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泰州 阵雨转多云 18℃~11℃

记忆|老泰州市的寺庙:九大丛林今何在

来源: 编辑:樊锦华 2024-01-10 10:38:49 查看数:0

历史上的泰州古城虽然只有几十平方公里。但有“山”、有寺、有庙、有观、有庵。由于种种原因,这些庙宇在近代大多数都没有得到很好的保存,能保存下来的庙宇已经廖廖无几,很多庙宇已经逐渐淡出来了人们的记忆。

古泰州有名的佛教寺庙号称“九大丛林”,分别是光孝寺、净因寺、东山寺、西山寺、南山寺、北山寺、雨声寺、觉正寺、永宁寺。“九大丛林”除“雨声寺”位于九龙镇西舍庄外,其他八座古寺庙均位于海陵区(老泰州市区内)。

九龙镇西舍村的雨声寺始建于唐贞观六年(632年),距今已有1400多年历史。雨声寺盛时,占地27000多平方米。在中轴线上,前后三进均为5开间,按天王殿、大雄宝殿、藏经楼的制式排列。中轴线两侧还有东西两条轴线,也按三进建屋。这种布局在当时是属宏大规模的寺庙。多年前被工厂学校占用,不知何年何月被拆除,旧址亦无任何遗迹可寻。只查及两幅照片让人怀念。

现今光孝寺、南山寺己基本整修结束,全天对外开放观光。光孝寺是那场大运动后泰州开放最早的寺庙,目前也是泰州人气最旺、香火最盛的寺庙之一。

光孝寺

南山寺

净因寺(原南天滋庙)择址重建后规模宏大,是泰州市区最新、建筑面积最大寺庙,寺内禁止烧香燃烛放炮,保护环境,是现代风格寺庙。在创建绿色家园的今天,其他寺庙应学习借鉴净因寺做法。

净因寺

光孝寺、净因寺、南山寺三寺现基本正常对外开放观光。北山寺仅存修复后的大雄宝殿,修复重建处拆迁已结束并有围墙封圈,仅大雄宝殿对外开放观光。

北山寺

原“西山寺”位于江苏省泰州中学原校址内,寺庙内神像早已无存。较长时间是“新四军东进谈判旧址”展览馆。

西山寺旧址/新四军东进谈判旧址

现时该处展馆并不对外开放,所以屋内不通电没有灯光。房间中介绍新四军发展历史内容为:前言、建立新四军、确立“发展华中”战略方针、苏南新四军跨江发展、新四军军歌等几个展位;有东进谈判人物陈毅、粟裕、管文蔚、惠浴宇、陈冋生、陈玉生、朱克靖人物塑像。介绍1939年至1940年,陈毅三赴泰州,在此与国民党地方实力派李明扬李长江谈判成功,团结抗日,新四军顺利东进,与山东南下八路军胜利会师历史。时代变迁,后浪推前浪,为陈毅三赴泰州谈判成功专题建的展览馆“时过境迁”,是否继续存在是个难以取舍难题。

位于展览馆后排的“药王庙”又称“华佗庙”是泰州市文物保护单位。“华佗庙”始建于清代中期,民国时重修,原有华王殿及后楼,现仅存华王殿。

“东山寺”原址在海陵鲍坝村(己无遗迹),现移址海姜路茶庵桥西北侧京泰路街道周桥村重建。

东山寺

现址有一大片空地,但几处房屋均显破旧不堪。“山门殿”居前排、后排“大雄宝殿”上方挑梁半层。

左侧是“张王殿”“财神殿”,南侧两层“吉祥楼”。张王殿供奉的应该是张士诚,但当日不开门无法判定。

参观当日仅看到吉祥楼有一老年妇人,询问为何庙殿不开门时回答“没人来开了干什么。”想不到当年风光无限的“东山寺”现在如此惨境。

东山寺吉祥楼

“觉正寺”又称“觉胤寺”。资料记载:古觉正寺位于城北东坝东,有“东城佛地”一说。建有山门、二殿、大殿和僧寮斋舍50多间。明云如和尚圆寂三年后,准备火化,启龛观见,跏跌枯坐,真身不坏,神色如生,远近惊称为神,后人就装金供奉在大殿东侧的一神龛内,身著黄色袈裟,闭目垂眉,面庞瘦削,为泰州远近皆知的觉正寺“肉身菩萨”。清同治三年(1864)刻本排运的《海陵竹枝词》中有专门描述“肉身菩萨”的诗句:“慈悲佛力本无边 ,苦行修持道力坚。觉正寺中参老衲,金身原是肉飞仙。”

“觉正寺”拆迁建高楼大厦后,整座寺庙建筑荡然无存,仅在今“黄金家园”住宅小区东南角围墙外路边荒草丛中留下一座小佛塔,地碑说明是“觉正寺遗址”,十分荒凉。

“觉正寺”遗址

“永宁寺”又称北天滋庙,与南天滋庙(原净因寺)南北呼应,先为道观后改为寺庙故寺内同时供奉道、佛像。原址在旧赵公桥东(现迎江桥)新通扬运河中心地段,该地段原是陆地,通扬运河疏通理直后成为河道。我在走访中遇到“省抗排站”保安翟先生(60多岁、当地新城村人),告诉我当年造纸厂在该寺附近,因周边居民抗议环境污染,造纸厂迁址现招贤桥西北侧重建,“永宁寺”所有建筑材料均被拆卸建新造纸厂,“永宁寺”从此荡然无存。翟先生告知该寺仅存一铜钟“永宁钟”移到泰山公园岳庙中,现在光孝寺内。我在光孝寺参观时东南角确见有此“永宁”铜钟,不过称为“飞来钟”并没有说明原为“永宁寺”之钟。

“永宁”铜钟(现光孝寺内东南角)


来源:人文泰州

编辑:樊锦华

责编:康希

审核:吴军

网友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