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泰州 阵雨转多云 18℃~11℃

青春华章|江河为证,让青春在实干报国中奔涌

来源: 编辑:钱宇璇 2025-10-15 12:43:15 查看数:0

10月12日晚,“把青春华章写在祖国大地上”大思政课网络主题宣传和互动引导活动在河海大学启幕。

当“把青春华章写在祖国大地上”的旋律在河海大学响起,一堂以网为媒、以水为介的大思政课,正用最鲜活的故事、最滚烫的情怀,为当代青年勾勒出奋斗的坐标。从河海水利人“治水兴邦”的赤子心,到刘老庄连、红旗渠传承的坚守魂,从长江生态守护者的责任担当,到奥运健儿、“村超”球员的热爱坚守,这堂特殊的课程,让“爱国、青春、奋斗”不再是抽象的口号,而是化作可感、可学、可行的人生选择,激励着万千青年以实干之姿,在祖国大地上书写属于自己的青春华章。

这堂大思政课的动人之处,在于它用“治水兴邦”的百年传承,为青年锚定了“把小我融入大我”的人生航向。“我饮河海一滴水,我献祖国一生情”,河海大学校长郑金海的话语,道出了一所百年学府与国家水利事业的深厚羁绊。建校 110 年来,30 多万河海人如江河奔涌,扎根祖国各地水利一线:张建云院士带领团队研发 13 级泵站群,让南水北调的江水“逆流而上”;钮新强院士以大学“占座”的较真劲,筑牢三峡大坝的“千年屏障”;张金良因童年亲历黄河洪灾,“治好黄河”的誓言刻进血脉,用古贤水利枢纽让黄河成为“幸福河”。这些故事里,没有空洞的说教,只有一代代水利人把个人理想与国家需求紧密相连的坚守。当 AI 技术让鬓角染霜的“水利脊梁”与青春少年的自己隔空对话,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个人的成长轨迹,更是一代代中国人 “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精神接力。如今,缪薇等年轻校友接过接力棒,在江都水利枢纽守护“南水北调总开关”,这正是“治水兴邦”精神在青年一代身上的生动延续——青春的价值,从来都在为祖国需要而奋斗的征程中闪耀。

这堂大思政课的深刻之处,在于它用“坚守”的精神密码,为青年注入了 “迎难而上、百折不挠”的精神力量。当刘老庄连的战旗在现场展开,82 年前战士们浴血奋战的场景仿佛就在眼前;当王宸一紧握沉重的旗杆发问“革命先烈的精神,你们忘没忘”,台下“永不忘”的齐声回应,正是红色基因代代相传的见证。而红旗渠的故事,更让“坚守”有了可触摸的温度:吴祖太用生命绘制设计图,任羊成在悬崖上“飞来荡去”排除险石,13 岁的张买江接过父亲的接力棒成为护渠人,四代“红旗渠人”李媛继续讲述着“拼出来、干出来、拿命换出来”的奇迹。这些故事告诉青年,所谓“坚守”,是面对艰难险阻时的不服输,是面对时代考验时的不退缩。正如河海大学学生王成哲所言,从红旗渠精神中汲取的力量,能让青年在任何挑战面前都保持迎难而上的勇气—— 这正是这堂大思政课给予青年的精神滋养,让“坚守”融进血脉,成为跨越时空的精神火炬。

这堂大思政课的珍贵之处,在于它用“责任”的生动实践,为青年指明了 “脚踏实地、知行合一”的行动方向。长江边的江豚巡护员杨金海,从“打鱼人”变为“护江人”,见证了长江十年禁渔后江豚重现的生态奇迹;朗诵艺术家陈铎、刘敏涛演绎的《长江之歌》,让“话说长江,就是话说中国”的情怀激荡人心。这些故事里,“责任”不再是抽象的概念,而是杨金海每天驻足眺望的身影,是无数青年为生态保护、为江河安澜付出的实际行动。河海大学学生贾语卓“将课堂所学化作护水之行”的感慨,正是青年对“责任”的坚定回应——他们明白,前辈用汗水在太湖治理、南水北调等工程中书写了担当,而当代青年的责任,就是把所学知识转化为服务祖国、服务人民的实际行动,让青春在解决真问题、干出真业绩中绽放光彩。

从奥运冠军张雨霏“不跃入水中,永远不知道自己能游多远”的拼搏,到 “村超”背后“众志成城的中国速度”,再到宇树科技创始人王兴兴用 200 元开启机器人梦的热爱,这堂大思政课还告诉青年:青春的华章,需要用“热爱”作笔,用“奋斗”作墨,写在脚下的每一寸土地上。张雨霏为 30 岁仍站在奥运赛场的目标打磨技术,17 岁的“苏超”球员严子航立志考上河海大学足球专业继续拼搏,他们的故事印证了“不拼一把,怎会知道未来有无限可能”的真理。

这堂以“江河入怀”为主题的大思政课,是一堂关于“青春”与“报国” 的课程。它让青年看到,无论是“治水兴邦”的初心、“坚守”的精神,还是 “责任”的担当、“热爱”的奋斗,最终都指向同一个方向——那就是把个人的青春理想,融入祖国发展的壮阔洪流,用实干报国的行动,让青春与祖国同行。正如奔腾的江河终将汇入大海,当代青年也必将在实干中成长,在奋斗中升华,把青春华章写在祖国的江河里、土地上,写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郭元鹏)

网友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