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泰州 阵雨转多云 18℃~11℃

【“数”话江苏新实践①】人与“人”,距离有多远

来源: 编辑:钱宇璇 2025-08-18 18:55:45 查看数:0

【开篇语】:数字经济是形成新质生产力的重要领域,数字技术是新技术革命中主导性的技术创新。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是发展数字经济的关键。8月14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了“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国家数据局介绍了“十四五”时期数字中国建设发展成就。据会议透露,我国人工智能专利数量已占全球总量的60%。

今年4月,江苏出台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到2027年,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达1.8万亿元。近日,《“数”话江苏新实践》融媒体行动正式启动,系列报道将让更多的人了解江苏数字发展的生动实践,凸显挑大梁、作贡献的江苏力量。

【“数”话江苏新实践①】

人与“人”,距离有多远

具身智能机器人正加速从“实验室炫技”走向工业场景和商业化应用

2025年被称为“人形机器人量产元年”, 具身智能机器人正加速从“实验室炫技”走向工业场景和商业化应用。6月28日,江苏省具身智能机器人产业联盟正式成立。近日,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分别赴苏州太仓江苏云幕智造科技有限公司、常州微亿智造科技有限公司(简称“微亿智造”)以及南京埃斯顿酷卓科技有限公司,探秘具身智能机器人的神奇功能。

云幕智造的“唐伯虎”机器人

“伯虎,请作一首诗来形容我!”在云幕智造,记者给初次见面的唐伯虎机器人出了一道题。一袭白袍的“唐伯虎”皮肤细腻,微表情丰富,宛如真人。只见“唐伯虎”略作沉吟,吟诵道:“《赞佳人》。眼前佳人貌若仙,明眸皓齿韵千般。温婉风姿惹人醉,恰似春花映世间。”

当被记者夸“好有文采”时,“唐伯虎”回应道:“哈哈哈哈,承蒙夸奖!吾之才情,不过小技耳,与汝等共赏诗文之趣,方为快事也!”据介绍,这款唐伯虎机器人同款的“郑和”已在博物馆担任讲解员。

云幕智造控制算法工程师孙浩告诉记者, AI具身智能人形机器人是通过人工智能驱动,并且拥有类人外形和物理身体的自主机器人,其能够感知环境、学习并执行复杂任务,实现与人类相似的灵活行为,能够通过物理实体与真实世界直接交互,从而智能地完成具体任务。

“我们公司一大优势是仿真皮肤,我们将硅胶以及相关材料以一定比例的融合,来制作初始的皮肤材料,为了达到更逼真的效果,根据不同的需求为皮肤制作逼真的纹理、血管以及毛发。”孙浩说,特别是毛发部分,以唐伯虎机器人为例,其毛发需要三天左右的时间来一根根种植。“另外,在表情和动作方面,我们会编辑一些基础的动作,结合对真人表情和动作的采集与分析,实现语音表情动作的协调呈现。”

孙浩介绍,目前公司已经研发出来的形象有:小诗、郑和、小雪、唐伯虎、屈原、李白、孔子。公司将持续研发皮肤款人形机器人,重点布局文旅行业。未来公司将结合情绪识别技术,令机器人能够展现喜怒哀乐等表情,实现唱歌跳舞,具备一定的京剧表演能力。同时兼顾家庭养老和工业自动化应用场景,推动多领域商业化落地。

具身智能机器人,实现“看一遍就学会”

在微亿智造宽敞明亮的展厅里,记者看到其研发成果“具身智能工业机器人——创 TRON”的惊艳表现。只见各式各样的具身智能工业机器人挥舞着机械臂,一丝不苟地忙活着自己的工作。“创 TRON”面前的桌上,摆放着一堆零散的工件。记者拿起工件,随意组合成一个产品。20秒后,“创 TRON”就通过双臂腾空拼搭,完美复刻了记者随机组合的产品。

“创TRON”是怎么做到像人类员工一样聪明的?微亿智造高级工程师唐路明揭开谜底:因为“创 TRON”能将传统机器人控制算法与人工智能算法深度融合,将感知、学习、决策和执行能力一体化,从而实现“看、学、做”的自主闭环。具体而言,“创 TRON”是以具身视觉模块为眼“看一遍”;用多模态大模型与运动控制算法为脑“学一遍”;再驱动“手”,也就是机械臂去“做一遍”。任务验证无误后,即可云端下发至量产设备实现批量生产。

微亿智造副总经理陈翠红介绍,在真实的工业场景中,具身智能工业机器人已可以将产线上更换产品的时间从原来的几天缩短到几小时、甚至几分钟,产品导入速度提升80%以上。目前已在3C、汽车、新能源等领域的离散制造企业,实现了批量落地应用。

举例而言,针对深圳某动力有限公司的新能源汽车驱动电机定子装配后可能存在的线圈敷涂、装配不良、关键部件变形、损伤等问题,微亿智造的具身智能质检机器人,可以根据产品形态自规划运动轨迹并在高速飞拍中进行高精度、快速外观缺陷检测,实现关键缺陷零漏检。

优秀“打工人”,人形机器人应用首选工业场景

作为江苏省具身智能机器人产业联盟首任理事长单位,南京埃斯顿酷卓科技有限公司近期发布了最新人形机器人,记者在其实验室见识了“机器人生产机器人”的智慧工厂场景。

优秀“打工人”正在抓取零件

走进实验室,迎面就能看到埃斯顿酷卓刚刚发布的第二代人形机器人CODROID 02,采用冷峻的灰黑色机甲风格设计,身高1.7米,全身自由度可达31个(不含灵巧手)。CODROID 02现场展示了高效精准完成部件抓取并扫描的技能,值得一提的是,当工程师故意将零件挪开让它抓了个空时,它立刻重新开始——用左手的5根手指灵活地抓取了零件、右手对准扫描,动作一气呵成,摆出一副优秀“打工人”的架势。

南京埃斯顿酷具身智能方向主任工程师潘飞介绍:“机器人头部有一个相机,通过图像识别的方式‘看’到零件,抓取能力是通过大量样本训练学习,它掌握了自主手眼协调抓取技术。”CODROID 02还能胜任物料搬运等体力劳动,也可实现螺丝锁付、质检巡检等精细化工作,可广泛应用于汽车总装、电子装配、物流等行业。

南京埃斯顿酷卓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李远平说,作为国产工业机器人领域龙头企业埃斯顿的孵化实体,埃斯顿酷卓将在具身智能这一新兴赛道持续发力,不仅具备成熟的供应链成本控制能力,更拥有可靠的大规模量产实力。

李远平表示,展望未来五到十年,当人形机器人在工业领域的应用足够成熟以后,将有望全面融入家庭生活及各类场景。在社会广泛期待的老年人照护领域,机器人在交互陪伴、失能老人护理等场景的落地,仍需突破一系列技术瓶颈。相关的安全保障体系构建及伦理规范完善,也需要持续投入力量推进。

【专家点评】

推动江苏人形机器人产业发展从三点着力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提出要培育具身智能产业,大力发展智能机器人,标志着人形机器人产业已上升为国家战略重点。江苏也明确提出重点深耕人形机器人等新领域。目前,江苏已初步构建起涵盖高端软件、关键零部件、本体制造、系统集成等上中下游较为完整的人形机器人产业链。进一步推动江苏人形机器人产业蓬勃发展,从以下三个方面着力:

一是强化政策支撑。完善省级未来产业规划,细化人形机器人发展路径,建立涵盖伦理规范、数据安全、产品认证的治理框架。设立产业专项基金,引导社会资本投向人形机器人产业的关键领域。加强复合型高层次人才引育,统筹算力平台、测试中心等基础设施建设,推动接口和通信协议标准统一。

二是加快关键技术攻关。围绕高动态伺服关节、柔性驱动、高精度传感器等核心部件,设立省级关键核心技术清单,鼓励龙头企业牵头、高校科研机构协同、链上企业参与,进行联合攻关。

三是拓展应用场景深度。搭建省级场景创新联盟和“数采工厂”,探索“场景揭榜挂帅机制”、打造“柔性制造场景包”等,高效对接场景需求与技术供给,形成闭环式场景应用体系。加强细分领域典型应用场景落地,围绕机器人在具体应用场景的全过程中实现模块化创新,形成可复用的场景解决方案。

宋颖弘(南京大学经济学院博士后、江苏省社会科学院区域现代化研究院助理研究员)

文字: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沈春宁  徐兢  马燕

拍摄:朱君贤

剪辑:黄凤  曾宏亮  朱君贤

视觉:肖甜

网友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