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华章丨江河奔涌载青春,家国同频绽荣光
水脉蜿蜒万里,青春奔涌向前。2025“把青春华章写在祖国大地上”网络主题采访采风活动从南京起步,采访团循着江淮河湖的脉络,在京杭大运河的千年漕韵与长江经济带的百舸争流间,见证一代青年与家国同频、与时代共振的奋斗故事。这份“以水为脉践初心”的实践,不仅是江苏青年的担当,更可为全国青年干部扎根大地、服务大局提供鲜活范本。
水脉连着国脉,青春是筑牢生态根基、激活发展动能的“双引擎”。从“水患”到“水惠”的转变,是青年用坚守夯实生态底座,再以创新转化发展优势的完整实践。句容三十载治水路上,一代代青年将昔日的洪涝重灾区变为集防洪、生态、旅游于一体的示范区,技术员用精准数据唤醒小河生机,这份“守护安澜”的执着,为江苏水脉铺就了安全底色。而当江河湖海的自然优势有了生态保障,江苏青年又化身“水上驼队”的领航者:黄金水道上,智能操作中心让“江海河联运”高效贯通长三角;物流一线,数字化平台实现货物“一单到底”跟踪,跳出“一亩三分地”的思维局限,让水运成为服务全国经济循环的“传送带”。放眼全国,这正是青年参与国家发展的清晰路径——既要像治水者那样扎根一线,以专业破解生态难题,为发展筑牢绿色屏障;也要像水运创新者那样,紧扣区域协调、双循环等国家战略,把自然禀赋转化为经济动能,让“生态美”与“产业兴”同频共振。
水韵滋养文明,青春是传承文化根脉、讲好中国故事的“新载体”。当水脉兼具生态韧性与经济活力,其承载的文化基因,需要青年用创新思维赋予新生命力。江苏“水韵”宣传片登陆央视圈粉全国,背后是青年文旅人的巧思:设计师以沉浸式水幕光影秀,让千年水巷从“静态风景”变为“穿越体验”;非遗工作者提炼运河元素融入文创,让文化符号走进日常生活;媒体人用漫评解读水脉故事,让“守护母亲河”的理念深入人心。这种“年轻化表达”,不是对传统的解构,而是以当代视角重构文化内涵,让历史文脉与时代审美同频。从敦煌莫高窟的数字化保护,到故宫文化的“破圈”传播,全国青年都在书写文化传承的新答卷。这启示我们:青年既要沉下心挖掘本土文化精髓,搞懂“水脉里的中国故事”;更要善用新媒体、新技术,让传统文化从“博物馆展品”变为“生活日常”,在传承中增强文化自信,向世界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
实干映照初心,青春是守护水脉长远、践行家国使命的“接力棒”。无论是筑牢生态经济根基,还是传承文化根脉,最终都要落到平凡岗位的坚守上,这是青春担当最质朴也最有力的表达。南水北调江苏段,青年运维员24小时值守泵站,确保一泓清水浩荡北上;长江岸线旁,青年志愿者躬身植绿,让堤岸重披“绿装”;实验室里,青年科研人员钻研水质净化技术,守护每一寸水域洁净。这些岗位看似寻常,却承载着“水脉即国脉”的非凡使命——青春担当从不是响亮的口号,而是立足岗位的精益求精,是“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代际传承。对每一个青年而言,这是最可复制的成长路径:在乡村全面振兴一线,做扎根泥土的“新农人”;在科技攻关前沿,做敢啃“硬骨头”的研究者;在基层治理岗位,做服务群众的“贴心人”。像江苏护水青年那样,把岗位当作践行使命的阵地,让青春足迹沿着国家发展脉络延伸,深深印刻在祖国大地上。
江水潮涌不息,青春逐梦不止。江苏水脉上的青春故事已然形成一个清晰的闭环:从以青春治水筑牢水脉根基,到以青春兴运激活水脉动能,再到以青春润脉传承水脉文化,最终归于以青春担当守护水脉长远。我们相信,未来会有更多青年沿着水脉的方向,将个人理想融入家国发展,让青春在江水潮涌处绽放更加耀眼的光芒,以青春华章与家国发展同频共振,共谱新时代的壮丽诗篇。(唐代远)
- 青春华章 | 以青春之笔,绘时代华章2025-10-08
- 青春华章┃古韵新趣交织,休闲“就在此行”2025-10-08
- 青春华章|让蓬勃青春与家国情怀共振2025-10-08
- 青春华章丨用青春做词,谱时代之歌2025-10-08
- 青春华章|河海奔涌,风生“水”起逐浪高2025-10-08
- 青春华章|学习水利人,做为国为民的“侠之大者”2025-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