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化:复合型水草构建水下生态别墅 大闸蟹生长乐无忧
夏季高温,一直是影响河蟹品质和产量的最大不利因素。近年来,兴化市农业部门和广大养殖户不断调整养殖模式,总结出一套复合型水草养殖模式,成功构建了适合夏季高温的蟹塘生态环境,为当地河蟹产业提质增效奠定基础。
兴化市兴东镇腊树村河蟹养殖户曹井付,是远近闻名的河蟹养殖“高手”。近两年,他养殖的河蟹规格大、品质好、产量高,每亩平均净收入均为1万元以上,周边养殖户都跟着他学习管理。对于即将到来的夏季高温,曹井付十分淡然,因为蟹塘里的水草就是他的底气。
水草不仅能够增加水体溶氧、调节水温、提供天然饵料,还能降解氨氮、亚硝酸盐等有害物质,更是在夏季高温时节为虾蟹栖息与蜕壳提供隐蔽场所。然而,传统蟹塘种植的主要品种伊乐藻在低温时会疯长,高温又容易腐烂,恶化水质。而轮叶黑藻、苦草均与伊乐藻相反,在低温时生长慢,高温长势稳定。兴化水产技术人员不断进行探索试验,最终成功探索出适合兴化本地养殖现状的复合型水草种植方式。位于钓鱼镇的兴化市银桂水产品养殖专业合作社,就是复合型水草种植方式的展示示范基地,直接辐射带动河蟹养殖1万亩以上。
兴化市现代农业发展服务中心水产技术指导科科长张凤翔说,目前,兴化河蟹养殖基本上都在推广复合型水草养殖模式,到了高温季节8月份,如果这里面的水草不能满足,要靠田中间的水韭菜、轮叶黑藻、矮杆苦草来提供水质净化,提供螃蟹蜕壳有利的场所。
张凤翔介绍,水草种植不是多多益善,要将密度稳定在40%~50%之间,对于高度,可以掌握“种草不见草(水草不出水面)、养蟹不见蟹”的标准。
据了解,兴化共有河蟹养殖面积63万亩,主要以环沟式池塘的生产方式。为了提高河蟹的竞争优势,兴化开展了水产绿色健康养殖技术“五大行动”,从围绕改善蟹塘生态入手,不断创新和推广池塘水草种植方式,采取复合型、分梯度种植不同水草,确保在各个生产季节根据需要均能维持好一定量的水草密度,减少了相关改良水、土等化学产品的使用,生态环境得到较好改善,河蟹等水产品品质明显提升,养殖户增产增效稳步推进。
记者:王小军(兴化台)
编辑:钱宇璇
责编:陈丹丹
审核:戈俊巍
- 泰兴:法治赋能“云端经济”,构建电商产业全链条法律服务体系2025-07-03
- 靖江:民生工程稳步推进,绘就幸福“新图景”2025-07-03
- 泰州海陵:3000只饺子,给社区老人送上门2025-07-03
- 又升级啦!姜堰“一件事”,办的真不赖!2025-07-03
- 泰州:网约公交新项目实施 新增200多处站点2025-07-03
- 【勇挑大梁 实干争先】云龙湖实验室:向地球深处进军2025-0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