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泰州 阵雨转多云 18℃~11℃

红枣火到长三角、馒头日卖4万多个!苏陕协作让特色农业“甜” 满乡

来源: 编辑:钱宇璇 2025-09-04 20:44:46 查看数:0

现代快报讯(记者 卢河燕 文/摄)从陕北黄土高原的红枣跨越千里,成为长三角商超里的“抢手货”;到滞销的杂粮面粉摇身一变,成为日销4万多个的网红馒头……在陕西省榆林市清涧县现代农业产业园区,一场由苏陕协作催生的特色农业变革正生动上演。以三人行枣业、西部粮仓等为代表的陕北农业龙头企业,让两地协作结满累累硕果。9月3日,现代快报记者随江苏“三个专项”工作采访团走进清涧县,探寻这场跨越千里的协作密码。

“自苏陕合作开展以来,扬州乃至南京、上海等东南沿海城市的消费者,对我们陕北特产的认可度和知名度越来越高了。”走进陕西省榆林市清涧县三人行枣业有限公司,大红枣、枣夹核桃、紫晶枣等特色枣制品,以及杂粮、小米、粉条、酸辣粉、土豆粉等陕北风味产品便映入眼帘,琳琅满目。公司总经理孔兵向记者介绍,借助苏陕合作的东风,企业的农产品成功打开了南方市场,尤其是“榆林好产品下扬州”系列活动,每次带去的狗头枣、灰枣、枣夹核桃等产品,都成了现场的“抢手货”,很快就销售一空。

榆林市地处陕北黄土高原,独特的地理环境与气候条件,孕育出“粮、薯、菜、羊、猪、杏” 六大主导产业,而红枣更是当地的标志性特产之一。孔兵介绍,为了把家乡的好特产做优做强,公司采用“龙头企业+村集体+农户+基地”的新型经营模式,不仅打造了特色农产品自主品牌,还承包了清涧县30多个村的1万多亩土地,建成标准化红枣种植基地,从源头保障了产品品质。

在公司的生产车间,现代快报记者看到了一派忙碌有序的景象:刚从基地收回来的新鲜枣子,被源源不断地倒入智能分选设备,经过设备精准筛选,不同品次的红枣被清晰分类;随后,这些红枣又进入蒸煮、烘烤等传统工艺环节,最终蜕变成香甜软糯的紫晶枣。

“这是我们去年更新的红枣精深加工生产线,多亏了苏陕协作资金的支持,我们在厂房建设、生产线优化上才有了更足的底气。”孔兵介绍,像紫晶枣这样的明星产品,每一斤都要消耗三斤新鲜红枣,凭借过硬的品质,在市场上十分畅销,“主要通过互联网渠道和苏陕协作线下模式销售,两头都走得很稳。”

陕西省榆林市清涧县西部粮仓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刘文杰,同样是苏陕协作的受益者。他告诉记者,前几年公司在收购杂粮时发现,经过精选后的杂粮会产生30%左右的非商品粮——这些杂粮虽颗粒不够均匀,但营养成分丝毫未减。“我们最初把这部分杂粮磨成面粉销售,可市场接受度一直不高。”就在企业一筹莫展时,扬州市对口帮扶榆林市工作组提出了“深加工提升附加值”的思路。经过多次市场调研,公司决定将杂粮面粉制成食用更便捷的杂粮馒头。“从去年4月以来,杂粮馒头从每天卖1000多个到现在能卖4万多个。”

如今,西部粮仓团队又开启了新品研发之路。依托清涧县得天独厚的红枣、小杂粮资源,公司将“传统手艺+现代科技”作为发展核心,引进智能化蒸煮设备和无菌包装技术,研发出红枣杂粮粽、黄米凉糕等新产品,效率直接提升了3倍以上。刘文杰说,“这些融合陕北风味的杂粮粽子,通过苏陕协作渠道进入扬州各大商超,受到大家的喜爱。今年年底,我们还计划推出杂粮豆浆系列产品,进一步丰富清涧农产品的产品线。”

从一颗红枣的跨省畅销,到一个馒头的产业转型,清涧县的特色农业正在江苏省对口帮扶陕西省工作队的推动下焕发新的活力。

网友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