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机帮我管‘光伏塘’”
“你看这螃蟹,个头大吧,一只足有四两。今年产量肯定高。”秋日,海陵区罡杨镇纯垛村近2900亩的养殖基地上,养殖大户杨秋华指着塘边爬上岸的螃蟹,脸上满是喜悦。作为养殖基地负责人,杨秋华在近几年兴起的现代农业发展浪潮中,依靠科技赋能,交出了一张张“丰收答卷”。

▲塘口安装着一排排光伏板。 胡桂材 摄
“以前,我们纯垛村的养殖主要是‘散兵作战’模式。2000多亩塘口零散分给20户散户,大家各自守着自家百十来亩塘口,靠天、凭经验吃饭。”村党总支书记张国富回忆道。那时,没有统一规划,也没有什么科学管理办法,各家各户的养殖节奏、投喂方式都不一样,大家每天起早贪黑,全凭经验和体力。尤其在三伏天,白天要顶着烈日增氧,夜里还得头戴探照灯巡塘,时刻担心鱼蟹缺氧或逃苗。最让人揪心的是遇到夏季高温天,塘口毫无遮挡,养殖户们只能眼睁睁看着螃蟹成批死亡、鱼群浮头,一年的辛苦付诸东流。
杨秋华看到了转型机遇,主动联合团队整合村里的零散塘口,建设现代化养殖基地,彻底打破了“靠天吃饭”的老路子。如今管理这一大片基地,杨秋华再也不用拼体力,4架多功能无人机成了他的“得力助手”。“无人机装了红外监测设备,飞一圈就能把塘口的鱼群分布、螃蟹活动情况摸得一清二楚,比人工巡查一整天都精准。”杨秋华介绍,除了无人机,基地还装了全域联网监控,所有塘口的水质、鱼蟹生长状态都能实时掌控。管理2900亩塘口,10名工人游刃有余。
更让杨秋华惊喜的是“光伏+养殖”模式带来的“双赢”。基地在所有塘口的上层都架设了光伏板,不仅能发电创造额外收益,还成了鱼蟹生长的“保护伞”。“夏天,光伏板能挡住正午的强光。经我们实测,塘面温度比以前散户养殖时低2至3℃。螃蟹不会因高温中暑,它们赖以为生的水草也不会烂根。到了冬天,光伏板还能起到保温作用。”杨秋华算了笔账,今年是基地转型后的首个实验年。高温季里,鱼蟹损失很少,再加上科学搭配鱼虾蟹的养殖比例,让每一片水域都能发挥最大价值,综合收益比预期还高。
眼下,基地的无人机专属机巢正在加紧建设,建成后无人机能实现自主充电、循环作业,不用人工操控就能完成日常巡查。后续,基地计划引入更多新的设备,提升管理效率。“以前,大家守着小塘口当散户,起早贪黑搞养殖。现在无人机帮我管‘光伏塘’,靠科技就能轻松守好这一大片基地,日子越过越有奔头。”杨秋华说。
- 泰州海陵:金色稻浪涌 丰收入画来2025-11-03
 - 沸腾了!姜堰“第二现场”火上央视~2025-11-03
 - 泰州!忙不过来,完全忙不过来!!2025-11-03
 - “新三样”成出口“生力军”,“常州智造”圈粉世界市场2025-11-03
 - 江苏南京:“新”潮涌动,积聚高质量发展新动能2025-11-03
 - 江苏扬州:从“一个车位”到“一座城的温度”,暖“新”服务网络2025-11-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