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泰州 阵雨转多云 18℃~11℃

江苏南京:城市向“新”生长的“两桥”范本

来源: 编辑:钱宇璇 2025-09-10 13:35:43 查看数:0

今秋新学期开学后,南京市雨花台区数字大道上的宸阅府小区旁,迎来了一批批学生。一座“名校”已悄悄揭开面纱——小区旁的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数字城学校,已经正式启用。

如果从空中俯瞰雨花“铁心桥—西善桥”地区,会发现中华中学雨花校区、中华中学附属雨花初中均已投用,南师附中、金陵中学、中华中学3大名校均已落户“两桥”。

数字大道沿线,江苏省人民医院(江苏省妇幼保健院)雨花院区正在进行室内精装修、医疗专项和景观绿化施工,去年底开业的雨花万象天地已变身“网红商业综合体”,江苏首座高线公园雨花数据线公园正以“炫彩之姿”跻身“人气顶流”……

高质量城市更新是以人民城市理念为引领,以存量空间优化改造为核心,通过功能提升、生态修复、文化传承和多元共治,推动人居环境改善、产业升级和消费扩容协同发展。

去年6月,南京以全国第一的成绩入选中央财政首批支持的城市更新试点城市,也是我省唯一入选城市。今年7月,南京更获评A级,成为全国15个试点城市中的“优等生”。在雨花台区,一场城市更新的“持久战”早已打响,自2014年起启动城市更新改造,11载绣花功夫精雕细琢,雨花打造出城市向“新”生长的“两桥”范本。

更新之基:规划先行视野高远

“油坊村、贾西新村、贾东村、汪家村……小时候家门口都是村庄、农田和小厂,地名都是村。”铁心桥居民李莉还记得,自己的好闺蜜每天要穿过油坊村的小路,艰难地从铁道口进入205国道“进城上班”。

被绕城、绕越、宁芜铁路、秦淮新河围合割裂,仅有两条道路进出,主城联通南北、东西方向的骨干道路在此中断,内部没有一条完整道路;综合功能缺乏,几乎没有完整意义上的商品房小区,教育、医疗、文化设施严重缺乏——这就是11年前,占地约21.4平方公里的“两桥”地区的情况。

11年前的雨花台区,缺乏畅通的交通路网、优质教育医疗资源、高端商业载体,总建筑面积70万平方米的雨花客厅,也要在3年之后的2017年9月才开业。而“两桥”的城市更新改造,则在2014年就明确了以建设现代化、高能级城市为目标,积极与国内国际一流设计单位深入合作,研究制定高品质、可持续的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确保“两桥”发展定位“紧跟时代、走在前列”。

获得过200余项国际、国家及省市级奖项的上市公司深圳蕾奥,为“两桥”编制了“一核三心”空间布局的顶层设计,SOM、世邦魏理仕、北京土人等世界知名规划设计企业组成专业团队,编制完成涵盖城市设计、景观设计等6项专项规划。

雨花新城规建办相关负责人介绍,“两桥”地区的更新改造“拆改留”兼有,约2140公顷的面积分为3个区域——现状保留区、综合整治区和更新改造区,各占约三分之一面积,具体情况不同,更新改造的策略也各有侧重。

现状保留区重“保护”,保障生态系统安全,守护好“两桥”的绿水青山。综合整治区主要分布岱山保障房片区、福润雅居、春江新城、梅山生活区等地,实施城市“微更新”,下“绣花功夫”对老旧小区的基础设施进行改造升级。更新改造区侧重拆除重建,并同步开展道路、学校、医院、社区服务中心、商业综合体等基础配套设施建设,这一区域的“更新”,雨花台区直指“高大上”的追求愿景。

“土味十足”的“城市洼地”也有高端大气的“野心”与梦想,“两桥”城市更新的基石是“规划先行、视野高远”。中建科工集团雨花数据线公园项目技术总工单希明说:“2022年夏,雨花举行专家咨询会,确定建设数据线公园。设计团队的调研考察研判用了近一年时间,反复比较厦门的立体交通、成都的天府绿道、福州的城市森林步道,最终是纽约2.4公里的高线公园给了最大启发。”

今年“五一”,数据线公园正式开放,日均游客近万人次,“空中公园”带给市民十足的惊喜。紧随其后,中通服咨询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又为公园打造了智慧化项目,公司项目负责人介绍:“设计架构之初,我们就确定了‘科技穿透空间、文化点亮场景、数据赋能民生’的创新路径,希望成为国内一流文化和科技融合的创新示范、数字化赋能城市更新的雨花标杆。”甚至,数据线公园的保洁采用了机器人和自动清扫机,还有“智能门卫”把关高线段进出口,不让电动车驶入。

11年前“两桥”的两条进出道路,经“提前规划超大规模”实现迭代,地区先后开工建设主次干道43条、约39.35公里,完工通车雨航大道、数字大道等41条主次干道,通车总里程达38.29公里,片区交通便捷、内连外畅,与周边河西、南站、江宁等板块实现快连互通。

更新之魂:以人为本配套高端

8月24日,暑假的最后一个周日,雨花万象天地照例迎来了超大客流。“与南京新青年共赴有为时代,中国(南京)软件谷69—130平方米新青年社区”,联发雨花新澍的展位前,聚集了不少带娃的年轻家长。一楼大厅的淘气堡乐园、下沉广场的美食空间……在三五公里范围内高端商贸综合体鳞次栉比“拼杀”的情形下,这里的“人气值”毫不逊色,节假日日均客流10万人次已成常态。

“两桥”片区更新改造的11年,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缺什么补什么”,更新之魂就是为群众提供“全龄段优质教育、现代化精准医疗、高品质宜人环境”。

“配套高端”绝非虚词。2022年9月,江苏省人民医院(江苏省妇幼保健院)雨花院区在“两桥”正式开工,项目床位规模1500张、总投资约33.37亿元。

如今,雨花台区的这座首家三甲医院已“初露峥嵘”,已完成二次结构及室内粗装饰施工,外立面幕墙完成80%、机电安装完成80%。病房和楼道不是单调的白色,而是木质色为基底搭配洁白的墙面,总建筑面积约26.97万平方米的医院外形蕴含了“帆船”“花瓣”“孕育”等要素,明年下半年医院将交付院方开张运营。

11年,“两桥”累计规划、改造、新开工建设公共配套项目47个,持续导入优质配套,提升城市宜居品质。“两桥”先后引进中华中学、南师附中、金陵中学、江苏省人民医院等名校名院,新建、改扩建学校13所均已交付。今年共交付梅山高中改扩建一期、南师附中数字城学校、金陵中学岱山分校扩建、中华中学附属小学及幼儿园、雨花实验幼儿园共5所学校。

总面积18万平方米的雨花城市公园、全长约8公里的雨花数据线公园、全长约6.4公里的秦淮新河百里风光带(一期)等公园绿地,已经在“两桥”建成开放,雨花滨河体育公园等功能性绿地正在兴建,赋予了城市公共空间新的形态,让城市变得更加宜居、智慧、有韧性,越来越多的“民生愿景”转化为“幸福实景”。

今年5月,雨花台区又发布了《高质量人口人才政策12条》(后称“人才政策12条”),围绕“愿意生、引得进、留得住、过得好”目标,全力构建从生育养育到创业就业的全周期支持体系,“以人为本”实施“更新”的“两桥”,成为越来越多“新雨花人”的“承载区”。

更新之效:打造主城价值高地

雨花“两桥”高质量的城市更新,既是破解城市发展难题的“钥匙”,更是推动经济循环的“引擎”。

“两桥”的更新之效,在于地区正跻身主城价值“新高地”。

今年一季度,“两桥”地区连续成功出让3幅地块。保利凤起云台、万科朗拾雨核已清盘,建发璞云府、保利荷雨瑧悦的建设与销售“热气腾腾”,联发雨花新澍公开时吸引一大波年轻人参观,“雨核”A1-1的四代宅规划刚出,买房人就放弃了在其他区域买房的计划,坐等这个盘……

为何坐等?南师附中数字城学校初一学生潘柯文的父亲说了一件小事,“学校每个教室都配备了智能扫描批改机,孩子的作业实时批改,同步上传云端发给家长,这机器在南京学校里是独一份,小细节能看出高标准。”

随着片区优质公共配套加速落地,“两桥”先后吸引了华润、电建、世茂、金基等一批全国百强房企先后落地投资。片区累计挂牌出让16幅地块,圣戈班片区、徐工片区、雨花数字城核心区的城市形象日益完善。华润项目建设总建筑面积超过110万平方米,住宅部分已陆续交付,雨花万象天地商业综合体已正式开业,150米和120米高写字楼正加快推进招商。

“雨核”的崛起,带来了“虹吸效应”,雨花数字城核心区华润商务一期、雨花数字城法律智慧服务产业园、浙大网新人工智能产业园等项目,为产业扩张提供了增量空间。雨花数字城核心区已引入1家院士研发中心、1家国家备案众创项目品牌企业,今年计划继续加大力度引入从事大数据、云计算、智能制造、软件开发高新技术企业或新型研发机构。

“两桥”蝶变,变得“吸睛又吸金”,城市界面与整体氛围越来越好,“人才的密度+活力浓度”,让雨花迸发出强大磁力。这里既是产业与机遇交织的“强磁场”,更是生活与幸福共鸣的“新坐标”。

城市更新,一头连着城市发展动能转换,一头系着民生福祉改善。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对城市更新作出重要部署,强调要“积极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增强发展潜力、优化发展空间,推动城市业态、功能、品质不断提升”。在雨花“两桥”地区,聚焦基础设施、公共配套、产业导入等核心环节,“以人为本惠民生,千方百计促发展”城市向“新”生长的步履,仍未停歇。

【记者手记】

“两桥”焕新启示:城市更新的高远追求

历时11年,南京雨花“两桥”地区完成了一场深刻的城市蜕变。从旧貌换新颜,到民生配套的全面提升,从区域价值的飞跃,到人气与市场的双丰收——这一更新实践,提供了一部城市改造的“范式作品”。

城市更新,规划先行,追求须“高远”。在十多年的持续努力中,规划者摒弃短视思维,坚持以高标准定位引领城市空间重构、功能重塑和品质升级。无论是交通路网的优化、公共服务的布局,还是生态空间的营造,都体现出对城市发展规律的尊重和对居民美好生活需求的回应。

更新成效,首在民生,落脚于“宜居”。“两桥”地区在改造过程中,始终以民生需求为导向,大力推进教育、医疗、文化、体育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不仅解决了长期以来公共服务不足的痛点,更增强了居民的获得感、幸福感。

“两桥”逐渐成为一个不仅“好看”而且“好住”的宜居之地,吸引了大量人口流入,“人气爆棚”的良性循环产生。

区域价值,因更新而提升,发展因升级而可持续。“两桥”的实践表明,真正的城市更新能够释放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通过高标准的环境营造和功能注入,昔日的城市“洼地”转变为发展“高地”,土地价值、产业价值、居住价值得到全面重估,也为区域进一步发展积累了资金和动能,形成“投入—提升—收益—再投入”的可持续循环。

“两桥”的“更新”,归根结底在于其坚持了一种以人为核心、以品质为导向、以长远为视野的城市更新模式。它证明,城市更新不是一笔简单的经济账,而是一本关乎城市未来、关乎市民福祉的战略账。

当前,中国城市发展正从外延扩张转向内涵提升的新阶段,“两桥”地区的焕新之旅提醒我们:城市更新是一项系统工程,需久久为功;是一种价值追求,需以人为本;是一次发展机遇,需乘势而上。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于洁尘

通讯员 蔡阳

网友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