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泰州 阵雨转多云 18℃~11℃

江苏泰州:“渔光互补”为乡村振兴提供绿色动能

来源: 编辑:陈丹丹 2025-08-21 09:54:38 查看数:0

江苏泰州海陵区深入践行“两山”理念,将光伏发电与渔业养殖结合起来,大力发展“渔光互补”项目,在助力节能减排的同时,有力促进了经济、生态双丰收。

纯垛村位于里下河地区,村里共有大小河道38条。据统计,该村年平均日照时数达2000小时,属于太阳能资源“丰富区”。因此,这里既是水产养殖的福地,也是光伏建设的良选。2022年,罡杨镇镇政府引导扶持纯垛村引入一家新能源企业,共同开发“渔光互补”项目,形成水上发电、水下养殖的立体模式。

国华投资江苏分公司海陵光储电站站长李强:“项目采用高支架、大桩间距的设计方案,在保证发电效率的同时,为养殖户预留了充足作业空间,实现了土地立体化利用。”

随着首批发电单元建成并网,近30万块光伏板在太阳映照下熠熠生辉,源源不断产生绿色电能。项目同时建立全覆盖水质监测网络,及时改善水质,促进鱼类和虾蟹生长。

记者在现场看到,养殖户正撑着小船穿梭于光伏电池板下,查看饲料投喂和鱼虾生长情况。“渔光互补”项目建成,让养殖成本大幅下降。

水产养殖户周新林:“原来在村里承包鱼塘大概要1200元一亩,建了光伏项目后,只要400元。光伏板就像给鱼塘装了遮阳伞,夏天水温能降3℃到4℃,冬天还能保温。”

蓝色光伏板不仅带来经济效益,更书写着生态效益的绿色账本。纯垛村“渔光互补”项目全容量并网后,每年可提供清洁电能约2.09亿度,满足10万户家庭全年用电,与同等规模燃煤电厂相比,每年可节省标煤约6.9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18.9万吨。

在华港镇下溪村,水上发电、水下养鱼的“一地两用”生态图景也已经形成,一排排太阳能光伏电池板组成方阵,覆盖在鱼塘之上,形成一道壮美风景线,它们与周边村庄相互映衬,构成了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态图景。目前,下溪村已经建成占地约1100亩,总规模70兆瓦的“渔光互补”项目,形成了完善的发电和输电网络。

统计数据显示,截至目前,江苏泰州海陵区“渔光互补”项目总占地面积约5300亩,成功并网容量达355兆瓦,每年可发电3.9亿度,节约标准煤11.6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30.5万吨。今年,海陵区还计划在城西街道和城东街道实施“渔光互补”项目,有力推动农业转型,为乡村振兴提供绿色动能。

特约记者:丁杨欣 陈茜 孔维伟

编辑:钱宇璇

责编:余盈

审核:戈俊巍

网友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