榜样|新时代“中国好人”故事:张变的变与不变
编者按
中央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组织开展网上“我推荐我评议身边好人”活动,发动广大网友和城乡基层干部群众举荐身边好人好事,定期推评“中国好人榜”。中国文明网《新时代“中国好人”故事》专栏,为你讲述“中国好人”故事。让我们一起学习“中国好人”最可贵的精神品质,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争做社会的好公民、单位的好员工、家庭的好成员,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奉献自己的光和热。
2024年9月4日,巴黎残奥会乒乓球赛场出现第二场“中国德比”的决赛。
女单5级决赛中,38岁老将张变3:1击败队友潘嘉敏,成功卫冕。
冠军中国选手张变在颁奖仪式上。新华社记者 侯昭康 摄
残奥会四连冠,张变从前想都不敢想,现在已经成为现实。
“感觉自己特别幸运。前些天看到队友们陆续拿金牌,我也想跟上。在这个优秀的集体中,他们的表现感染到我。实现四连冠,现在觉得自己也很棒。”张变说。
回顾四届夺冠历程,张变觉得对手在变,自己也在变。
张变在比赛中回球。新华社记者 侯昭康 摄
“心态每一届都不一样,以前特别想要金牌,努力去拼;成为冠军后,就想着怎样保住金牌;现在是用平静的心态来对待比赛,心态有个转变的过程。”张变说。
“不变的是我永远要掌控自己。”张变说,“乒乓球比赛中有很多意料之外的东西,有些事情掌握不了,能做到的就是掌控自己。”
张变夺冠后,教练员衡新为她和潘嘉敏送上国旗,与两位中国运动员一起擎起国旗,向观众挥手致意。
冠军中国选手张变(右)、亚军中国选手潘嘉敏(左)和教练衡新在比赛后庆祝。新华社记者 侯昭康 摄
衡新是对张变职业生涯影响最大的人。两人2003年初识开始合作,风风雨雨走过20多年。张变说,衡新既是她的启蒙教练,也是她的人生导师和恩师,这么多年,她对衡新的感激之情从未改变。
2008年北京残奥会,张变在女单5级比赛中仅获得第五名。这次失败的经历给张变的职业生涯蒙上一层阴影,甚至让她一度陷入人生低谷。
“那可能是我人生中最灰暗的时刻。”张变回忆说,“2008年后大概两年时间里,我既没有在国家队,也没有在地方队,而是自己练。无论在生活上还是训练上,他(衡新)都给我很多帮助,不是家人,胜似家人。”
张变在比赛中庆祝得分。新华社记者 侯昭康 摄
衡新每天骑着摩托车接送张变训练,背她上下楼,搬运轮椅。
“节假日我也训练,他也坚持陪我,帮我走出阴影,渡过难关。”张变说。
“我们之间有一种心照不宣的默契。我知道他(衡新)希望我赢,我也想赢给他看。一个眼神交流就能明白很多东西。”张变说。
对于未来,张变已经有了规划。她希望能完成研究生学业,以后用专业知识为残疾人体育事业贡献力量。
冠军中国选手张变(右)、亚军中国选手潘嘉敏在颁奖仪式上。新华社记者 侯昭康 摄
“我不知道这是不是我最后一届残奥会。如果有机会继续为国争光的话,我还是想,能多打一天就多打一天。”张变说。
张变荣登
2025年首次“中国好人榜”
来源:新华社
编辑:钱宇璇
责编:陈丹丹
审核:戈俊巍
- 预警|暴雨升级!停工、停运、停航2025-07-30
- 时政|市委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会议召开2025-07-29
- 注意|大风!延期、停航、闭园……2025-07-30
- 时政|姜冬冬专题调研国考断面水质保障工作2025-07-29
- 时政|万闻华调研基层突出问题破解工作2025-07-29
- 铭记|缅怀先烈 探访红色地标:中共兴化县委旧址2025-0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