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泰州 阵雨转多云 18℃~11℃

平安治|援疆法官张艳:兴化—昭苏 跨越千里的司法之旅

来源: 编辑:我的泰州小编 2025-07-02 11:22:48 查看数:0

有这样一位法官,她跨越数千公里,奔赴新疆昭苏,将专业与热忱播撒在边疆热土;她克服重重困难,带伤坚守岗位,用实际行动,诠释司法为民的初心。她就是兴化法院的法官张艳。

6月26号上午,记者见到张艳时,她正在通过视频指导昭苏县法院的法官助理如何对一起债务纠纷进行立案。据介绍,该起纠纷案的原告和被告原本是夫妻关系。在婚姻存续期间,男方向银行贷款。当夫妻协议离婚时,女方认可该笔贷款为共同债务,并承诺共同偿还。离婚后女方再婚,起诉主张该笔贷款是男方为替父还债所借,是男方的个人债务,要求判令男方向银行还款。

新疆伊犁州昭苏县人民法院立案庭法官助理吾丽汗·卓塔别克说:“我跟张院长沟通了这个案件以后,有了明确的案件的立案思路,后期我们按照张院长的思路,把这个案子审查,该不予受理就不予受理,给她的代理律师做工作。”

时间回溯到一年前:2024年6月份,张艳积极响应援疆号召,跨越数千公里,来到新疆伊犁河谷的昭苏县法院,开启为期一年的援疆工作。初到新疆昭苏县,面对陌生的环境、迥异的风土人情和复杂的矛盾纠纷,张艳没有丝毫退缩。她深知,援疆不仅是一份工作,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为了更高效地服务当地群众,及时化解矛盾纠纷,她大胆创新工作模式,将兴化的“张艳法官工作室”复制到昭苏县昭苏镇白石峰社区,构建“1+1+N”团队模式,联动基层网格,推动“无讼社区”建设。一年间,她累计办案80余件,开展法治宣讲20余场,将“枫桥经验”融入边疆治理。

张艳说:“援疆就是智力资源,还有资金资源的支持,智力主要是先进的审判理念,还有技能技巧,因为我从事民事审判工作快30年,相对有较为丰富和成熟的调解方法和经验,我也把这个方法和经验,传授给那边的年轻的新入额的法官。”

为打通司法服务“最后一公里”,她深入喀夏加尔、察汗乌苏法庭驻庭办案,推行“五个就地”工作法;在反家暴日,她为妇女宣讲维权知识;在宪法宣传日,用案例视频为孩子们播撒法治种子。从指导初任法官到编写精品案例,她倾囊相授,为当地留下一支“带不走”的司法队伍。她用专业的法律知识和温暖的人文关怀,赢得了当地同事和群众的一致好评和信赖。

今年5月,张艳携带“伊犁哈萨克自治州法院个人三等功”的荣誉勋章回到了兴化。人已回归,但仍然心系昭苏,张艳时时会翻看在昭苏工作期间拍摄的影集。她指着其中一张自己受伤的照片,讲述了背后的故事。

张艳说:“当时在去一个单位办案的途中,走路的时候,不小心脚下踩到了一个比较大的石块,一崴以后我也没当回事,就继续工作,受伤的地方肿得像个大馒头。”

经过检查,张艳被诊断为外踝骨折,需要居家休养。新疆的同事提出送张艳回到兴化休息,但是,张艳却拒绝了。

张艳说:“我当时的想法是,援疆就短短的一年,如果我回去休养至少两个月,所以我就很果断地拒绝了,后来就请同事帮我把卷宗给我送到家里面,然后把笔记本电脑还有网线、电话都给我安装上了,就在家里面就是开展调解工作,包括写判决书之类的,昭苏法院的同事他们会时不时地来看望我,有案件来请教、有事情来咨询,这个时候就帮我拍了这张照片,这就是照片的来源。”

影集中,一张新疆群众送锦旗的照片也是张艳最珍视的回忆之一。这是她到昭苏后接到的第一起矛盾纠纷调解工作。面对当事人的矛盾,她实地丈量、耐心调解,仅用一天便实现案结事了人和。

一年的时间说长不长,但却有太多值得铭记的回忆。张艳说,未来,她将继续远程指导工作室,让司法为民的初心跨越山河,永续绵长。


记者:第振唐 张凯

编辑:汤晨洁

责编:陈丹丹

审核:戈俊巍

网友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