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州:科技小院为乡村振兴注入澎湃动能
科技小院是建立在农村基层一线集农业科技创新、示范推广和人才培养于一体的基层科技服务平台,近年来,泰州市科协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推动农业龙头企业、种养殖大户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开展合作,共同培育科技小院,为乡村振兴注入澎湃动能。
眼下即将进入麦收时节,这几天,在位于姜堰区井贤种植家庭农场的稻麦科技小院,扬州大学农学院教授霍中洋正带着学生在试验田里,测定分析小麦根系、穗、以及茎叶的生长情况,研究不同栽培管理措施对小麦产量、品质与抗性的影响。
2023年,井贤种植家庭农场紧紧依靠扬州大学农学院专家团队,成立了稻麦科技小院,由霍中洋教授担任首席专家,每年安排博士硕士研究生5-10名入住农场基地,开展稻麦新品种、新产品、新技术与新模式创新、展示与集成示范,同时通过现场技术指导与技术服务、人才培养与农民素质教育培训等工作,引领带动区域稻麦科技成果创新应用与现代丰产优质高效生产。如今,这个科技小院已经成为区域技术普及的源头性基地。
科技小院的成立,构建了科技人员与研究生驻地开展一线研究的机制,既找到了研究切入点,也提高了科技创新速度与效率,催生出一批适用的科技成果。姜堰稻麦科技小院成立以来,先后筛选出适合当地示范应用的稻麦丰产优质多抗新品种26个,研发稻麦丰产优质高效新技术6项,申请与授权专利2项、发表论文近20篇。以稻麦科技小院建设为依托,姜堰全区稻麦新品种与新技术的运用,稻麦产业发展水平及质量都得到了有效提升,全区稻麦亩产量分别达630公斤以上、400公斤以上。
近年来,泰州市科协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推动农业龙头企业、种养殖大户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开展合作,共同培育科技小院18家,涵盖萝卜、大闸蟹、稻麦、香菇、蛋鸡等数十个品种,为提升农民种养殖水平、提高农民科学素质、助力乡村振兴作出了积极贡献。今年5月,姜堰蛋鸡科技小院被认定为国家级科技小院。针对规模蛋鸡养殖业面临的如疫病种类多、减抗产品少、用药危害大等现状,小院专家团队重点攻关绿色减抗养殖、疫病防控及粪污资源化利用技术,研发的芪参提取物、NCG等绿色投入品,显著降低鸡群疫病死亡率至1.52%。
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教授王永娟说:“国家对畜禽业要求养殖减抗、产品无抗,我们从投入品发力,研发中草药复方发酵膏。作为一种饲料添加剂,它可以提高肠道对饲料的转化吸收率,从而提高体液免疫水平,目前临床实验效果非常好。”
在小院首席专家王永娟等人的精心培育下,一枚枚鸡蛋成为了远近闻名的放心蛋,当地的蛋鸡养殖规模和养殖水平有了显著提升,小院示范基地也成为苏中地区蛋鸡标准化养殖标杆。采访:泰州市仙岛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 陈文峰 科技小院对我们帮助还是挺大的,专家教授经常过来对我们进行指导,包括有学生长期住在我们这边工作,我们碰到问题及时能解决,增加了我们发展的信心,我们准备再扩大规模,从现在的60万(羽)增加到100万(羽),带动当地的农民就业。
目前,泰州市已经建成科技小院18家,其中国家级科技小院4家,省级科技小院5家。为了更好地发挥科技小院示范带动作用,从今年4月开始,市科协邀请科技小院的专家团队陆续走进蒲公英”科普发布厅,分享他们在广袤大地上服务乡村振兴的精彩故事,推动产学研经创深度融合,让科技小院遍地开花,真正成为乡村振兴的“科技引擎”。
泰州市科协主席朱嘉浩表示,科技小院一头连着高等学府,一头连着田间地头,把象牙塔里的研发技术推向泥土地,实现了教书与育人,田间与课堂、理论与实践、科研与推广、创新与服务的紧密结合。下一步,市科协将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推动农业龙头企业、种养殖大户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开展合作,共同培育更多的科技小院,为提升农民种养殖水平,提高农民科学素质,助力乡村振兴作出更大贡献。
记者:梁军 徐晨曈
编辑:陈欢
责编:陈丹丹
审核:戈俊巍
- “晒着太阳”把钱赚!2025-05-15
- 泰州姜堰:23亿基金锻造新质生产力强引擎2025-05-15
- 兴化:溯千年文脉 绽名城新姿2025-05-15
- 这一招,局气!2025-05-15
- 江苏兴化:溯千年文脉 绽名城新姿2025-05-15
- 江苏扬州:美国客户追加千万订单 牙刷企业进入“刷新”模式2025-0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