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泰州 阵雨转多云 18℃~11℃

这位老人就是京剧《沙家浜》主角郭建光原型之一

来源: 编辑:汤晨洁 2025-05-26 21:16:02 查看数:0

5月20日,泰州市“80年·800人”为中安轮沉船事件遇难英烈寻亲专项行动首战告捷。寻亲志愿小分队根据纪念馆里记载的英烈姓名,通过中华英烈网和褒扬信息管理系统认真查找线索,在苏州市、常熟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帮助下,在常熟市梅李镇成功寻找到李建模烈士的亲人。

“从我记事起,奶奶就常讲爷爷的英雄故事,说他先从事地下工作,后来参加了新四军。”74岁的李龙回忆,1952年,民政部门送来烈士证,说李建模烈士1945年10月在奉命北撤时牺牲。

见到寻亲志愿小分队,74岁的李龙小心翼翼捧出一摞收藏证,这是李家人将李建模生前遗物捐赠给新四军纪念馆的凭证。“奶奶直至1988年去世,仍珍藏着爷爷的旧物,这些物件寄托着奶奶的情思,更成为家族永不褪色的精神烙印。”李龙说。

1907年2月,李建模生于梅李镇北街顾家弄口的一个普通家庭,出生六个月后父亲便因病离世,全家三代六口人的生计重担全压在母亲肩上。在家庭熏陶下,李建模自幼懂事体贴,小小年纪便承担家务,外出捡柴拾禾以减轻家庭负担。14岁时,他到梅李镇陆同福布庄当学徒,凭借勤快与聪慧,四年后被调至陆同福布庄驻上海办事处工作。在这里,他目睹国民党统治下劳苦大众的艰辛,心中埋下了革命的种子。

1934年,李建模加入中国共产党,全面抗战爆发后,经中共江苏省委批准,任常熟县委书记,在苏南东路建立敌后地方抗日武装。后来他根据工作需要专做财经工作,曾是东路经济委员会主任、新四军六师供给部长、江南行政委员会财经处长。“在茅山根据地,他建立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工商管理制度与现代经营管理理论,被誉为‘财经战线红管家’‘中国现代经管之父’,在经济战线上书写了辉煌篇章。”常熟市党史办党史专家刘品玉说。

1945年抗战胜利后,为争取和平,党中央决定将党的武装力量撤出苏南根据地。10月15日,苏浙军区第四纵队近千人乘“中安号”轮船北撤,因船体陈旧、超载漏水,在泰兴天星桥附近沉没,800余人遇难,史称“中安轮事件”。李建模是遇难者之一,时年38岁。

值得一提的是,李建模是京剧《沙家浜》主角郭建光的原型之一。京剧《沙家浜》可谓家喻户晓,许多人对这部红色戏剧中新四军指挥员郭建光这一角色印象深刻。2006年4月,蒋星煜著的《文坛艺林备忘录》由上海远东出版社出版。该书披露,郭建光的原型是郭曦晨、李建模、夏光三位新四军战士,“郭建光”的名字就是从三人姓名中各取一字合成。

2009年,李建模被追授“5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江苏英雄模范人物”。

为铭记革命先烈、弘扬革命精神,根据常熟市新四军研究会和梅李镇党委安排,梅李镇新四军研究分会组织人员在以前走访烈士亲属和老一辈离退休干部的基础上,深入挖掘整理烈士生平事迹,于2018年2月整理出版了《梅李三杰》一书。

“为了纪念父亲,我们在《梅李三杰》李建模篇基础上,结合《江南抗日斗争一页》《常熟人民革命斗争史》等史料,作了部分补充、修改,出版了《李建模烈士传》。”87岁的李惠芬是李建模烈士的二女儿,她告诉记者,上海立信会计学院(李建模母校)还专门排演话剧《永不消逝的算盘声》,以艺术形式再现李建模“红色经管”生涯。

在梅李镇,李龙的家成了“流动课堂”。小学生们常来围坐聆听“李建模爷爷的故事”,沙家浜景区常邀李龙讲述抗战往事。

“从未见过爷爷李建模,但他教会我们什么是忠诚。”李龙说,其子从事金融工作,自己时常叮嘱他要像太爷爷那样,把国家和集体利益放在心上,干出成效干出担当。

网友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