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山海的“双向奔赴” ——泰州第四批对口协作陕西咸阳工作组工作纪实
泰州第四批对口协作陕西咸阳工作组工作纪实
2017年,国家东西部协作战略实施以来,泰咸协作宛如一座坚实的桥梁,将长江之畔的江苏泰州与渭河之北的陕西咸阳紧密相连。2023年7月,第四批泰州驻咸阳工作组11名挂职干部带着组织沉甸甸的信任与重托,跨越千里,从温润的长江之滨奔赴广袤的渭河北岸,开启为期两年的对口协作工作。自此,两地在产业协作、劳务帮扶、消费助农等方面合作不断加深,两地人民情谊愈发深厚,谱写出一曲曲感人至深的协作赞歌。
01领导推动:构建全域联动新机制
近年来,泰州与咸阳以领导互访为引领,开启了机制化合作的新篇章。2024年,双方领导展开密集互动,为对口协作注入强劲动力。5月,泰州市委副书记、市长万闻华率团赴咸阳考察调研,了解当地发展需求与特色资源;6月,咸阳市委副书记、市长冷劲松率团回访泰州。双方共商发展大计、签约项目锁定合作清单、捐赠传递民生关怀,形成“市级引领—区县响应—部门联动”的三级推进体系。
在市一级的示范带动下,两地8个对口协作区(县)党政主要领导积极响应,年内全部实现互访。人大、政协、统战以及财政、国资、自然资源等十多个部门也积极联动,形成了上下贯通、左右互动的生动局面。
两年间,230多次调研对接如纽带般穿梭南北,1500多人次足迹遍布堤岸沟峁,共同构建起“政府主导、部门协同、区县联动”的全方位合作格局,让泰咸协作在产业对接的沃野上播种希望、在民生改善的润土中培育幸福。
·
滑动查看更多 >>
02产业合作:激活乡村振兴新动能
在长武县丁家镇十里铺村陕西秦陇烨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大棚里,翠绿的西瓜藤蔓肆意生长、生机勃勃,一个个圆润饱满的西瓜藏在叶片间,期待着丰收。公司负责人赵文胜介绍道:“在苏陕协作机制的推动下,海陵联络组多次向我推介长武县的投资优势。经过实地考察,我发现,这里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土壤条件优越,正是麒麟西瓜生长的优生区,于是便决定来这里投资兴业,共同推动当地特色农业提质升级。”
在当地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大棚建设面积不断扩大,如今已达近5000亩,产业覆盖丁家镇、洪家镇等地,年产西瓜2.5万吨,带动超万人次就业。“西瓜产业落地后,我们村100多人实现了家门口就业,村集体经济增加6万多元。”长武县丁家镇十里铺村党支部书记郭宏刚感慨道。
乡村振兴,产业先行。泰州驻咸阳工作组深挖咸阳地域特色资源,全力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在旬邑县,泰兴联络组投入苏陕协作项目资金650万元,推动建成3000亩现代化新型蔬菜种植基地;淳化县将荞麦产业列为首位产业,高港联络组协助制定规划,扶持本地企业打造特色品牌;在永寿县,靖江联络组邀请专家科学规划建设农业示范园区,并协调资金完善基础设施;长武县苹果产业基础较好,海陵联络组积极推动品种改良,引进优质种苗提升品质,鼓励发展精深加工,延伸产业链条。
如今,一个个特色产业在咸阳大地蓬勃发展,为乡村振兴注入了强劲发展动能。
·
·
滑动查看更多 >>
03劳务协作:搭建技能就业新桥梁
“我学的是机械加工专业,希望能找到一份对口的工作。”25岁的应届大学生李辉在咸阳市2025年“春风行动”暨苏陕协作现场招聘会上满怀期待地说。当天,来自泰州等江苏各地的210余家用工企业参会,提供了机械制造、电子信息等领域上千个就业岗位。
就业是民生之本。2024年初,泰州人社局应咸阳邀请,精选30家优质企业,分别组织参加市级和四个结对县区举办的大型招聘会,帮助众多群众和大学生实现就业。截至目前,两地累计开展线上线下招聘会12场,提供就业岗位6500多个。劳务协作不仅体现在招聘会上,更在于常态化服务。近年来,泰州和咸阳通过打造劳务品牌、开展直播培训、举办线下招聘、推动就业工作进园区等方式,不断提升务工人员技能水平和职业素养,帮助务工人员从“靠力气挣工钱”向“凭技能拿工资”转变。
苏陕协作泰兴旬邑共建区就是两地劳务协作的生动缩影。园区已入驻43家企业,涵盖医药、食品加工等多个领域,近年来,累计投入苏陕协作项目资金3685万元,撬动总投资3.48亿元,支持14个项目做大做强,通过村集体入股分红带动61个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通过苏陕协作资金支持,园区带动30个村集体经济发展,吸纳428名农村劳动力就业,其中脱贫劳动力73人。
·
滑动查看更多 >>
04消费帮扶:打通“咸货进泰”新渠道
走进泰州市海陵区南通路“咸阳印象”泰咸协作综合馆,映入眼帘的便是咸阳市劳务品牌建设成果展示区,刺绣、剪纸、马栏红苹果、茯茶、土蜂蜜、编织手工艺品等各类商品琳琅满目。
该馆由泰州驻咸阳工作组牵头策划,会同海陵联络组、海陵区城市发展集团合作打造,占地面积达420平方米,自2024年10月23日亮相以来吸引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年内销售额突破1000万元,值得一提的是,该馆还积极开展“助学助困”活动,捐赠金额超百万元,为许多困难家庭和孩子带去希望。
近年来,泰州驻咸阳工作组积极落实苏陕协作消费帮扶政策,推动泰州后方机关事业单位将不低于30%的工会经费用于购买咸阳农副产品;同时,鼓励咸阳企业和人才赴泰州设点销售。如今,泰州苏陕协作商贸有限公司在高港区设立了1个销售仓、2家门店,供货网点超过500个;12家农产品销售企业加入“高港工商联云平台”,与1500多家企业在线交流。
此外,两地还共同参加第八届丝绸之路国际博览会暨中国东西部合作与投资贸易洽谈会、第三届江苏对口支援协作合作地区特色商品展等活动,助力咸阳特色农副产品走进泰州市场。两年来,咸阳累计向泰州地区销售咸阳特色农副产品 2.75亿元。
·
·
·
滑动查看更多 >>
05民生协作:绘就“共建共享”新图景
自开展对口协作以来,一批又一批来自靖江医疗、教育、农技等领域的专技人才来到永寿,分享工作理念和工作经验。
永寿的冬天比较寒冷,支教小组的老师们心系当地农村孩子,积极联系靖江外国语学校开展“温暖童心 衣路同行”活动,捐赠价值70多万元的1500套冬衣,为永寿困难青少年带来了属于靖江的温暖。靖江第一高级中学的王文进老师,两次来到永寿支教,他自掏腰包帮助永寿困难学生完成学业。
“多亏了苏陕协作项目资金的支持,我们村的村容村貌焕然一新,村民生活越来越好,成了远近闻名的乡村振兴示范村。”淳化县十里塬村书记魏铁峰高兴地说。
曾经的十里塬村,基础设施落后,道路泥泞,缺少主导产业。在高港联络组的帮助下,十里塬村与高港区刁铺街道关桥社区结对,并签订“四方双结对”协议。依托苏陕协作机制,村里实施了基础设施提升、产业发展等项目。如今,一排排平房整齐排列,村容村貌整洁美观,村民服务中心、党建广场、村史馆等一应俱全。
“四方双结对”活动开展以来,在高港联络组的协调下,十里塬以菌菇为主的特色农业产业蓬勃发展,总产值达6000多万元。2024年,村集体收入108万元,村民人均增收1000余元。此外,泰州驻咸阳工作组联合咸阳民政局、咸阳慈善协会,每年在永寿、旬邑、长武、淳化、泾阳县开展“助学助困”资助困难家庭大学新生等活动,去年捐赠金额达116万元。
“两年来,我们全面落实‘四方双结对’要求,加大对结对共建村的政策支持和资金扶持,先后协调投入1.03亿元,其中苏陕资金621万元,用于产业发展、设施提升、助学助困等,惠及群众9万人以上。”泰州驻咸阳工作组组长王玉峰说道。
从长江之滨到八百里秦川,泰咸协作,是跨越山海的“双向奔赴”,是发展理念的深度交融。从产业振兴到民生改善,从设施提升到人文交流,泰州与咸阳携手并肩,共同绘制出一幅“优势互补、合作共赢、共同富裕”的乡村振兴壮美新画卷。
·
供稿丨综合干部处
编辑丨叮当
- 江苏盐城:向海揽风 “链”动未来2025-07-15
- 跨越60年,为什么我们依然需要“王杰”?2025-07-15
- 江苏泰兴:“科技+产业”双轮驱动 食品产业特色发展势头强劲2025-07-15
- 连云港:从“水上漂”到“岸上富” 看海鲜小镇的共富密码2025-07-15
- 江苏常州:从“安居”到“乐居”,白墙黛瓦间破译文明密码2025-07-15
- 江苏无锡:新农人“深耕”式突围打造振兴闭环,“全链条护航”发2025-0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