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老泰州市的寺庙:岳庙
当说起“泰山顶上的寺庙”,99.99%的人想到的是泰山顶上的玉皇顶。那是五岳之首—东岳泰山的最高峰,是中国历代王朝皇帝亲自登泰山封禅或祭祀之处。
泰山玉皇顶
但江苏省泰州市人提到“泰山”,提到“泰山顶的庙”,想到的一定是“岳庙”:位于泰州约14米高的“泰山”顶的“岳武穆祠”—“岳王庙”。(泰州人多年来习惯称此庙为“岳庙”“岳王庙”,或称“岳武穆祠”。现在称“岳王殿”)。
岳庙全景图
岳庙在古泰州的历史上,在老泰州人的心目中,有着浓浓的历史情结。泰州市“泰山”的历史,追溯到南宋绍兴十年(1140年)时任泰州知州的王㬇开挖城区东西市河时。一部分多余之土被垒起,似小山墩,高五丈,周一百二十余丈。这就是“泰山”的雏形。南宋宝庆二年(1226年)新任州守陈垓疏浚现在的小西湖,在小山墩上建楼,取杜甫《对雨书怀,走邀许十一簿公》诗中“西岳云峰起”之意名“起云楼”,高四丈,几乎与小山墩等高。明正统九年(1444年)泰州同知王思旻在起云楼废址上建“泰山祠”。泰山之名由此始。明万历十年(1582)泰州兵备副使舒大猷为奉祀民族英雄岳飞将泰山祠改建为“岳武穆祠”。
远眺泰山全景
岳飞是南宋时期抗金名将、军事家、战略家、民族英雄、书法家、诗人,位列南宋“中兴四将”之首。28岁时任泰州镇抚使兼泰州知州;当年8月18日,年仅28岁的岳飞,奉圣旨率部从宜兴来泰赴任,日夜兼程赶到泰州。不久金兵20万犯境,岳飞带领军队,在高邮的三操与金兵三战三捷。因宋将刘光世违抗宋廷诏令,不予应援,加之泰州城池很小,易攻难守,无险可恃决定南撤。撤退时指挥部设泰山顶,老百姓走在前面,精锐部队断后加以保护,随军撤退到江中的沙丘上安全地带(今靖江生祠附近)。南撤中岳家军在泰兴县柴墟镇南霸塘与金军鏖战数日,岳飞身中两枪,坚持力战击退了金军。岳飞来泰州前一年的2月(绍兴31年/1161年),金兵决河淹城攻侵泰州,纵火烧城大掠月余,全城被抢掠一空。岳飞在泰州任职虽然时间不长,但力抗金兵,泰州人民感受其忠勇爱国爱民,在“泰山”顶建庙纪念。
老一代泰州人中,流传着岳飞兵困泰州,筑土成山,锅巴退敌的传说:当年岳飞在泰州率军抗击金兵,兵少粮尽被包围,岳飞命令军队连夜挖土堆成今天的“泰山”,帅帐设在山顶,命令士兵将仅乘下充饥的锅巴铺盖在山上,天亮后锅巴引来无数的鸟雀盘旋在山顶,金兵看到后大惊,说这是“百鸟朝凤”,疑有神助(暗合泰州是“凤凰城”传说)。岳飞又让士兵从山顶不断向山下抛扔锅巴,金人认为岳飞粮草充足到连锅巴都不吃乱扔,因此撤军,泰州之围因此解除,所以泰州人又称“泰山”为“锅巴山”。虽然“兵困泰州,筑土成山,锅巴退敌”的传说不是事实,但反映出泰州人对岳飞的敬佩和思念。
泰山脚下小道
上世纪60年代我在江苏省泰州中学读书时,学校就在泰山南脚下,后门直通泰山,早晨我们会从此入泰山公园晨读。也经常登山游玩,沿着南侧石阶向上十几级台阶后转向东上就到山顶的岳庙。听说以前台阶旁跪着秦侩夫妇的铁铸象,我在省泰中上学期间未曾看见,听说是被秦侩的后人偷走了。现今门前跪姿秦桧夫妇像应是新铸。当年的岳庙气势雄伟,南大门前有一只巨大香炉,香火鼎盛,正门上方是刷金“岳武穆祠”匾,大殿正中岳飞身着金灿灿的戎装正坐,两边是周侗和岳云的塑像,东西两壁则是岳飞手下的大将牛皋、汤怀、吉青、杨再兴等十六人的戎装塑像,威风凛凛,栩栩如生。大殿的柱子和横樑上都是赠送的联匾,记得其中有当年驻守泰州的李明扬将军一对(李明扬:抗日爱国将领,安徽萧县人。1939年任苏北泰州国民政府苏鲁皖边区游击总指挥。)大殿东北西侧厢房走廊原来也树立几尊不知名字的塑像,文化大革命中被人砸碎。岳武穆祠在文化大革命开始不久就遭遇灭顶之灾,在“破四旧”的口号下,一天晚上,省泰中一批学生冲进岳庙,将庙中一切砸碎,听人说带头的XX从背后掏出岳飞塑像的“心”说:“听说是金的,怎么是铜的?”然后抛到地上扬场而去。我们背后都议论说这家伙“破四旧”动机不纯,想捞钱财。
柱史坊
现在的泰山公园经多年改造已面貌一新。泰山东门的牌坊是从升仙桥南明隆庆二年(1568年)大名府知府蒋科为其父蒋行立的一块崇祀坊搬来此处,也叫“柱史坊”。柱史坊正面刻“精忠报国”,背面“气壮山河”,和山顶上岳庙遥相呼应。进门后的广场是市民健身场地,每天早晨一大批市民在此练武,在教练带领下步调一致发出的“嗨嗨”声让人精神振奋。
泰山南脚下1951年“江苏泰州专区”建“革命烈士纪念碑”仍在,半山腰的“革命烈士纪念祠”已迁至西门桥西的烈士陵园内,现恢复为“临湖禅院”。纪念碑正面镌刻“生的伟大 死的光荣”八个大字,碑背面记录了泰州专区(泰州市和原泰县、泰兴、靖江、兴化、江都、高邮、宝应、仪征、六合9县一市)1万多名革命烈士。此碑记载说明当时“泰州专区”是江苏省一座超级大城市。
沿着南侧20多级石阶向上一平台处,向西眺望是“临湖禅院”,院内曾经的二棵高大银杏树仅剩东边一棵仍在,西侧原址新栽的一棵银杏树需若干年才能与老树比肩。“临湖禅院”当年是“泰州烈士纪念祠”,每年清明节前学校都会组织学生前来凭吊。
临湖禅院
平台处竖立2019年泰州市人民政府立“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 岳武穆祠”碑。从此处向上二十级台阶就是岳庙西门也是唯一正门。正门上方横匾“高山仰止”,门两侧跪立秦桧夫妇铁铸像。两侧墙上有数块牌匾,分别标示:“岳武穆祠”、“模范宗教活动场所”等。
进入庙门后是一小院落。正门背侧是“精忠”横匾,两侧对联“天留宋朝垒 人说岳家军”为古代名联。北侧一间朝南小两间房是“扁鹊殿”,扁鹊系春秋战国时期名医。他奠定了中医学的切脉诊断方法,开启了中医学的先河。殿堂正中扁鹊手持葫芦塑像,葫芦内满载治病“灵丹”,与对侧“香海”壁龛两侧“灵丹普济”“妙手神仙”对联呼应。扁鹊塑像两侧上方横匾“神功普济”“仁术回天”,门外东墙照壁左右大书“福”“寿”,横匾“有求必应”,反映出人类渴望健康长寿的迫切愿望。
我记得此小院在那场大运动中是一位原泰县出家的魏姓僧人住所,当年仅他一人坚守护庙。我在省泰中上学时一魏姓同学和这个僧人是邻居同宗,他们老乡之间经常在一起交流,我也跟着见过几次面,当年年轻,那个年代所受教育认定佛教为“封建迷信”,对这位和尚的禅机妙语很少倾听,我的那位同学和这位和尚老乡谈得颇为投机,时间长了受到影响,言辞中时不时冒出一些佛教的禅语来,我们背后都笑这位同学迂腐。今天回想起来,很敬佩这位俗家魏姓的僧人在那个年代能坚持下来。我参观泰山岳庙当日,请问现在的一位刘姓法师,魏和尚情况,法师回答说是“回老家了”,一楞之后才领悟是魏和尚升天西天佛国了。
小院向上十二级台阶后是岳庙正殿,正殿西墙“步步高升”四字让大多数游客登山时精神陪增。正殿院内有一巨大铜鼎,标“武穆精忠”。大殿正门对联“天风吹战垒、海气肃忠魂”,正上方“岳王殿”牌金字闪烁。多年前此匾是“岳武穆祠”四个字,不知整修岳庙时何时改为此匾。泰州人多年来习惯称此殿为“岳庙”“岳王庙”,或称“岳武穆祠”,第一次见到此匾颇有生疏感。
大殿正中岳飞塑像颇为丰满,与历史上的戎装正坐塑像完全不同,上方横匾“大宋一人”。
两侧有寺庙常见的“钟”“鼓”。两边是周侗和岳云的塑像,东西两壁则是岳飞手下的大将牛皋、汤怀、吉青、杨再兴等十六人的戎装塑像,威风凛凛,栩栩如生。殿内四付对联第一联“魂为鬼雄焉用玄牝 气呑丑虏直搗黄龙”是李明扬原岳庙赠联复制,第二付是江苏丹徒人书法家、院士柳诒徽撰书“天水河山今再造 海陵星日此增光”,第三付是“南朝半壁遗坏土 正气千秋压海潮”,未标何人题书,第四付是“长城顿埌当年父老泣孤忠 故垒犹存此地士民怀重镇 ”标明是知泰州事方恩承撰书(不知何人)。都是赞赏岳飞功绩。
站在岳庙门前眺望,周围树木茂盛。我在省泰中上学时登泰山眺望,全市风景尽收眼底。长江南岸瞿山、蒋山二山,晴朗天气时隐时现,为海陵后八景之一,称“泰岱烟岚”,现在由于大气污染,站在泰山上几乎看不到这道风景了。(注:瞿山指镇江境内的圌山,古称谯山,又名洗山、瞿山、仙鹤山。蒋山:紫金山、别称钟山,古称金陵山、蒋山、北山、神烈山、圣游山)。
来源:人文泰州
编辑:樊锦华
责编:康希
审核:吴军
- 记忆|兴化:杨家大院2024-01-01
- 人物|“昭阳三隐”与“昭阳四子”2024-01-01
- 文化|泰州首家!获批“国家级数字档案馆”2023-12-31
- 聚焦|靖江的这座千年古镇,藏不住了!2023-12-31
- 活动|这场老年大学汇报演出超有范儿!2023-12-31
- 传承|这位黄桥人成为“载入《宋史》泰州第一人”2023-1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