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泰州 阵雨转多云 18℃~11℃

江苏徐州:打造地方IP大戏,传统演艺焕新大舞台

来源: 编辑:徐群薪 2024-04-08 17:52:23 查看数:0

传统戏曲和曲艺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在娱乐多元化中式微的它们,如何在新时代焕发光彩,赢得观众、开拓市场,是萦绕在徐州演艺人心中的难题。

3月29日晚,江苏省梆子剧院原创梆子戏《大运河畔·户部山》首演在中国矿业大学举行。演出之后,来自全国各地的戏曲名家、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对传统戏曲的创作、现代传承作了交流探讨。

近年来,徐州梆子、江苏柳琴戏、徐州琴书徐州三大“国字号”非遗项目好剧频频。面对新时代的新需求,演艺人不断探索新方式新场景,唤起观众尤其是年轻一代对国粹艺术的热情,力争在徐州越来越热的文旅市场,赢得更多的舞台。

传统戏都市味

“穷北关,富南关,有钱人住在户部山。八大家山上起宅院,户部山徐州宝地运河岸,江淮人谁不仰望户部山。”《大运河畔·户部山》第一幕,充满徐州味的唱词引起观众共鸣,掌声四起。

户部山是徐州一张底蕴深厚的文化名片,山上的每个家族背后都有很多故事。用传统戏曲打造地方IP大戏,首演毫无悬念地引发观众的极高兴趣。

酝酿于2020年的《大运河畔·户部山》,讲述了清末大运河畔徐州户部山的徽商世家当家女人徐钰敏,在津浦铁路修建、英德等外国资本虎视眈眈觊觎中国路权之际,克服困难,抛散家财出资修建津浦铁路的故事。

“千年大运河,一条津浦线。情义徐州人,古今户部山。”女主角徐钰敏的扮演者、省梆子剧院院长燕凌介绍,“在家国危难情势下,徐钰敏与齐国良等为代表的仁人志士忧国忧民,为百姓福祉不惜毁家纾难,使津浦铁路徐州段顺利修建,诠释了儒商的责任担当。”

大运河连通南北、贯穿古今,见证时代风云、众生命运,随国运起伏几经兴衰。徐州曾经是明清时期大运河沿岸的重要码头,沟通南北,五省通衢。去年秋,《大运河畔·户部山》剧组多次到户部山了解大运河的历史,在明清古建筑中体验明清大户人家昔日的繁华,了解清末民初时,徐州从运河漕运粮道转换到东西铁路枢纽的时代背景。

燕凌形容《大运河畔·户部山》是120年前的徐州古装都市剧:“户部山在当时是徐州的富人聚居地,居民的文化层次也高。我扮演的徐钰敏是一个富家媳妇,心忧家国。她外形大气稳重。为了塑造好这个人物,我们邀请了全国知名的造型服装化妆师、一级舞美蓝玲老师,从扮相上解决了我的后顾之忧。”

此剧在唱腔上和燕凌饰主角的《母亲》也大不相同。她说:“《母亲》表现的是淮海战役支前故事,乡土气息浓厚,声音高亢,奔放有力。在《大运河畔·户部山》中,唱腔要内敛柔美些,在伴奏上使用了京胡,更显洋气些。总之,我们从舞美、服装到唱腔,都在努力诠释徐州100年前的都市味道。”

讲好徐州故事

“中国戏曲的‘北雄南秀’,不用走出江苏,就能感受得非常真切。作为梆子戏毫无疑义的代表,江苏省梆子剧院的盛衰关联着江苏戏曲的宽度与厚度。继梆子戏《母亲》之后,《大运河畔·户部山》横空出世,是近年来江苏戏曲一道炫目的亮色。”首演第二天的研讨会上,苏州大学文学院教授、江苏戏曲研究中心主任王宁列举该戏亮点时说。

“首先是切点精准,它选择了清末一个(运)河与(铁)路交替的时代,表现生活在徐州大运河畔人们认知和观念的变化,让时代的风云变幻,在末世人们内心得以映射。正仿佛一本厚厚的册页,作者为我们翻开的是最有意义的那一页。”王宁列举,“还有就是戏曲走戏非常简净,群场戏有生气、有动感,戏剧的伏应穿插到位,演员表演非常棒,剧种特色鲜明,既有原生梆子戏的‘北方气质’,又不乏江南戏曲的细腻秀丽。”

戏剧评论家、中国艺术研究院博士生导师孙红侠称赞《大运河畔·户部山》是“一部以舞台的方式讲述‘徐州故事’的作品,是讲述近代中国民族资产阶级觉醒与担当,于国仇家难中不屈抗争、锐意崛起的故事。”

“‘千里江淮一脉流’流淌的是什么?是生活在大运河畔、户部山下的人之性情、品质、家国情怀与精神血脉。《大运河畔·户部山》将故事的背景置于津浦铁路修建之际的晚清民初,巧妙地将故事情节与徐州本地的风土掌故相结合。”孙红侠评论,“以地方剧种弘扬地方文化,以创作实践回应新时代命题,这样的剧作应该得到更多的关注和肯定。”

河南省戏剧文学学会会长、《大运河畔·户部山》编剧姚金成回顾:“这个故事的原始素材,是我们在户部山采访时听到的——户部山有几家商户,都因修津浦铁路而破产,有的还失去了户部山的祖宅。他们是中国早期铁路的铺路石,他们承载了风雨如磐年代中国铁路的延伸和火车的轰鸣,却没有人能记得他们的姓名。这些人物和他们的悲欢离合在我们的写作过程中越来越清晰、越来越生动,让我感动落泪、唏嘘不止。

抓年轻人的心

细心的市民会发现,徐州演艺集团新排的几部大戏梆子戏《曙光》、柳琴戏《彭城儿女》等,都选择了在中国矿业大学明德礼堂首演或巡演。

“究其原因,不仅是因为徐州尚没有可供大型演出的专业大剧院,还有就是演艺圈人都看中了中国矿业大学高素质的学生、年轻的观众群。抓住这些优秀青年的心,便能在同龄人当中起到时尚引领作用。”徐州演艺集团董事长吴笛说。

《大运河畔·户部山》首演之后,在学生群中引发了一番讨论和分享。中国矿业大学博士生胡艺潇说:“有幸在校园里看到这部精彩大戏,直观感受十分惊喜,也因此对徐州的传统文化有了新的了解。”本科生袁嘉晟说:“作为一名徐州的大学生,这部剧让我深刻理解徐州厚重的历史文化。当我再次走进户部山、穿梭于古巷院落时,读懂了更多时光在这里留下的印迹。”

怎样用传统戏曲与现代生活相结合,让年轻观众与戏曲“双向奔赴”?徐州演艺人一直在努力。

以徐州大运河IP打造的柳琴戏《窑湾往事》与《大运河畔·户部山》题材类似。该剧问世于2022年11月,由江苏省柳琴剧院原创。

位于大运河与骆马湖交汇处的窑湾古镇,富有古老运河的商贸传统和明清遗韵。《窑湾往事》采取双线结构,从现代古建筑修复师时扬在古镇吴家老宅拾得一封素笺开始,通过运河女儿吴青鸾的一段情感经历,对清末窑湾古镇进行了有温度的梳理。全剧以两个不同时代人物的冲击与对比,呈现开放、融合、进步的大运河文化特征。

“乡土的剧种,不乡土的气质”“传统的特点,不传统的表达”,《窑湾往事》一剧同样在年轻观众群体中引发共鸣,在进厂矿、学校的惠民演出中收获好评。

为了让更多的学生了解和喜爱传统戏曲艺术,4月2日,江苏省柳琴剧院与徐州培栋实验学校举办了“戏曲进校园”暨共建单位签约仪式。在当天的《窑湾往事》和戏曲行当展示环节,演员们通过精湛的技艺和生动的表演,让同学们对戏曲有了更加直观的了解。活动现场,同学们积极上台体验,欢声笑语不断。

接班人在舞台

“以戏带功”是戏曲专业训练中最有效的教学手段,学生能够真正将课堂与舞台相融合,深刻体会一出戏在台前幕后每位演职人员的辛勤付出,夯实职业素养。

《大运河畔·户部山》首演中,江苏省梆子剧院在江苏模特艺术学校定向委培的2020级“小梆子班”也参与了演出。初登大舞台,让这些十五六岁的学生兴奋不已。

“参演不仅锻炼了他们的专业技能,也是对合作办学成果的生动展示。这对他们未来的艺术道路无疑是一笔宝贵的财富。”班主任刘子歆介绍。

继江苏省梆子剧院在2020年率先重启戏曲人才合作办学模式后,江苏柳琴戏、徐州琴书在培养传承人方面也有大动作。

2023年6月,24名小学六年级在籍学生和家长,与江苏省戏剧学校、江苏省柳琴剧院共同签订了六年制委培协议。江苏省戏剧学校是非遗传统戏剧传承人的成长摇篮,学校拥有高层次教师队伍。此举在江苏柳琴戏剧种传承和发展的关键时期,注入了发展活力。

作为江苏三大曲种的徐州琴书,同样面临后继无人之忧。2021年,徐州幼师音乐舞蹈学院与徐州演艺集团开展校企合作,建设徐州琴书传承基地,徐州琴书一级演员徐妮娜担任徐州幼师琴书班的产业教授。

就在《大运河畔·户部山》首演的前一天,由徐妮娜领衔、徐州幼师十几名学生联合演出的原创中篇徐州琴书《时代楷模张桂梅》,在徐州工程学院师范学院剧场首演,300多位青年学子观看了演出。

“首演以后,一天接到徐州3所高校的电话要求巡演。”徐妮娜告诉记者,“太开心了。孩子们需要舞台历练,徐州琴书需要更多的年轻观众。”

徐州戏曲和曲艺文化绚烂多姿。近年来,徐州积极打造“彭城有戏”品牌,推出“汉风小剧场”。由江苏省柳琴剧院5位知名演员联合出演的《淮海老腔》,接地气,跟时代,在回龙窝国潮汉风馆的沉浸式场景演出,火出了圈。

到全市各个小剧场、戏园、茶馆看戏、听琴书,是老徐州们惬意的慢生活。这样的场景,相信也是市民和游客期盼的城市最美风情。

网友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