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泰州 阵雨转多云 18℃~11℃

文化|刘金余:老人与年味

来源: 编辑:李子韵 2025-01-31 10:07:03 查看数:0

老人与年味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一道菜里缺少盐淡而无味,没有老人的年味,就像菜里无盐那样寡淡。

老人的期盼与年味。我今年67岁,也将步入老人行列。对于老人而言,年味往往承载着他们对家人团聚的深深期盼,渴望在春节期间与子女、孙辈等亲人共度时光,享受那份难得的温馨与欢乐。我老婆的娘家老弟兄四个,生下五男四女,组成了九个家庭。每到过年,你家请了他家请,比大忙还忙。招待客人,父母当主角,真是办酒容易请客难,有的甚至排到正月十五还轮不到。

为了减轻负担,还要过出年味,自2022年起推出新举措,改为团拜。今年男孩子的家庭一起办,明年女孩子的家庭一起办,费用AA制,团拜会的地点选择在农村,年初一一天办完。农村地方宽阔,环境优美,鸟语花香,又是衣胞之地。拜年方便,吃饭也方便。年初一所有亲戚全到场,拜年、吃饭、娱乐。大家一起动手,买菜做饭,收拾碗筷,不分主和客,欢欢喜喜拍张合影留个念。

往年,所有嫡系人员百余人,走马灯似的上门约客,倒是帮饭店撑了门面。安排在家里吃饭,依了老人的心愿,却忙得一个个腰酸背痛。本来过年图的就是团圆娱乐,搞得像过农忙似的,失去了过年的意义。这样一改,既达到拜年的目的,又节省了开支,减轻了负担。过了年初一,各忙各的事,各拜各的年。团拜会既玩得轻松,又有滋有味,还省得记挂着请客之事。

老人的付出与年味。在许多家庭中,老人是准备年夜饭的主力军。他们精心挑选食材,用心烹饪每一道菜肴,只为让家人能够品尝到美味的年夜饭,感受到浓浓的年味。我住在丈母娘家隔壁,大舅子在上海做服装,小舅子在开货车。每年的年夜饭,丈母娘都要做上一桌菜,等我们三家人一起品尝。我最喜欢吃丈母娘烧的红烧肉。几年之前,我和连襟俩年初二到丈母娘家拜年,中午一盆红烧肉两人一分为二,汤汁泡饭。接着再上一盆红烧肉,才能轮到别人吃,越是这样,丈人丈母老人家才高兴,直吃得他们眉开眼笑。

老人的回忆与年味。对于老人来说,年味也是一种回忆。回忆起自己年轻时过年的情景,那种热闹喜庆的氛围,以及与家人共度的美好时光。这些回忆让年味更加深厚,也让他们更加珍惜与家人团聚的每一刻。我小时候每年和父母去外婆家拜年,外婆给我五角钱红包,中饭两块红烧肉。下午舅舅带我挨家拜年,有花生、蚕豆、糖果,还有雪片糕。外公外婆不在了,我每一两年去两个舅舅家拜一次年。

那次拜年,陪茶的是隔壁玉红舅母。(和舅舅平辈的我都叫他们舅舅或舅母。)。我刚吃完一块年糕,不在意她一个馒头又搛到我碗里。她不住地搛东西给我,害我撑得中午没吃成红烧肉。那个客气劲,我真佩服。我在想,如果舅舅、舅妈也不在了,老表之间还会不会再走动拜年呢?!

有一年春节,我家东隔壁的黄叔叔从部队回来探亲,这可热闹了。一个圩,你家喊了他家喊,接龙似的把他喊到家喝年茶。他穿一身军装,走到哪里闪亮到哪里。我羡慕得要命,暗下决心,长大了也要当兵。后来还真的梦想成真,在部队穿了七年的绿军装。那时,厚道的农村人,对当兵、考学和提干的都特别敬重,说他们理应受到这样的礼遇。

我的家乡有年初一端早茶的习俗,晚辈端给长辈。我刚结婚时,年初一给奶奶端早茶,奶奶吃到红枣后说:“哈哈,真甜!”接着摸出一个两块钱的红包给我。至今,奶奶那张没牙的瘪嘴,努着,努着,那情景还深深地烙印在我的脑海里。

端早茶这事,一代做给一代看,一代一代往下传。今年年初一,我在小区值班。晚上回家,老婆乐呵呵地告诉我:早上儿媳给她端早茶了。她一高兴,给儿媳红包600元;儿子接着恭喜妈妈身体健康,也是红包600元;孙子给了一个深深的吻,恭喜奶奶大发财,红包快快拿过来!也是600元。老婆笑着说:三六一千八,今年我要发。

养老机构的年味营造。社会养老机构的工作人员,要努力为老人营造年味。布置环境、准备年夜饭、组织活动等,让老人感受到家的温馨和节日的喜庆。这种年味的营造不仅让老人感到开心和满足,也让老人感受到了社会的关爱和尊重。因此,老人与年味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老人既是年味的创造者和享受者,也是年味传承和发展的重要力量,更是一道菜里不可缺少的盐巴。


来源:人文泰州

编辑:李子韵

责编:周静

审核:戈俊巍

网友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