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扬州: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力量 计划三年培养千名优秀“新农人”
在扬州广袤的乡村,有一群扎根田野的“新农人”。他们以科技为“犁”,将自身所学用于农业生产,耕耘农业现代化和乡村振兴的新篇章。为了更好地发挥这些“新农人”的“新”力量,扬州正在探明“新农人”的底数,积极做好“新农人”的“育人”文章,计划用三年时间培养千名优秀“新农人”。
在广陵区言蹊家庭农场,一场关于“新农人”创业经验的分享会正在进行中。农场负责人、“新农人”彭路清向扬州大学的学生们讲述着自己的创业故事。这个农场成立于2018年,在彭路清的努力下,已经从当初的20亩扩展为现在的410亩,鲜切花产品已销售到全国各地。
“新农人”是指下乡返乡大学生、科技人员、退伍军人等群体,经专业培训后,以农业为职业,具有相应专业技能,收入主要来自农业生产经营并达到一定水平的现代农业从业者,是现代农业发展的核心,也是乡村振兴的“活化剂”。通过分享会,更多的大学生了解了“新农人”这一身份,对乡村发展、投身农业充满向往。扬州大学学生陈奕恺表示,作为一名农业专业学生,他愿意用所学知识投身智慧农业、农业研发之类的工作,更好地为农业、农村服务。
扬州市农业农村局科教处处长袁秋华介绍,通过实地走访,大学生亲身感受彭路清这类“新农人”的创业历程,提升了他们留在农村的兴趣,从而为“新农人”储备力量。
目前,扬州“新农人”信息数据库中收录了229名优秀代表,他们学历层次水平较高,就业人员类型丰富。扬州“新农人”受教育程度主要集中于大学本科和大学专科,大学专科及以上学历者占比70%。年龄结构年轻化,40岁及以下占比63%。这些“新农人”从事产业类型集中,争先意识较为强烈。229名“新农人”代表中,从事种植的占比67%,从事畜牧的占比17%。他们获得省级荣誉共计159项,获得国家级荣誉共计50项。同时,这些“新农人”所在的新型经营主体对周边农户起到了较好的示范带动作用,带动农户(农民)数量50户及以上的比例高达30%。
“新农人”代表刘欣雨认为,“新农人”重点是在新,不只是在现有现代农业基础上进行发展,更要有一些创新性的思维,不管是从经营者的角度还是管理者的角度,都要有一些新尝试。“新农人”代表王西伟介绍,国家农业需要更多各个行业的高精尖人才,做农业要带有情怀。
扬州根据“新农人”从事的产业类别、生产经营需求等内容,先后组织开展全市“新农人”代表座谈会、“新农人”论坛交流等活动,进一步了解其经营状况和所需所盼,共同谋划发展途径。拟出台惠及扬州市“新农人”的激励政策,扬州计划用3年时间,围绕乡村人才振兴和现代农业产业发展,培养优秀“新农人”1000人左右,其中卓越“新农人”300人左右,为更多志在乡村的年轻人树立标杆、传递力量,带动广大农民增收致富。
袁秋华介绍,目前扬州正在积极落实省市“新农人”培育工作,紧盯“新农人”队伍建设,在“用人”“育人”“留人”“聚人”“引人”等方面下功夫,引导“新农人”不断发展壮大。下一步,他们将继续着力打造掌握现代农业生产生活技术技能,服务农业农村发展的“新农人”队伍,为促进农业生产、农村发展和农民增收提供有力支撑。
作者 | 张宏远 秦姗姗 华甜
作者单位丨扬州市新闻传媒中心
- 江苏徐州:从“工程机械之都”到“场景创新之城” 33项标杆场景2025-07-16
- 无锡:东西协作跨越“山海”,精准描绘乡村振兴新画卷2025-07-16
- 南京溧水:激活乡村振兴动能 开创城乡融合发展新局面2025-07-16
- 5.3%增速,读懂中国经济的韧性与底气2025-07-16
- 新华时论|世界青年为什么选择江苏2025-07-16
- 【地评线】荔枝网评:外贸创历史新高彰显中国经济“力”与“量”2025-0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