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泰州 阵雨转多云 18℃~11℃

从“一公里”到“最后一米”,常州拓展“幸福半径”让便利生活“触手可及”

来源: 编辑:钱宇璇 2025-08-30 17:33:20 查看数:0

社区虽小,却连着千家万户。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基层治理和民生保障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是促进共同富裕、打造高品质生活的基础性工程”。为破解群众办事“多跑路”难题,常州各社区将阵地建在群众“家门口”,为居民提供各式各样的便利服务,切实打通联系服务群众的“最后一米”,努力做到居民有需求、社区有服务,让幸福在家门口升级,便利生活“触手可及”。

“社区照相馆”定格“家门口的幸福笑脸”

“爷爷,您再往奶奶这边靠一点,对,真好!”近日,常州红梅街道“社区照相馆”的摄影师在回族夫妇华裕才和潘文娟家里,以他们生活了几十年的老客厅为拍摄场地,用他们60年前拍摄的黑白婚纱照作背景,为夫妻俩拍了一组钻石婚的婚纱照。在摄影师的引导下,潘奶奶下意识地轻轻握住了华爷爷的手,两人相视一笑,那笑容里充满了岁月的褶皱,也盛满了无需言说的默契……

当天,位于新堂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一楼的“社区照相馆”试运营,结合七夕佳节举办了首场公益拍摄活动:为抗战老兵、援疆支边、少数民族等退休老人夫妇精心拍摄一组甜蜜婚纱照。同时,还为辖区内20位60岁以上老年人免费拍摄证件照,满足其日常生活所需。

“在数字化时代,拍照看似轻而易举,但对于许多老年人而言并非易事。”新堂社区党支部书记孙玲玲说,社区敏锐捕捉到居民特别是老年群体的“微需求”,建了全市首个“社区照相馆”。

这个照相馆有60平方米的空间。为了照相馆的运营,新堂社区探索了一条可持续的路径:在资源盘活上,低价回收多种服装与道具来节约成本;在结构布局上,划分为拍摄区、化妆区、换衣区和后期区实现功能最大化。

据了解,“社区照相馆”精准定位三大服务主题:“岁月留痕”专注于各类标准证件照拍摄,解决居民特别是老年人的办事急需;“你我风采”主要是个人写真、亲子照、全家福、主题闺蜜照等,满足个性化需求;“社区记忆”则旨在记录社区的重大时刻和温暖瞬间,承载公益属性。

“通过预约,可以上门为出行不便的老年人拍摄,也可以为困难群体免费拍摄。我们就想通过记录重要时刻,凝聚邻里情感,增强居民的幸福度和获得感。”孙玲玲说。

同时,照相馆将引入“社区合伙人”进行常态化运营,以“低偿收费”模式为居民提供性价比极高的服务,其收入用于支付成本、合伙人酬劳以及反哺社区公益基金,最终成为一个连接社区、居民、专业运营方的“温情枢纽”。

“社区直播间”演绎“家门口的创业梦”

“欢迎大家进入我们的非遗手作直播间,今天给大家带来的是我们常州龙城香牌、香包的现场制作。家人们点开我们的1号链接,就可以得到一款量身定制的由纯天然中草药制作的香包……”25日下午,在横塘社区便民服务中心内的横好就业直播间,该社区居民徐奕正通过这种方式实现家门口的就业梦。

徐奕成为一名“非遗主播”已经一月有余。她表示,自己因为要照顾老人小孩,几年前就辞去了工作。前一阵看到社区提供这么一个岗位,立马就报了名。“现在既有了工作和收入,家里也可以照顾到,社区在家门口提供平台,让我真正实现了灵活就业。而且,这份工作可以把非遗技艺展现给更多人,我很喜欢,也非常有意义。”

据了解,直播间聘请了非遗传承人作为指导老师,将非遗制作与现代直播结合,让非遗技艺成为家门口的‘就业密码’。”

与此同时,在浦南社区邻创手工坊里,26位宝妈正全神贯注地制作着穿戴甲——这些由她们亲手绘制的甲片,既能让她们在家兼顾孩子,又能每月赚得生活费。而这一切的起点,是大学生创业者杜小萍手中的两支笔:一支勾勒过国画山水的细腻,一支正为宝妈们画出“指尖上的生计”。

杜小萍的创业灵感,藏在一位宝妈朋友的叹息里。“谁不想指尖美美地出门?可带娃哪有时间做美甲。”这句话像颗种子落进她心里,可初到常州的杜小萍,由于资金紧张又找不到合适的创业场所,就在她快要放弃时,浦南社区为她抛来了橄榄枝。

为了让更多姐妹“有活干、有钱赚”,社区又帮着把工坊升级成“设计+直播”复合空间,在网店基础上对接抖音、视频号流量,让穿戴甲月销量从几百幅跃升至5000余幅。短短几个月,63位姐妹在这里学会了手艺,26位宝妈能在家接单赚生活费,12位姐妹成了工坊的专职手作人。

藏在社区里的直播间,正成为低收入人口、残疾人、特困职工家庭成员、零就业家庭成员、登记失业1年以上的长期失业人员等人员的“就业新天地”。在天宁,各个社区了解到就业困难人员就业技能薄弱、文化素养参差不齐、就业需求迫切等问题,构建了集信息采集、政策宣传、创业指导、就业援助、求职登记、岗位推介、技能培训为一体的全链条、一站式服务体系,织密居民家门口的就业服务网络。

“社区滴滴站”解决“家门口的出行难”

近日,茶山街道清凉新村第二社区正式落地“滴滴社区车站”。“这是我们区首个‘滴滴社区车站’,希望能通过政企协作、科技赋能,为老年人、残障人士等有需求的群体打造更便捷、更友好的出行环境。”清二社区党总支书记阎珏汝说。

清二社区是典型的老旧小区,老年居民占比超30%,其中不少老人存在智能手机使用困难、打车不便等问题。此外,社区里还住了不少残障人士,他们的出行需求也亟待关注。为此,天宁区残疾人联合会联合天宁交通运输执法大队链接资源,与滴滴出行达成合作,设立“滴滴社区车站”。依托社区“微光驿站”和“阳光馨愿残疾人之家”,共设立2个车站站点。

车站建设充分吸纳了天宁区残联的专业建议,滴滴出行提供技术支持和资源保障,社区负责场地协调和需求反馈,形成“政府指导+企业助力+社区落地”的联动模式。

车站设置无障碍通道和醒目标识,同时配备智能叫车终端,支持扫码叫车、电话预约等便捷服务,简化叫车操作流程。滴滴平台优先为车站周边匹配服务优、评分高的司机,缩短候车时间。

此次政企社联动共建是天宁区“助老助残”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实践,未来清二社区将继续倾听居民需求,链接社会资源,推动更多惠民项目落地,共建温暖宜居的和谐家园。

网友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