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榆林千里结同心,共写“山海情”
扬州与榆林,相隔千里,因“国家东西部协作战略”而牵手。多年来,两地人民结下深厚情谊,在强产业促转型上优势互补,在扩内需促消费上相互赋能,在惠民生增福祉上共建共享,在引人才提效能上凝聚合力,持续输出“扬州担当”,让当地群众无需远行,便能畅享优质资源,在黄土高原留下一段带不走的“山海情”。
产业协作促就业,8年实施项目829个
实施一个项目,就能带动一方群众。
落地在苏陕协作绥德社区就业服务中心的榆林润宇工艺品有限公司毛绒玩具项目,每年可生产毛绒玩具180万只,并为当地提供就业岗位200余个,取得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说起这家企业,与扬州市邗江区对口帮扶绥德县联络组密不可分。
据介绍,这个社区就业服务中心是绥德县强力推进的重大民生工程,也是苏陕协作共建项目。2024年初,来自扬州市邗江区的润宇工艺品有限公司在绥德正式签约,短短四个月后便开始投产,首年销售逾2000万元。目前,引进玩具、服装、食品加工等企业,还有电商与互联网公司,带动一大批人就业。
位于榆林市吴堡县的吴堡果维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是扬州仪征市对口帮扶吴堡县联络组招商引进的苏陕协作项目。近年来,该公司依托位于吴堡县辛家沟镇李家河村的种植基地,以“公司+基地+农户”模式开展“四方双结对,共建示范村”试点,积极组织脱贫劳动力到基地务工,实现“家门口”的就业增收。
在绥德、横山等县区的扬州鹅养殖示范基地,为当地群众铺就了家门口的致富路,也激活了县域经济“造血功能”。榆林市政府副秘书长、扬榆协作工作组组长马俊对记者说,榆林红枣、小米、黑毛猪等农副产品已实现“24小时直达长三角”,加上高效的电商物流,线上线下快速拓展当地农产品的入扬、入苏通道,总额14.89亿元的消费帮扶品已通过苏陕协作平台销往全国各地。
在扬榆协作推动下,清涧黑毛土猪肉遍布当地农贸市场,并且端上两地市民餐桌;高邮农特产品米脂开店,反向奔赴榆林市场;包着陕北黑毛土猪肉的“扬州包子”,也成为陕北老乡美味的早餐。
据介绍,从单向帮扶到双向赋能,扬榆协作已形成“扬州研发+榆林转化”“东部市场+西部基地”的深度融合格局。
扬榆协作8年间,实施项目829个,带动30多万农村人口增收近10亿元。近两年来,扬榆协作全力推动项目招引,实际到位投资80.83亿元、落户项目70个,均位居江苏省第一。
打造农文旅融合+消费帮扶新模式
陕北“第一蒸”、稻田音乐节、稻蟹捕捞体验、千人长桌宴……2023年9月底,由扬州市蜀冈-瘦西湖风景名胜区对口帮扶横山区联络组牵头筹划的稻蟹捕捞节在当地成功举办。
榆林市横山区委常委、副区长、蜀冈-瘦西湖风景名胜区对口帮扶横山区联络组组长金川介绍,活动前后持续10天,吸引了1.8万人次游玩,农特产品售卖、摊贩经营收入近200万元。充分发挥了扬州文旅服务业优势,且贴合横山当地资源禀赋,打造出农文旅融合发展新模式。
绥德县有厚重的黄土文化及众多非物质文化遗产,扬州的“文化品牌”和“精神地标”的城市书房,绥德县委常委、副县长,扬州市邗江区对口帮扶绥德县联络组组长杨荣向快报记者介绍,对此,他们给当地援建了首座城市书房,也是全国唯一的窑洞式城市书房。
榆林、扬州两座相隔千里的城市,因建立起的深厚情谊而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明代,榆林小曲与扬州清曲同根同源,2006年两个曲种一起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成为两地友好交流的一段佳话。2016年,两座城市正式结为友好城市,扬州对口帮扶榆林。之后,双方在文化、旅游、产业、资源等各方面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合作交流。
多年来,两地文旅部门举办了多场文旅活动,如“非遗走亲”、精致扬州“榆”您相约!扬州文旅推介会等。今年3月21日,来自陕西榆林的近千名游客来扬州提前感受春天的到来,大家游览了瘦西湖的旖旎风光,并对扬州的美食美景、人文历史、旅游服务给予高度评价。
近年来,扬州和榆林在文化旅游领域不断加深合作,先后举办了“扬州千人游榆林”“榆君同行林秀江南”旅游推介会等活动,实现了两地游客的双向互动和文化交流,进一步加深了扬州与榆林之间的友谊与合作。
除了农文旅融合发展之外,消费帮扶也让两地百姓在家门口品尝到各自的美味。
小米是米脂县的特色农产品,能够飘香全国,得益于苏陕、扬榆协作。在高邮市对口帮扶米脂县联络组的协助推动下,米脂建设了集综合服务、品控研发、仓储物流、精选包装和精深加工于一体的小米全产业链融合发展示范园。在示范园内,小米可“变身”为小米油、小米锅巴、小米方便面、小米酵素面膜等深加工产品,年精深加工能力达12万至16万吨,不仅能满足米脂县域小米加工的需求,还能有效带动榆林市南部六县、延安市北部县区以及山西吕梁片区的小米产业向米脂集聚。
近年来榆林与扬州以消费帮扶为抓手,通过政府搭台、企业唱戏、市场运作的模式,推动“榆林好产品”品牌化、规模化发展。截至2025年,两地累计举办“榆林好产品下扬州”展销活动7届,覆盖榆林市12个县市区,展销产品涵盖农产品、文创、非遗等10个大类300余种;通过实体展销、线上平台、社区推广等多渠道,累计销售额突破10亿元。
教育医疗协作,人才交流深度赋能
在当地采访时,快报记者在榆林市佳县第三小学见到了来自扬州市广陵区的美术老师匡峰,他告诉记者,支教近两年走遍了全班每个学生的家庭,关注到一些留守儿童和经济困难的学生,从自己慷慨解囊到联系扬州爱心人士为孩子们提供助学金和奖学金支持,帮助孩子们解决困难。不仅如此,扬州名师与榆林教师结对,通过全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在黄土高原生根发芽。
来自扬州江都人民医院普外科专家刘小龙和妻子先后前往当地帮扶,夫妻并肩作战的故事成为当地美谈。两人的医术让当地患者无需奔波千里,就能享受三甲医院的诊疗水平。
近年来,横山、绥德等5县区利用苏陕资金为基层乡镇配备数字流动医院车辆、为村卫生室购置云诊包,打通了群众看病“最后一公里”。
榆林市政府副秘书长、扬榆协作工作组组长马俊介绍,截至目前,扬州市已选派71名优秀干部和1150名专业技术人才深入榆林拼搏奉献,榆林市选派236名干部和1108名专业技术人才赴扬州学习锻炼,成为技术互学、观念互通、作风互鉴的现实写照。此外,两地对口协作地区的37个乡镇、44个村、31家医院、42所学校建立了结对关系,拓宽了合作格局。
现代快报/现代+记者 韩秋 文/摄
- 信长星在无锡调研2025-05-22
- 寻访抗战老兵:血染的记忆“90后”对话90后丨李廷阶:惨不忍睹“2025-05-22
- 山海连心 青春启航 连云港发布3.0版人才新政2025-05-22
- 江苏小麦陆续开镰 “三夏”大忙拉开帷幕2025-05-22
- 江苏镇江:千田万亩育秧忙 智能化育秧技术助推水稻高产高效2025-05-22
- 腾冲 “古茶第一村”:高黎贡山生物多样性的茶香馈赠2025-05-22