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镇江:“一村俏”到“全域美” 丹徒绘就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新画卷
白露节气刚过,位于江苏省镇江市丹徒区世业镇兴隆村进入了一年中的“颜值巅峰期”。宽阔整洁的道路两侧坐落着民宅,房前屋后的“小菜园”“小花园”“小果园”郁郁葱葱,处处洋溢着丰收的喜悦,一派自然和谐。
兴隆村是丹徒区和美乡村建设的一个生动缩影。2022年至今,丹徒区已成功培育省级宜居宜业和美乡村21个,乡村风貌、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实现整体跃升。从“一村俏”到“全域美”,特色鲜明的新时代“鱼米之乡”丹徒样板正在成为现实。
高标准严要求 “评”出真水平
近年来,丹徒区始终坚持高标准、严要求,以省级制定的详细评分表为“硬杠杠”,涵盖村庄规划、环境整治、产业发展、公共服务等方方面面。
“评审非常严格,总分100分,90分才算达标。”区农业农村局工作人员介绍,“就像一个年度期末考试,达不到90分就等于‘挂科’。”对于首次评审未通过的村,并非一票否决,而是给予“补考”机会——纳入下一年度继续培育,对照标准补齐短板,直到通过验收。这种“先建后评、以评促建”的机制,确保了每一个获评村庄都实至名归。同时,区里还建立了常态化督导机制,组织专家定期回访,确保建成村庄能够持续保持高标准,防止出现“重建轻管”的现象。
精准投入 千村千面生机无限
每个培育村都享有300万元奖补资金,但这笔钱并非“大水漫灌”而是“精准滴灌”。
丹徒区采用“先建后补”模式,要求各村首先立足自身实际,找准亮点和特色。“300万元是引导资金,不是包办资金。有的村基础条件差,可能投入五六百万才能真正达到效果。”工作人员算了一笔账。关键在于,资金要用在刀刃上。各村情况迥异:有的重点整治河道,有的打造特色交通线路,有的改善房前屋后环境。没有统一模板,而是鼓励各村“一村一策”,根据自己的规划方案,缺什么补什么,有什么特色就打造什么,真正实现“千村千面”。
西麓村是“全国文明村”,该村凭借良好的基础持续精进,河道整治成果显著,村容村貌整洁优美,已成为接待各级调研观摩的“样板村”。该村负责人介绍,村里根据省级标准和自己制定的方案,重点补齐了基础设施和公共环境方面的短板,如今村庄宜居水平又上了一个新台阶。
典型引路 点亮“全域美”星空
从“一村俏”到“全域美”,在丹徒,一批和美乡村建设样板已经落地开花。厚固村以竹柯片区改造为重点,对一片自然村进行彻底焕新。记者在走访中看到,该村利用项目资金,精心改造了村内的三角地,建起了停车场,整治了河道,整体风貌焕然一新。更值得一提的是,村民还自发筹建了一个集老年活动、棋牌娱乐于一体的乡村活动中心,成为村民茶余饭后聚集的“公共客厅”,乡村人气和幸福感显著提升。
除了厚固村之外,丹徒区还涌现出了许多各具特色的美丽村庄。有的以产业发展见长,通过发展特色种植、乡村旅游等产业,带动农民增收致富;有的以文化建设为重点,深入挖掘乡土文化,留住乡愁记忆;有的以治理创新为突破,探索出了一条共建共治共享的乡村治理新路径。这些村庄虽然特色各异,但都共同诠释了“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深刻内涵。
这些星星点点的“美”,正汇聚成丹徒乡村“全域美”的璀璨星空。从培育一个个“亮点”,到最终实现全域覆盖,丹徒正一步一个脚印,将“千万工程”的经验转化为生动实践,描绘出一幅更具特色、更富活力、更显温度的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新画卷。(盛林娟 李骏杰 徐幸酬)
责任编辑:费菲
- 泰州海陵:住有所安业有所成,实现青年需求与城市发展的双向奔赴2025-09-20
- 江苏淮阴:秋桃抢“鲜”上市,点燃双节“田园游”热潮2025-09-20
- 江苏射阳:107.8公里海岸线织就“蓝色粮仓”新图景 - 盐城新闻网2025-09-20
- 江苏南通:从“黄金水道”驶向“全球蓝海”2025-09-20
- 南京企业AI“拍”短剧,拓展“数字丝路”新蓝海2025-09-20
- 信长星主持召开设区市座谈会2025-0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