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泰州 阵雨转多云 18℃~11℃

关注|上央视与朱迅面对面!这位泰州人火出圈了!

来源: 编辑:陆楚媛 2023-01-28 17:12:45 查看数:0

近日,泰州籍画家曹俊受邀参加央视综艺频道节目《我的艺术清单》,与主持人朱迅面对面,讲述他与艺术“跨界”相遇的故事。

曹俊

1966年出生于泰州姜堰,著名的华人艺术家,中国新宋式绘画创始人,现为纽约纳苏郡艺术博物馆学术委员会共同主席、美国东开普敦国际艺术博览会组委会委员。

镜头

节目现场,曹俊用虚拟的画笔为大家送上了一份特殊的新年礼物。他戴着VR眼镜置身绿幕空间,而在另外一块屏幕中,出现了一个“新”世界,一棵大树生根发芽、蓬勃生长,最后点缀上“未来”的光芒……

主持人朱迅感叹:“这就是未来啊!未来在闪闪发光!”

从“理科男”到“艺术生”、从书法到绘画,从哲学到音乐、从“新宋式”中国画VR艺术作品、从中国出发,走遍世界……

一直在探索中创新,将科技与艺术融合。他像个考古者,也像个发明家,在艺术中穿越,在不同物质与精神中游走,一起来看看曹俊的“艺术清单”吧。

书法:泰山“经石峪”

高考时,曹俊考入了山东矿业学院的采矿工程专业,这个看上去“硬朗”的专业把他带到了“大山上、石头中”。少年曹俊看到的不仅是矿山资源,更多的是美。在大自然的密码中,他真切感受到泰山的“壮美”,也感受到了历史的绵延、文化的力量。

自幼学习书法的他,为什么说经石峪打开了他的书法架构?当年,寒冬腊月的操场上,他用大毛笔在寒冷中写出的硕大的字,闪烁着光芒,那是经石峪对艺术的启迪。山石之上镌刻着怎样的艺术密码?曹俊将答案写在艺术清单的第一个作品中。

颜料:“曹俊蓝”是什么颜色

2020年,一场名为“blue(蓝色)”的展览在美国纳苏郡艺术博物馆举办,展览海报上是大家熟悉的马蒂斯、毕加索、克莱因、雷诺,而曹俊的名字紧随其后

节目现场,曹俊展示了以他名字命名的“曹俊蓝”,那是一种明亮又带着个性的蓝色,是矿物质与胶在特殊调配中产生的色彩,

作为采矿工程专业出身的艺术家,这是理工科的技术和艺术的思维研发出来的新物质。

曹俊将两种不同的“蓝”,溶化在烧杯中,泼出了一幅小画,不同质感的蓝,在水的溶解和短暂时间的沉淀中,呈现出别样的融合,那里面有亿万年的演化,也有当代艺术家的发现。

诗词:《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

曹俊演唱《滚滚长江东逝水》

《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是明代文学家杨慎在四川泸州创作的一首词。“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我们对它更为熟悉的版本是电视连续剧《三国演义》中的片头曲,诠释了作者宏大的宇宙观和深刻的哲学思想。

“这首词中的宇宙观,对大自然的认知,是一种‘高级’的生命体验”。当年一支蜡烛烧毁了杨慎可能金榜题名的文章,却被他当作经历中的“笑谈”。这段鲜为人知的佳话成就了词人的格局,也启迪了后来人。曹俊认为,“这首词让我在低谷中安然前行”。

文学:《渴望生活:梵高传》“当我付出,我便付出我的全部”。

当曹俊说出这句名言,很多人就已猜到,他要分享的艺术作品是《渴望生活:梵高传》。    当时,那本无人问津的《渴望生活:梵高传》据说仅仅首印了5000本,却在未来的几十年中,被译成80多种语言,发行数千万册。    当年29岁的曹俊就是这数千万分之一的读者,坐一夜绿皮火车拜访著名画家冯大中先生,一夜舟车劳顿后,有幸欣赏了恩师冯大中先生一天的绘画,又按图索骥地找到了老师画中的山水场景。临行时,冯大中先生给他买了一张珍贵的软卧票,以及“搬得动多少就拿多少”的宣纸和画笔。

在返程的火车上,曹俊读着冯大中先生的儿子冯海涛赠予的《渴望生活:梵高传》,忘记了旅途的劳累和奔波,被梵高打动时便读懂了他,禁不住泪如雨下。

两件事,两种感受,恰好发生在曹俊人生的同一时间序列里,让当年的曹俊理解了艺术与人生、情怀与情谊之间的关系。书中写的是梵高的故事,而远隔时空的中国年轻画家,却读出了真谛与启迪。

绘画与音乐:《溪山行旅图》和《梁祝》

《溪山行旅图》是北宋画家范宽创作的一幅绢本墨笔画,在画作右上角有明代书法家董其昌用楷体工整题写的“北宋范中立溪山行旅图”十个字,阔叶树荫间有范宽“签名”。“《溪山行旅图》给了一个非常成熟的中国山水绘画的样式,在里面那种勾、皴、点、染的结构,描绘出了山川的骨骼和灵魂。”

小提琴协奏曲《梁祝》是中国音乐史上的经典之作,在曹俊的生命中,“《梁祝》一直是我进行艺术创作思维方式的呈现,用西洋的乐器彰显了中国民乐,甚至于中国戏曲的美好。”

音乐与绘画,在艺术家曹俊看来,不仅需要听和看,更要“读”。读它的深意,读解艺术家的精神,读懂所在年代赋予它的背景,更需要读懂艺术跨越了时空、国度、语言之后的传递。从范宽、董其昌到唐寅,从宋画到日本浮世绘,到荷兰“后印象派”梵高,再到中国当代的艺术家,最后到观众的“手机壳”,那种精神的传承与传播构成了一种“艺术密码”,曹俊也正是“读”懂了这些密码,并把它译成当代语汇,而成为当代的“艺术使者”。

与其说节目变成了曹俊的“艺术分享课”,倒不如说演播室成了曹俊的“乐园”。他以现代语境的表达为我们分享了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图》、梵高的《星月夜》、莫奈的《睡莲》、毕加索的《格尔尼卡》……

这些看似“流行”的大师之作,深意埋没在盛名之下。艺术家就像是打开一座缤纷宝库的魔法师,一语道破真谛,看美就在身边。

请点击此处查看《我的艺术清单》20230112期

请点击此处查看《我的艺术清单》20230117期

来源:泰州发布

编辑:陆楚媛

责编:赵倩倩

审核:吴军

网友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