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州海陵:打造全域老年友好型社区
“我俩一顿饭才花18块,比起在家做饭,省事又划算!”中午,泰州市海陵区城南街道莲花社区新改造的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内,85岁的赵宝毅和83岁的老伴王志英对着餐盘笑意盈盈。记者从海陵区民政局获悉,这座总面积达3600平方米的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是目前该区规模最大的养老服务载体。
▲莲花社区老人学跳舞。胡桂材 供图
近年来,海陵区从为老年人助餐入手,不断延伸为老服务触角,打造全域老年友好型社区,让辖区老人在衣食住行的细微处感受温暖,在多元服务中安享幸福晚年。
从“买菜难做饭累”到“舌尖上的幸福”
“以前,买菜要走两站路,做顿饭累得直喘气。现在想吃什么可以电话订餐,还有人帮忙把热饭送上门。”在凤凰社区,94岁的独居老人徐奶奶端着餐盘,里面的红烧萝卜、清炒菠菜还冒着热气。
据介绍,辖区内60岁以上老人约1.2万人,其中80岁以上老人1100多人,40%为独居老人。“买菜难、做饭累”曾是许多老人面临的生活难题。2021年,街道党工委精准破题,成立“好享福”为老服务中心,创新推出“1+3”助餐服务模式——街道党工委精心统筹,社区提供场地支持,社会组织负责日常运营,餐饮企业承担集中配餐,多方合力织密为老助餐网络。
针对不同群体的需求,城南街道推出梯度化补贴政策。60周岁以上特困、低保群体老人,每日可享受4元餐费减免;95周岁以上老人,每日可获赠一次免费爱心餐。
目前,街道拟为80周岁以上特困、低保群体老人,新增免费爱心餐项目。如今,从社区堂食点到上门送餐服务,“好享福”的饭菜香已飘进千家万户,让老人们的“每一餐”都充满幸福感。
今年5月、8月,梅兰社区、莲花社区先后建成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升级成助餐服务2.0模式。这些融入社交功能的社区大食堂,不仅带来了“舌尖上的幸福”,也丰富了老年人的闲暇时光。
从一餐热饭到全方位服务
随着往来增多,各助餐点成了“人气聚集地”,工作人员和老人们愈发熟络,在日常交流中精准捕捉到老人们多元的服务需求。海陵区相关部门随即行动,不断拓展为老服务的范围。
每天下午2点,沁莲社区“银龄助浴点”准时开门迎客。记者在现场看到,助浴点内防滑扶手、防滑地砖、助浴椅、衣柜等一应俱全。助浴点实行预约制,采用家人+志愿者“双陪同”模式,让老人洗得舒心。考虑到独居、残疾老人常面临“洗衣难”问题,社区便将隔壁活动室升级为“爱心洗衣坊”。洗衣机、烘干机全部免费使用,后期还将提供衣物收洗送一条龙服务。
目前,城南街道的为老服务,从“吃”延伸到“医、浴、行、洁、急”等多个领域。代购生活用品、陪同就医取药、上门家政保洁……这些看似琐碎的服务,通过街道打造的“15分钟响应”机制,快速送到老人身边。滨江社区“暖心小屋”里,每周一上午9点到11点,有不少老人排队等候。这里的“青禾”义诊活动,不仅能测血压、提供健康咨询,还为独居、孤寡、困难老人提供免费陪诊。
此外,街道还为老人定制中短途旅行,配备专业医护、随队导游,让腿脚不便的老人也能走出家门看风景。
从“物质养老”到“文化享老”
“这笔锋要稳,就像咱们老年人过日子,踏实最重要。”宝带社区的书法教室里,80岁的潘家钺正跟着老师写毛笔字。隔壁舞蹈室里,《夕阳红》的旋律轻快流淌,十几位老人舞步轻扬,眼角里透着藏不住的笑意。
今年3月起,街道以“文化享老”为抓手,联动各社区搭建起多元精神乐园。每月组织两场水墨画培训,每2个月组织一次书法作品展。街道还结合传统节日,组建手工、非遗体验、歌舞、养生等5个兴趣小组,邀请专业老师指导。
最具特色的“四季寻味”主题活动,春日采荠菜包春卷、盛夏摘莲子制冰沙、金秋集桂香蒸糕点、寒冬围炉炖暖羹,把社区与老人联系得更紧密。与时俱进的手机摄影与短视频培训班,则让老人们玩转镜头,记录邻里趣事、社区变迁,在朋友圈分享晚年生活的精彩,真正实现了“老有所学、老有所乐”。
编辑:姜景旸 王晶
- 高新区这里,新成立一个中心2025-09-13
- 姜堰这一教学经验做法,央视点赞!2025-09-13
- 黄桥“智”造,赋能风电产业链2025-09-13
- 全程自助、按次付费,泰州24小时健身房悄然走红2025-09-13
- 扫码点餐陷阱2025-09-12
- 江苏句容:江河安澜 水润容城 30年治水绘就高质量发展生态底色2025-0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