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泰州 阵雨转多云 18℃~11℃

成功发射!总设计师是泰州人!

来源: 编辑:樊锦华 2025-08-28 19:47:03 查看数:0

8月26日凌晨

我国在海南商业航天发射场

使用长征八号甲运载火箭

成功将卫星互联网低轨

第10组卫星发射升空

这是自今年2月首飞以来

长征八号甲火箭执行的第三发任务

表明其已具备执行多任务并行的

高密度发射能力

央视新闻频道、新华社等媒体纷纷聚焦这一成果推出报道,并采访靖江籍航天专家、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一院长征八号甲运载火箭总设计师宋征宇,介绍长征八号甲运载火箭全流程优化相关情况。

长征八号甲是长征八号火箭的“升级版”,是我国针对中低轨道巨型星座组网发射需求而研制的新一代中型液体运载火箭,它沿用了长征八号火箭的一级火箭和助推器,二级升级为更粗更强的箭体,具备太阳同步轨道7吨级的运载能力。

图片

“作为一款新火箭,长征八号甲首飞发射的就是正式的业务星,而且在首飞的这一年内,它就投入了高密度发射,这在国际航天史上也是比较少见的。”宋征宇在接受采访时介绍,面对国家卫星互联网工程建设的紧迫需求,长征八号甲运载火箭首飞即开启高密度状态。“用严谨对待每一次发射,以创新突破下一发任务”,正是航天人跑出“中国速度”的诀窍。


商业航天的高密度发射需求,对火箭测试、发射以及控制系统的安全性与效率提出了非常高的挑战。为了高效实施发射,长征八号甲火箭团队以“全流程自动化”为突破口,重构了火箭发射的操作逻辑。

据了解,传统的发射模式里,存在很多手动环节,受限于当时的技术发展水平,很多的操作需要人工去完成确认,具有一定的风险性。为了进一步提高火箭发射的安全性,火箭团队首创了“起飞主动漂移控制”技术,使火箭发射时平稳向远离塔架方向漂移,消除碰撞隐患。

图片

此外,为了进一步优化火箭发射流程,长征八号甲火箭还应用了“过冷液氧加注”等新技术,并使用锂离子电池全面替代传统锌银电池。这些技术创新进一步提升了火箭的发射效率和飞行稳定性,还增强了其对多种任务的适应能力。

自诞生以来,长征八号甲运载火箭就锚定“并行工作”状态。当长征八号甲遥二运载火箭转入发射区,完成吊装上塔工作后的第二天,长征八号甲遥四运载火箭就无缝衔接,起竖在垂测平台。宋征宇介绍,当前在只有一套垂测平台和一支测发队伍的情况下,要通过对总装和测试工作的优化提高人员效率。对比传统测发模式,并行模式可减少一周左右的发射场工作时间,更好应对高密度发射。


图片

宋征宇

1970年出生于靖江市靖城镇(今靖城街道),是我国载人航天工程领域青年技术领军人物,工学博士,现任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总设计师、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国际宇航联合会载人飞行委员会委员。我国运载火箭制导与控制领域的领军人物,为载人航天、探月工程四期、互联网卫星等国家航天重大工程做出了重要贡献;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类专项、重点项目。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一等奖,以及省部级技术发明一等奖、科技进步一等奖等奖项。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曾获中国青年五四杰出贡献奖章、中国十大杰出青年、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创新争先奖状等荣誉。今年凭借在航天科研一线的深耕探索与突出成就,荣获“钱学森杰出贡献奖”。

1988年,宋征宇从靖江县中学(今江苏省靖江高级中学)毕业后进入浙江大学,就读于工业电气自动化专业,后考入中国运载火箭研究院攻读“飞行器控制、制导与仿真”硕士学位,1995年硕士毕业后即从事航天工作。

◆来源:靖江发布

◆编辑:殷雅伦 刘晓婧

网友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