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泰州 阵雨转多云 18℃~11℃

让城市文明绘就“幸福海陵”的最美底色

来源: 编辑:赵倩倩 2022-06-30 22:43:36 查看数:0

干净整洁的街道,秩序井然的车流,环境优美的小区,随处可见的“志愿红”……夏日的海陵,推窗看见绿,转角遇见美,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使这座城市发生了美丽“蜕变”。

近年来,海陵区坚决把深化全国文明城市创建作为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作为推动“致力民生、聚力转型”的有力抓手,在坚持正确政治方向、鲜明精神文明特色上强举措、下功夫,城市治理精细精致,城市发展更具活力,居民素质和社会整体文明程度不断提高。

系统治理 以“绣花功夫”扮靓城市颜值

近日,走进溪源花园封闭式智能化清洗点,志愿者正将清空的垃圾桶放至封闭的清洗设备内,“滴”机器启动后,只需2-3分钟就能完成“高压刷洗、喷雾消杀、除臭”三个步骤,让原本脏臭的垃圾桶变得干净整洁、无异味。

据介绍,自动清洗设备与人工清洗垃圾桶相比,具有更加高效、便捷、节能环保的优势。

“从前,洗一个垃圾桶至少需要15分钟,不仅难洗,污水还常常溅一身。”垃圾分类志愿者唐国美正将清洗完毕的垃圾桶拖走,她高兴地说:“有了这个智能清洗机,一个垃圾桶3分钟就能洗好,太方便了。”

在溪源花园小区,新型太阳能智能垃圾分类收集亭已经走进百姓日常生活,居民可通过多种方式登录投放垃圾,可以实现扫码人脸识别投放和手动投放。

“这样扔垃圾也太方便了吧!”刚刚通过微信小程序注册成功的朱女士轻触屏幕,实现一键投放垃圾后惊呼道。

许多前来投递垃圾的居民,仅通过人脸识别,相应的垃圾分类入口就会自动打开。此外,该智能亭还具备投递记录查询、大垃圾回收预约、积分查询兑换等功能,多样化手段推动实现居民实名投放管理。

眼下,一座垃圾分类零碳小屋,一座封闭式智能清洗点,已经成为海陵垃圾分类示范小区的标配。

截至今年底,海陵区将在6个街道各打造一个垃圾分类示范小区,建有零碳小屋、封闭式清洗点以及智能垃圾分类收集亭,通过示范引领,带动市民提升垃圾分类意识。

此外,今年,为刷新道路“颜值”,该区坚持交通“大循环”“微整治”双管齐下,完成11条道路的新建提升。

走进城南街道济川路城投巷,道路焕然一新,消防通道无车辆乱停放,非机动车辆停放井然有序,与此前脏乱差的形象截然不同。

据了解,五月底,城管局针对城投巷环境问题进行专项整治,划设消防禁停线,树立拖车警示牌,安排专人对后街背巷进行保洁,进行常态拖车和违停执法,清理墙壁乱张贴、乱刻画。

“我们每天大约有十几人进行多频次整治,花了大约一周时间,动用几十人次以后,达到了保持这个长效效果。”区城管局城南中队副中队长魏俊介绍。

崭新面貌、整洁优美的道路环境充分彰显着城市魅力,这条被居民吐槽多年的“垃圾路”,现已升级为高颜值的景观路。

“为了保持道路现状,中队每天有两三名协管员在这边不同频次巡查,增加违停贴单,每天进行违停拖车,并安排两名后街背巷保洁员在这边进行打扫卫生、车辆秩序管理。”魏俊说。

内外兼修 在共建共享中提升居民幸福感

开创文明城市建设新局面,如何让全体市民共享发展成果,成为一道必答题。

走进海陵区城中街道新世纪花园小区,居民潘新华正带着孙女在新铺设的“彩色大道”上学骑自行车。“我们小区现在可好看了,海陵只有我们小区有这么鲜艳宽敞的大道吧。”潘新华说。

这条大道可不仅仅是美观,实用性也更强。原先,这里是一处废弃的喷泉景观,改造后,一条大路横穿小区,使用彩色透水混凝土铺设路面,渗透性较强,不易积水,同时加装了可升降路桩,方便紧急情况下救护车、消防车通行。

游园内采用塑胶步道和大理石步道,栽植苗木和灌木草坪,并实施了亮化工程,成为凤城河畔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小区环境改善了,城市的品位提升了,居民茶余饭后津津乐道的话题就是小区惊喜的变化。

“你看看我们这儿风景多好,打开窗户就是小游园和凤城河,我都跟别人介绍我住在‘河景房’里。”潘新华说,小区游园改造后,他经常和老友来“切磋”。

今年,海陵坚持民生导向、问题导向,围绕“一轴三极三城”战略布局,加速城市更新,实施12个地块50万平方米征收搬迁,完成智堡路南侧等3个安置区建设,对18个老旧小区实施综合整治改造;全年新增改造37座绿化游园、新增绿化面积21万平方米,建成占地30万平方米的罗浮山体育公园;启动总投资22.5亿元城市生态水环境PPP项目,完成农村生活污水治理PPP项目,实施苏陈、罡杨、华港3座污水处理厂改造和集镇管网建设,全面共享文明成果。

除了老旧小区改造,公共服务也是城市发展的重要保障,该区文明城市聚焦服务供给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更加公平地惠及百姓。

在海陵区城南街道,一间小而温馨的“好享福”养老助餐服务中心格外引人注目。不用花太多钱,老人就可以在这里吃上一顿营养可口的饭菜。

“番茄炒蛋、青椒肉丝、炒茼蒿……”上午10点,城南街道“好享福”养老助餐服务中心配餐企业的配餐员,正认真核对当日菜谱,这些热腾腾的菜即将送到老人们手中。中午12点,饭菜准时送到城南街道莲花社区,餐厅里已有几名老人,静静等待着用餐。

这是海陵区完善公共服务水平的缩影。近年来,围绕教育、医疗、政务服务等方面,海陵积极推进集团化办学,深化高质量供给,致力打造“家门口”的优质教育;全面提升医疗卫生服务水平,切实保障好“一老一小”,下决心解决好群众“急难愁盼”,筑牢“幸福海陵”的基石;着力提升政务服务效能,推出优化营商环境“护航十条”,成立全国首个营商环境评鉴团,“一件事一次办”“拿地即开工”“不见面审批”等服务赢得赞誉,便利了群众生活。

崇德向善 擦亮“海陵好人”城市名片

在城东街道东安社区,有这么一支“好人成林”志愿服务队,他们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为创建工作贡献“好人力量”,他们的“好人成林”红马甲也成为创建工作中最靓丽的风景。

6月15日上午,志愿者们正在东进小区南门拆除迁移裸露在外的电线,这些电线一直接到路边的一个配电箱上,不仅影响美观,还存在安全隐患。

除了对“看得到”的问题及时帮助解决,对于居民们反映的民生问题,志愿者们也是“马上办”。好人亭是东安社区群众休闲娱乐的好去处,但是由于长时间风吹日晒,没有得到及时养护,不少居民反映好人亭已出现老化。

了解情况后,“好人成林”服务队的志愿者们主动放弃休息,发挥各自所长,不顾天气炎热,带上工具和材料为居民维修亭子,不仅对原有破损的地方进行了加固,还对油漆剥落的地方进行了粉刷,志愿者的付出,也得到了群众的认可,一些群众自发给他们送水,解渴降温。

在海陵区,这样的“好人现象”还有很多。“中国好人”杨向明,为救落入河中的男孩献出宝贵生命;“江苏省道德模范”陈霞云,隐瞒自己身体状况,带着“不完整肺”奋力冲在防控第一线;“中国好人”王亚男,原本该在家享清福的年纪,却一趟又一趟翻山越岭走进甘肃会宁,用微薄退休金资助大山里贫困儿童;“中国好人”汪根,独子因病离世后社会各界关爱让他逐渐走出阴霾,他化名“单爱欣”默默捐款资助他人,将爱与温暖持续传递……

要创文明城,先育文明人。海陵区始终把提高人的素质作为文明城市创建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大力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广泛开展各类道德教育和实践活动,树起崇德向善的文明风向标,举办“海陵好人节”,号召全社会尊崇好人、礼遇好人、争当好人,向外界递出“海陵好人”的闪亮名片。据统计,截至2022年6月,该区有12人(组)先进典型荣登“中国好人”榜,7人(组)荣获江苏省道德模范及提名奖,41人(组)先进典型荣登“江苏好人”榜。

今年,该区将进一步丰富“海陵好人”品牌内涵,组建“好人宣讲队”,打造好人街区、好人公园,让“好人文化”成为海陵城市文明新名片;发动12家1300余人的网络公益队伍参与文明城市创建,擦亮“爱帮360”“e起文明”“有事@我”品牌,做到“创建孕育品牌,品牌反哺创建”。

网友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