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民增收、产业增效、生态增值 连云港交出生态与经济“双赢”答卷
【连网】(记者 袁春梅 通讯员 吴琼 胡健波 施金金)7月1日中午12时,随着最后一艘渔船安全返港,2025年江苏省毛虾专项捕捞工作圆满结束。在为期一个月的专项捕捞期内,累计捕捞毛虾4500多吨,实现了“渔民增收、产业增效、生态增值”的预期目标,为全国伏季休渔制度下的专项捕捞管理提供了“江苏样板”。
科学捕捞
资源利用的最优解
“今年我们采用了全新的试捕探新模式,通过科学评估找到了资源最佳窗口期。”连云港市农业农村局渔政处处长王毅介绍。在专项捕捞开始前,组织科研机构开展了试捕活动,通过收集毛虾种群密度、生长状况等数据,精准确定了开捕时间。
今年连云港市参与专项捕捞的渔船共100艘,其中,灌云县62艘,灌南县38艘。每艘渔船都配备了观察员,详细记录每天的捕捞情况,不仅要记录渔获量,还要监测毛虾的规格、性成熟度等数据。这种“科研+生产”的模式,既保障了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又提高了捕捞效率。
据统计,2025年江苏省毛虾专项捕捞量总计4548.3吨,其中连云港市捕捞量3568.25吨,同比提高了5.35%。“科学捕捞让我们赶上了最好的时候,收入比往年多了两三成。”渔民包正富高兴地说。
严管厚爱
安全与秩序的双重保障
6月18日,一场突如其来的大风考验着专项捕捞的安全管理。“我们通过卫星电话、手机微信等多种渠道,通知到所有作业渔船返港。”连云港市海洋与渔业综合行政执法支队支队长张长春回忆说。今年捕捞期间,严格落实24小时值班和领导带班制度,共发布极端天气预警5次,组织渔船回港避风3次,未发生一起安全事故。
构建“海上+陆上”全维度监管体系,海上实施全时段巡查管控,组织渔政执法船开展伴航式执法,对专项捕捞海域进行动态监管;陆上成立驻港工作组,强化应急值班制度,对渔港及集中停泊点实行“定点巡查+随机抽查”,严查渔船擅自离港、违规交易等行为,以“海陆联动”织密休渔监管网络。
严格的监管背后是周到的服务,专项捕捞期间,连云港市农业农村局推出系列便民举措:开设“一站式”窗口缩短审批时限,组织技术专家驻港提供网具调试等支持;举办安全生产培训班,以“理论+实操”提升渔民安全意识,同步指导“苏渔安APP”使用,助力数字化生产管理;通过“线上+线下”开展救生、消防等实操培训,筑牢作业安全防线。系列举措让渔民在感受管理力度的同时,更体会到服务温度。
全链协同
生态与经济的共赢之道
在灌云县燕尾港镇鑫旭水产加工车间内,工人们正在对刚收购的毛虾进行分拣、加工。“专项捕捞保证了原料的稳定供应,今年我们两条生产线一直满负荷运转。”公司负责人曾国锋介绍。通过“捕捞—加工—销售”全链条协同,当地毛虾产业实现了提质增效。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的专项捕捞严格控制在资源可承受范围内。“我们通过限额捕捞、定点上岸等措施,既满足了生产需求,又保护了海洋生态。”江苏省海洋水产研究所渔业资源室主任、二级研究员汤建华介绍,专项捕捞期间,江苏省海洋水产研究所海洋渔业资源研究室全程跟踪,科学细致地开展渔业资源利用状况评估,对渔业资源利用率及相关捕捞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监测数据显示,专项捕捞海域的生态系统保持稳定,未出现资源衰退迹象。
“专项捕捞的成功实践,为我们探索渔业资源科学利用提供了宝贵经验。”连云港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专项捕捞模式实现了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统一,为渔业可持续发展探索出了一条可行之路。随着“蓝色粮仓”建设的深入推进,这样的创新实践必将越来越多。
- 勇争先改革进行时②丨全国首部针对新型研发机构的地方性法规施行2025-07-03
- “苏超”出圈记·符号解码㉙|“票根经济”:一张球票的N次方2025-07-03
- 江苏无锡:点“桃”成金,小切口“撬动”大文章,多元融合激活乡2025-07-03
- 江苏泰兴:法治赋能“云端经济”,构建电商产业全链条法律服务体2025-07-03
- 江苏扬州:从工业遗存到绿色地标 老厂房演绎城市更新新范式2025-07-03
- 泰兴:法治赋能“云端经济”,构建电商产业全链条法律服务体系2025-0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