,江苏朝着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阵地勇毅前行,聚科技之力、筑强省之基、蓄未来之势!
记者│江苏广电总台荔枝新闻中心
黄蒙 李泽灏 陈忠耀 路明杰
供片台│连云港台
编辑│江苏广电总台荔枝新闻中心
郭晶晶
(本条新闻版权归江苏省广播电视总台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 2025“印象中国·梦启东方”短视频征集展示暨采风活动启动2025-10-20
- “十四五”总书记关心的这些事③|从“一条河”看江苏文化“两创2025-10-20
- 【对话未来】“硅”驱未来 下一代电池“心脏”的中国力量2025-10-20
- 学习周历·法治思想篇|坚持党对全面依法治国的领导2025-10-20
- 文化中国行|经典“逆生长”,“老戏”正年轻,紫金文化艺术节72025-10-20
- 青春华章 | 为“城市伤疤”敷上“生态绿绷”,徐州二十年疗愈记2025-1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