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泰州 阵雨转多云 18℃~11℃

人文|文天祥在泰州留下了12首诗

来源: 编辑:刘燕 2024-06-28 15:48:00 查看数:0

文天祥(1236~1283),初名云孙,字宋瑞,一字履善,道号浮休道人、文山,江西吉州庐陵(今江西省吉安市青原区富田镇 )人,20岁时中状元。南宋末年政治家、文学家、爱国诗人,抗元名臣、民族英雄,与陆秀夫、张世杰并称为“宋末三杰”。

元营遭拘捕   化名刘洙逃往高邮

南宋咸淳十年(1274年)九月,20万元军由丞相伯颜统领,分两路进攻南宋。各地宋军将官在元军铁骑压境时纷纷叛变,南宋兵败如山倒。京师震动之际,理宗之妻谢道清下《哀痛诏》求救。各地将官却大多观望不前,唯有文天祥和张世杰两人召集兵马,起兵勤王。德祐二年(1276年),太皇太后命文天祥为右丞相兼枢密使,出使元营谈判,收拾残局。文天祥见事已至此,不可推辞。在出使元军时,文天祥正气凛然,不屈不挠,遭到元军督帅伯颜扣押。太皇太后失去文天祥,无人可依,向元人投降。此时元军准备将文天祥押送到北方去。

农历二月二十九日,文天祥在京口(今镇江)带领随从杜浒等十一人脱逃。三月初一渡江来到真州(今仪征),当时扬州守将是南宋淮东制置使兼扬州知府李庭芝,听信谣言说文天祥是到真州说降的,命令真州守将苗再成杀死文天祥,苗再成“知公忠义不忍杀”把文天祥遣送出境。初三晚上,文天祥一行来到扬州城下,听到守城士兵纷纷议论:“制置司下令搜捕文天祥甚急”,他进退两难,无可奈何。初四日,文天祥一行途中又遇络绎不绝开拔的元兵,“伏城西荒山破屋中”,于是化名刘洙,向高邮方向逃去。初五晚,夜色茫茫,迷失了道路,半道上元军忽至,一行人又躲入灌木丛中,就这样疲惫不堪的文天祥跌倒了又爬起来,咬着牙艰难前行。初六晚,遇上一群樵夫,得到他们的热情相助,樵夫们用一个箩筐,让文天祥坐在里面,由六个人轮流抬着走,至三月初七日天明,文天祥一行历尽艰险到达高邮城外,但高邮守军也收到李庭芝文书,严防文天祥进城。文天祥只好放弃进城的念头,急忙又买了一条小船向泰州方向逃去。

形势较复杂,潜伏泰州城下十一天

三月七日晚,文天祥一行来到一个水寨,名叫嵇家庄,嵇家庄庄主叫作嵇耸,嵇耸挽留文天祥休息几日,好酒好菜招待,文天祥一行得到了休整。

后来,嵇耸帮文天祥备足钱粮,换上可以烧饭、住宿的较大的船只,派儿子嵇德润、馆客林愿学两人带着随从继续向泰州方向前行。

从嵇庄到泰州,是水网地区。这一路还没有被元军侵占,又有嵇家庄义军护送,心情终于放松下来。这时候,他们没有必要从小河绕远,沿官河驶向泰州是最便捷的选择。具体路线是:小纪嵇庄—小纪北汉—华港许庄、塔岳—港口伍子河—桑家湾—朱家庄—渔行—泰州,行程大约六七十里。

三月十一日,文天祥一行到达泰州城下。此时的泰州还没有被元军占领,但是敌人屡次来犯,敌我双方势力犬牙交错,形势相当复杂。文天祥不知道什么时候身边会突然出现元军,也不知道泰州守将有没有接到淮东制置使兼扬州知府李庭芝追捕自己的公文,更不知道泰州守将对自己的态度,他能不能像真州守将苗再成一样放自己一条生路,这一切都是未知数。文天祥就装扮成普通百姓,在泰州城下的一条船上潜伏下来,等待机会向东到通州,准备出海到南方去。

三月二十一日,终于等来了一个机会。据文天祥《发海陵》诗前小序记载,当时“会通州六交自扬州回,有弓箭可仗,遂与孤舟于二十一日早径发。十里惊传(元军)马在塘湾,亟回。晚乃解缆。”一路经过海安、如皋,到达通州,在通州停留二十多天后,出海到南方坚持抗元斗争,直至英勇牺牲。

从三月十一日抵泰,到三月二十一日晚离开泰州城,文天祥在泰州城下度过了十一天的时间。

旬日海陵闲  文公赋诗十二首

文天祥潜伏泰州城下,前后一共十一天。在这十一天里,据《指南录》记载,共写诗歌十二首。这十二首诗歌大体分为四种类型。

第一类,主要写文天祥抵泰以后“问程通州”、占卜神灵,感觉一路“畏途”、吉凶难卜,但是他誓死南归、立志报国的赤胆忠心始终未改。这类诗歌主要有二首:

泰州

余至海陵,问程趋通州。凡二三百里河道,北与寇出没其间,真畏途也。

羁臣家万里,天目鉴孤忠。

心在坤维外,身游坎窞中。

长淮行不断,苦海望无穷。

晚鹊传佳好,通州路已通。

卜神

通州三百里,茅草也还无。

胡骑虎出没,山鼯鬼啸呼。

王阳怀畏道,阮籍泪穷途。

人物中兴骨,神明为国扶。

第二类,主要写文天祥四处逃亡漂泊天涯,无法进城也无法南归,觉得天地之大无处容身因而无可奈何。那时候,形势十分复杂,一方面文天祥一行随时可能遇到元军,另一方面文天祥担心泰州守将,收到淮东制置使兼扬州知府李庭芝追捕自己的公文不让进城或者对自己实施拘捕。他面对“船只时间锁,城孤日闭关”情况只能是无可奈何,于是潜伏城下等待机会,准备东去通州。这类诗歌主要有两首:

旅怀(一)

北去通州号畏途,固应孝子为回车。

海陵若也容羁客,賸买菰蒲且寄居。

旅怀(二)

天地虽宽靡所容,长淮谁是主人翁。

江南父老还想念,只欠一帆东海风。

第三类,主要是描写文天祥思念故土,想念家人以及与朋友之间生死与共的感情。这类诗歌有如下四首:

旅怀(三)

昨夜分明梦到家,飘摇依旧客天涯。

故园门掩东风老,无限杜鹃啼落花。

忆太夫人

三生命孤苦,万里路辛酸。

屡险不一险,无身复有身。

不忘圣天子,几负太夫人。

定省今何处,新来梦寐频。

怀则堂实堂(家铉翁兄弟)

白头北使驾双鞯,沙阔天长泪晓烟。

中夜想应发深省,故人南北地行仙。

贵卿(杜浒)

天高并地迥,与子独牢愁。

初做燕齐客,今为淮海游。

半生谁俯仰,一死共沉浮。

我视君年长,相看比惠州。

惠州:吾弟璧也)

第四类,主要写文天祥羁留泰州城下,不能南归报国,十一天之中文天祥悠闲无事、忧愁苦闷、无可奈何、百感交集。这类诗歌有四首:

纪闲

九十春光好,周流人鬼关。

人情轻似土,世路险于山。

俯仰经行处,死生谈笑间。

近时最难得,旬日海陵闲。

即事

痛哭辞京阙,微行访海门。

久无鸡可听,新有虱堪扪。

白发应多长,苍头少有存。

但令身未死,随力报乾坤。

这首诗首句讲文天祥正月十九赴元营谈判之事,说自己想化装前往海门准备南归。在《指南录》中收在《纪闲》一诗之前,不要理解成写于海门。

声苦

万死奔波落一生,飘零淮海命何轻!

近来学得赵清献,叫苦时时数十声。

即事

船只时间锁,城孤日闭关。

惊心常有马,极目奈无山。

出路相传险,行囊愈觉悭。

归心风旭乱,无奈一身闲。

斯人虽逝,忠魂犹存。七百多年过去了,文天祥在泰州城下仅仅停留了前后十一天,却留给泰州人民永远的怀念。文公在泰州城下留下的十二首诗歌,犹如十二颗明珠镶嵌在泰州古城这一皇冠之上,在历史的长河之中必将熠熠生辉、永放光彩!


来源:人文泰州

编辑:刘燕

责编:岑丹

审核:戚翔 闻栋

网友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