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泰兴:筑牢丰收根基,绿色科技实现粮食“保产”与“护绿”双赢
筑牢粮食安全底线、推进农业绿色高质量发展,是当前农业领域的重要着力点。眼下正值水稻等秋粮作物病虫害防治关键期,实现“保丰收”与“护生态”的双向统一——既确保粮食稳产优产,又降低农药污染、维护农田生态平衡,成为乡村生态振兴的鲜明导向。
近年来,泰兴市积极发展绿色高效农业,以“藏粮于技”为核心,深度融合现代农业科技,以农药减量增效为重要抓手,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为粮食安全与生态保护协同探索路径。在泰兴市黄桥镇鞠垛村省级化学农药减量增效展示片核心区,700亩稻田正经历“静悄悄的绿色革命”,水稻病虫害防治全方位升级。
眼下正值水稻病虫害防治关键期,傍晚走进这片稻田,空气中无一丝刺鼻农药味,反而处处透着清新。田间错落分布的各类现代化农业装置格外显眼,这些正是病虫害绿色防治的“秘密武器”。“大家看到的白色装置,是稻纵卷叶螟花香引诱剂诱捕装置,内部的花香释放器对稻纵卷叶螟有极强吸引力。”泰兴市植保站技术人员杨馨指着田间装置介绍,除诱捕装置外,稻田里还配备了水稻鳞翅目害虫交配干扰仪与稻飞虱行为干扰仪。
“鳞翅目害虫交配干扰仪会定期喷出高浓度信息素,借助气流传播迷惑害虫,扰乱其交配行为,减少田间有效害虫数量;稻飞虱行为干扰仪则通过释放特定波长、亮度与频率的光照,干扰稻飞虱的昼夜规律、取食及交配行为。”杨馨进一步解释各类设备的工作原理。
除了这些“科技装备”,田间几株看似普通的植物也暗藏玄机。“这不是杂草,是香根草,它有个特殊作用——能吸引水稻螟虫在其植株上产卵。”杨馨介绍,“螟虫选择在香根草上产卵,就难以侵害水稻,从而大幅降低水稻受螟虫危害的程度。”
这套“组合拳”的防治效果究竟如何?杨馨给出了明确答案:“通过这些设施的应用,我们可放心加大生物农药使用比例,其占比能达到总农药使用量的30%以上;同时化学农药使用量降低20%以上,既减少了农药残留,又有效保护了生态环境。”
农药减量带来的变化,种植主体感受最为真切。“大米种植过程中用药量减少,绿色品质显著提升,我们自己吃着放心,消费者也更青睐,产品效益自然跟着提高。”利泰种业负责人刘景彬欣喜地说。
一片片生机勃勃的稻田,不仅承载着丰收的希望,更成为农业高质量发展、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生动注脚。在这里,科技让农业告别“药罐子”,朝着更智能、更绿色、更可持续的方向迈进。
编辑:姜景旸 王晶
- 宿迁:“托幼一体化”让幼有所育 不负所“托”2025-09-10
- 江苏淮阴:英雄归途耀红土,忠魂续梦绘振兴——刘老庄连退役军人2025-09-10
- 淮河黄金水道建设提速 江苏盐城港吞吐量激增34%2025-09-10
- 1124个“暖心港”点亮城市微光——徐州为新就业群体撑起“15分钟2025-09-10
- 寻找“旗”迹|抗战老兵人生第一次和最后一次军礼都敬给了它2025-09-10
- 致敬老师!我的老师踢“苏超”2025-0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