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泰州 阵雨转多云 18℃~11℃

“医”星闪耀——走近2024“医德医风示范标兵”(十一)

来源: 编辑:汤晨洁 2025-08-13 18:57:43 查看数:0

走近2024“医德医风示范标兵”


汲取榜样力量

砥砺奋进前行

让我们走近

2024“医德医风示范标兵”获得者

倾听他们的心声

感受榜样的力量

图片

张晶,副主任医师,肿瘤科诊疗组组长,泰州市第六期“311高层次人才培养专项” 第三层次培养对象,江苏省整形美容协会头颈部肿瘤整合分会委员。专业方向,肺癌与乳腺癌,擅长肺癌、乳腺癌的化疗、内分泌治疗、靶向及免疫治疗。发表SCI及核心期刊多篇。

生死时速:与死神抢时间的24小时

图片

凌晨五点的城市,还浸在黎明前的寂静里。张晶的电话突然响起,刘阿姨的女儿带着哭腔,声音止不住地颤抖:“张医生,我妈妈突然昏迷了,怎么办啊?”多年的临床经验让张晶立刻意识到情况不寻常。“别慌,先打120送急诊,我这就过去。”她平稳有力的声音,悄悄稳住了家属慌乱的情绪。

赶到急诊室时,患者头面部、右上肢肿得发亮,皮肤紧绷着,意识已经模糊。“她这几天喘气越来越费劲,晚上根本躺不平……”家属断断续续的描述,让张晶迅速判断出是中央型肺癌引发的上腔静脉综合征——肿瘤压迫血管导致血液回流受阻,随时可能因窒息危及生命。监测仪上的数值透着危急:血压150/90mmHg,心率110次/分,没吸氧时血氧饱和度只有88%。

时间不等人,张晶马上联系团队启动肿瘤急症绿色通道:调整体位减轻静脉压迫、精准用药缓解水肿,同时紧急联系介入科、影像科进行多学科会诊。半小时后,团队看着急诊CT上5.5×4.8cm的右肺肿块压迫着上腔静脉,很快定下方案:先做急诊姑息性放疗缓解压迫,介入科同步准备支架置入术作为备选。

这场和死神的赛跑,他们赢了。24小时后,患者头面部水肿明显消退,神志清醒;72小时后,呼吸困难减轻,能平躺着休息;一周后复查CT,上腔静脉受压情况显著好转……家属拉着张晶的手,眼里的泪水满是感激:“是您把她从鬼门关拉了回来!”

24小时在线:做患者“随时找得到”的依靠

图片

这样的紧急时刻,对张晶而言早已是工作常态。作为泰州市“311高层次人才”、肿瘤科诊疗组组长,她深耕肺癌与乳腺癌领域,擅长化疗、靶向及免疫治疗。但比起这些头衔,她更在意患者那句“张医生,我找得到你”。

肿瘤治疗是场持久战,患者随时可能遇到突发状况。张晶的手机里存着数百位患者的联系方式,不管深夜还是凌晨,消息秒回、电话必接成了她的习惯。有老人不会用智能手机查报告,她就拍照一条条解读;有患者化疗后呕吐得厉害,她深夜指导用药细节;节假日查房时,她总会多坐一会儿,听患者说说家常——“比起药方,他们更需要一份‘随时在’的安心。

医者温度:从诊室到更远的地方

图片

这样的付出,患者都记在心里。在医院的第三方满意度调查回访中,张晶多次被患者点名表扬,那些朴实的话语里满是对她专业与仁心的认可。这份始终在线的守护,也让许多患者深受感动,他们送来一面面锦旗、一封封感谢信,字里行间都是信赖与感恩。而张晶也凭着这份坚守,多次被医院评为医德医风示范标兵。

走出病房,她的身影还活跃在社区广场、示教室和学术赛场。作为江苏省整形美容协会头颈部肿瘤整合分会委员,她常到社区给老人们讲肿瘤预防:“脖子上有疙瘩别拖着,咳嗽带血要早点查”,用接地气的话把专业知识讲明白;带教实习生时,她总拿急诊案例当教材:“看报告要仔细,但更要看看病人躺得舒服不舒服、吃得香不香”;她还和团队一起参加五级病例评比、VTE防治竞赛,把临床经验变成规范流程,让更多患者受益。

这,就是我们身边的医德医风示范标兵——以生命为重,以仁心为尺,在守护健康的路上,步履不停。


来源:泰州市第二人民医院

编辑:汤晨洁

责编:宋涔玮

审核:戈俊巍

网友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