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泰州 阵雨转多云 18℃~11℃

泰兴这个村为什么没有秸秆“包袱”?

来源: 编辑:樊锦华 2025-09-28 18:47:42 查看数:0

秋收时节,古溪镇周庄村的田野里洋溢着丰收的喜悦。与往年不同,曾经堆积如山的花生藤、玉米秆不见了踪影,村民们拉着满车秸秆,笑盈盈地驶向村里的鲲鹏羊场。羊场内,曾经的“秸秆包袱”,如今成了实实在在的财富。

从“烫手山芋”到“香饽饽”

图片

图片

图片

周庄村每年秋收后的大量秸秆曾是老大难问题,不能烧、无处放,堆在路边沟边既影响环境又存在隐患。镇村年年组织清理,但秸秆“年年清、年年生”,让基层干部疲于应付。

转机来自村民房小鹏的一次返乡探亲。当与村干部聊起秸秆难题时,“能不能用秸秆养羊”这句话点醒了在场所有人。房小鹏调研后发现,山东等养羊大省早已实现秸秆饲料化,而家乡丰富的秸秆正是现成的“原料库”。说干就干,他投资建起鲲鹏羊场,引进波尔山羊等优质品种。妻子顾小琴则引入科学养殖技术,将秸秆粉碎后与精料配比,制成颗粒饲料。

小秸秆串起绿色循环链

图片

图片

图片

如今,鲲鹏羊场成了秸秆的“终点站”,更成为辐射多方的“效益中心”。村民周强高兴地说:“以前愁没处扔,现在送到羊场就能变现,每吨几十元收入,秸秆成了‘香饽饽’!”对村里而言,变化更为显著。村干部算了一笔账:过去秸秆禁烧需投入大量人力巡查,现在只需协调运输,工作量减少八成以上。村容整洁了,沟渠清澈了,连续实现“零火点”。

羊场还带动了村民就近就业。村民马丽敏在羊场负责饲料加工,每月收入4000多元,实现了家门口就业。就连羊粪也变废为宝,经发酵处理后成为抢手的有机肥。羊场出产的羊肉因品质优良,赢得市场认可,许多客商已连续合作近10年。

从“烫手山芋”到“一举多得”,周庄村用一座羊场、一个巧思,蹚出了一条生态与经济共赢的新路。这条由羊群“啃”出来的致富经,正书写着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

网友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