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兴:以“菊”为媒 赋能发展“兴”动力
刚过小暑节气,泰兴市根思乡老叶村的田野间呈现出一派繁忙景象。农户们正积极抢抓农时,有条不紊地进行拔苗、打塘、放苗、培土等工序。在精心培植下,一株株翠绿的菊花幼苗整齐排列,勾勒出乡村产业蓬勃发展的生动画面。“今年,我们所有的菊花苗都是自主培育的。当前需赶在雨季完成移栽,以此保障幼苗的成活率。雨前栽好,下雨后便能扎根,在水源充足的情况下,幼苗成活率基本能达到98%以上。”根思乡菊花产业联合体负责人刘新明介绍。
根思乡老叶村土地资源丰富,多数农户长期从事传统农业生产。然而,传统农业效益不高,田里种什么成了村民们的心头难题。一次外出学习时,刘新明了解到种植菊花兼具观赏性与经济价值,采摘周期长达4个月,收益颇为可观。回村后,他带头流转200亩土地,开启了菊花种植的探索之路,首年便取得了显著效益。“2023年,我们引进了菊花品牌和品种,经过这两年的发展,已拥有自己的菊花基地和加工车间。今年又新增了‘黄树奎’这一品牌,并与云南白药集团签订了50单干花的合同。目前正在乡里进行试种,试种面积约200多亩,若试种成功,预计明年将扩大到500多亩。”刘新明说。
菊花产业的发展,为根思乡农民带来了致富的新路径。从菊花的育苗、移栽、除草、采摘到烘干,每个环节都需要大量务工人员,每年可带动300多名闲置劳动力实现家门口就业。卢陶村村民卢建圣便是受益者之一,他闲暇时便到基地干活,日薪60元;菊花丰收时,采摘菊花按重量计酬,多劳多得,一天能挣100多元。加上土地流转金,一年下来能增加两三万元的收入。像卢建圣这样的村民还有很多,他们通过参与菊花产业,实现了增收致富。“如今我们上了年纪,到外地打工人家也不太愿意要,索性就不出去了,在家门口帮帮忙,管理管理菊花,还能赚些钱,自在又舒心。”卢建圣感慨道。
为进一步提升菊花产业的竞争力,根思乡成立了菊花产业联合体,整合种植大户、合作社、企业等多方资源。联合体统一提供优质种苗、技术指导和农资供应,确保菊花的品质和产量,并引入烘干一体化设备,提高了菊花的产值。在销售方面,与王老吉等茶饮企业合作,实现了从种植、收购、加工到销售的全产业链覆盖。同时,与根思乡各村居合作,引导村民在田边沟渠、家前屋后等位置种植菊花,并免费发放苗种,由种植大户提供技术和市场支持,解决农户的后顾之忧。目前,根思乡菊花种植面积2500余亩,年净收入达500万元,参与菊花种植的小农户近800户。
为鼓励菊花产业发展,根思乡研究出台了农业“轻资产”运营模式专项奖补意见,加大对菊花规模种植、收购加工、市场拓展等环节的财政支持力度。同时,探索农旅融合新模式,将菊花种植与乡村旅游相结合,打造集观赏、采摘、体验为一体的乡村旅游景点,让游客在欣赏菊花美景的同时,体验乡村生活的乐趣,进一步推动菊花产业发展,让菊花绽放成绚丽的“富民花”,书写乡村振兴的新篇章。
“下一步,根思乡将推动党建工作与产业发展深度融合,着力打造‘党建+村集体+农户’的富民模式,让村民在家门口实现增收致富。”根思乡党委书记鞠宏娟表示,根思乡将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劲和“精准领题、靶向破题”的干劲,不断探索乡村产业发展的新路径、新模式,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乡村振兴贡献力量,续写乡村振兴的壮丽篇章。
- 5000万元!姜堰这里获中央专项公益金支持!2025-07-08
- 泰州:把老年助餐服务办成群众满意的“幸福工程”2025-07-08
- 就是这个泰州球迷!太能“嚯事”了!2025-07-08
- 醋香千年韵“苏超”双城情,泰州小记者镇江“读城”2025-07-08
- 申大爷减重记2025-07-08
- 抗战遗址寻访|泣血“万人坑”2025-0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